一、教師指導中的問題
例1“桌面結構游戲”晶晶和妮妮在一起玩雪花片,他們兩個在一起擺弄了很久,可似乎還沒有做成他們心中想要的東西。兩個人低頭湊在一起商量了起來,過了一會便面帶微笑地跑到玩積木的幼兒那里,想要拿積木,這時老師看到了就問他們:“你們兩個在做什么呢?雪花片寶寶和積木寶寶有他們自己的好朋友,不要把玩具混在一起玩哦。”在老師的命令下,兩個小朋友只有乖乖的回到了座位上,他們臉上的微笑都不見了,只是趴在桌上隨手搗鼓著滿桌的雪花片。后來通過了解知道,他們是想拿積木當“房子”的地面的,這樣房子就不會倒了。案例中教師介入游戲的時機及方式不當,對幼兒行為的目的關注不夠,只是看到自己眼前所見的,采用了垂直介入法制止了幼兒跑動的行為,這樣使幼兒游戲的積極性大大降低,他們好不容易才商量好要怎么去玩、怎么去“建造房子”,思緒才開始,卻被教師的突然介入打斷了,這樣是不利于幼兒創造性發展的。
二、教師的指導策略
1.提供語言支持
例2“晨間桌面游戲”盼盼小朋友在用積木搭“動物園”,可怎么看也看不出樣子。這時老師走了過來,坐在盼盼旁邊說道:“盼盼在搭什么呀?”“我在搭動物園。”盼盼說。“盼盼真棒!老師已經看出盼盼搭的漂亮的動物園了,如果再把各個動物寶寶的家分開那就更棒啦!盼盼覺得呢?”教師說完后,只見盼盼把積木分成了幾個方位,又重新搭了起來。在這個案例中,教師使用了語言指導的方法,主要使用了鼓勵式語言與建議式語言,幫助幼兒更加清楚地認識動物園的構造。可以說效果是很好的,盼盼接受了教師的建議,重新搭起了積木,充分的調動了幼兒游戲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2.提供榜樣支持
例3“晨間桌面游戲”佳佳小朋友在用積木搭“大房子”,但他把小塊積木放在下面,大塊積木放上面,因此“大房子”怎么也搭不高,怎么也站不穩。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坐到了他身邊,也拿一堆積木搭“高樓”,一邊搭一邊說:“我把大積木放在下面,小積木放在上面,這樣我的大高樓就能搭的很高,很高。”教師所采用的這種指導方式是以平等的一個伙伴身份加入的,可以傳遞老師對幼兒游戲關注的一種態度,增進幼兒對桌面游戲的興趣,同時老師的行為和動作可以成為幼兒可參照的范例或榜樣,便于幼兒掌握游戲技能。如果條件允許,教師還可以和幼兒共同游戲,與幼兒討論、分享游戲的技能和方法,豐富幼兒游戲的內容,提高幼兒游戲的能力和水平。
三、幼兒園晨間游戲中教師指導的對策建議
1.教師之間應相互促進提高
在平時幼兒園的一日生活當中,教師雙方的行為是會被潛移默化影響的,但是這就得要自己有堅強的意念了,非但不要被對方不正確的觀念影響到自己,而且還要使自己正確的觀念影響對方,特別是經驗比較老道的老教師,更應該給其他教師好的影響,給新手教師做好的榜樣,從而互勉互利、互相促進,共同樹立正確的游戲指導觀念,引導正確的指導行為。
2.教師應具有良好的心理狀態
熱愛本職工作,與幼兒共享晨間的快樂時光。盡管幼兒教師每天從事的都是非常瑣碎的工作以及教育教學活動,然而它本身是極具創造性的,不僅教學內容和方法是動態的,而且所面對的孩子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晨間是一日生活的初始,是所有人心情最放松的時候,但教師不能把這當作是自己可以輕松偷閑的時刻,保持好的心態與幼兒一起游戲或者細心觀察幼兒,也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3.教師應學習科學的指導策略
首先,教師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判斷對幼兒游戲是否需要指導,是進行直接指導,還是進行間接指導。其次,教師需要具有指導的教育機智,教師通過語言、動作對兒童施加影響,通過群體游戲行為影響個體,使幼兒之間產生群體交叉影響。最后,是教師確定游戲指導的時機。教師在指導游戲時需要對幼兒和游戲密切觀察,在觀察中發現幼兒的需要、興趣和幼兒的困惑與矛盾。適時介入和及時退出游戲,都是把握游戲指導時機的要素。如果幼兒有了得到幫助的需要,教師的介入是必要的。然而當教師的介入已經達到預期的效果,教師則有必要及時退出游戲,因為過多的干預,往往會適得其反。
4.應創設良好的游戲環境
教師對游戲的指導,需要考慮游戲空間的各因素是否有利于兒童各類游戲的開展。對于游戲的場地、材料、時間,采用開放式的方法,讓幼兒自己選擇、自己決定、自己當主人。游戲材料與幼兒游戲行為關系密切,教師對游戲材料投放要有合理性。教師可以根據近階段的主題目標和幼兒的活動需求及時投放活動材料。還要注意游戲材料投放的動態性原則。材料的提供不能一成不變,而要根據教育目標和幼兒的發展需求,定期不定期的進行調整、補充。
作者:繆晨斐 單位:江蘇昆山開發區夏駕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