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小學語文論文
一、小學語文教材選取的詩歌特點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所選取的詩歌,都是各個不同時代的詩人,千古傳誦的經(jīng)典作品,這些詩歌不僅語言優(yōu)美,意境深淵,感情豐富,深入了解更能充分調動你的想象力,使你置身其中,感受詩的美。而題材方面更是豐富多樣,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愛國詩,諷刺詩,思鄉(xiāng)詩,送別詩等等,可以讓學生領略各類題材,體會詩歌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小學語文詩歌教學策略
1、反復誦讀,體會情感
中國古典詩歌的特點是意境深遠,感情豐富,語言簡練,節(jié)奏感強,這些特點使得詩歌易于朗誦,朗誦可以提高學生感受詩歌的語言,韻律,形式,并逐漸把詩歌的語言轉變?yōu)樽约旱恼Z言,創(chuàng)作出優(yōu)美的詩篇。俗語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再者經(jīng)過反復誦讀,便能理解詩歌的含義,“書讀百遍,其意自見”,進而體會出詩的意境以及所蘊含的感情,使學生感受詩歌的魅力。
2、利用插圖,自我想象
課文中的插圖能準確的呈現(xiàn)出詩歌中所描述的景象,利用課文中的插圖,讓學生直觀的去感受詩中的美景,在有限的畫面里去引發(fā)學生的想象。如葉紹翁的《游園不值》“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盡,一枝紅杏出墻來。”課文中的插圖發(fā)揮出了他的作用,主人家滿園春天的景色,顯得是那樣的生機盎然,大家都認為可能是主人怕客人破壞了這滿園的美景,才久久不開門,但這美麗的景色怎么能阻止客人去欣賞呢,看!一枝紅杏就伸出了墻外。利用文中的插圖把可以把學生的想象發(fā)揮到極致,這時教師再加以引導使學生領會出詩歌的魅力。
3、介紹作者、背景及題材,深入理解詩歌
對于一首詩歌,詩人是在什么時候什么心情什么情況下寫出來的,都會在詩中多多少少的展現(xiàn)出來,而現(xiàn)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感情與詩人顯然完全不同,如果不去加以了解作者所在的時代以及寫作背景,顯然是不能深入的理解詩歌的,更談不上理解詩歌所呈現(xiàn)出來的思想感情了。而了解詩歌的題材,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如陸游的《示兒》,這是詩人的絕筆同時又是一份遺囑。“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是詩人在生命即將終結之際,覺得今生唯一遺憾的是看不到國家統(tǒng)一,并叮囑兒子在“家祭”時別忘了把“王師北定中原日”告訴于他,作者這種深厚的愛國之情,不得不讓人感慨萬千。教師通過對詩歌作者、背景、及題材的介紹,對詩歌教學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三、小結
總之,要想提高小學語文的詩歌教學,必須從多方面著手,既要將詩歌的精華及文化內涵教授給學生,又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多種感官以及思維能力、想象能力,所以要求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素質,培養(yǎng)自己的掌握知識與運用知識的能力,充分挖掘書中可利用的資源,調動學生學習詩歌的積極性。這樣詩歌的教學質量才能提高,才能使學生對中華古典文化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爭做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者和發(fā)揚者。
作者:陳海波 單位:遼寧省朝陽市龍城區(qū)聯(lián)合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