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一、在中學生中開展文明禮儀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有利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目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在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同時,帶來了丑陋的現象和一些不良風氣。開展文明禮儀教育,使中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學會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能力。文明禮儀教育是中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開展文明禮儀教育,對于中學教育有著重要意義。我國有著豐富而寶貴的文明禮儀遺產,對中學生進行文明禮儀教育,有利于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明禮儀。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競爭在一定程度上越來越取決于勞動者的素質,取決于各類人才的文明素質。高質量的人才不僅要有扎實的文化知識,而且要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良好的道德情操及文明的生活方式等,做到講文明,有禮貌,所以文明禮儀教育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中學生對文明禮儀教育的掌握,能幫助中學生滿足社會規范的發展需要,進而滿足社會需求,培養中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有利于維護正常秩序和社會規范,從更深層面講,有利于促進社會的正常運轉。另外,文明禮儀教育是道德教育的范疇,是對中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對中學生開展文明禮儀教育有利于改善學校風氣,有利于加強精神文明學校建設,優化育人環境,也有利于學校素質教育的開展。
二、加強中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的具體措施
為了更好地加強對中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建議采取以下具體措施開展中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
(一)開展文明禮儀課堂教學活動
根據教育的不同階段的要求,定期發布文明禮儀教育的宣傳材料,精心組織,豐富內容,提高文明禮儀教育的實效性,促進文明禮儀教育活動的有效開展,進而提高學生的參與興趣和水平。加強,校園文明管理,營造教育校園環境,提高文明禮儀教育質量。將文明禮儀教育納入教育內容,提高文明禮儀教育的有效性。根據中學生的特點,開設一系列文明禮儀教育課程,教學禮儀知識。中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是一個由淺入深、由近到遠的過程。文明禮儀教育課應根據時代特點,按照從易到難的順序合理安排教育內容,實現文明禮儀教育橫向一體化、縱向序列化。通過各種有趣的活動,營造愉快的活動氛圍,結合具體學習情況,給予細致指導。按照激發興趣與嚴格要求相結合的原則,調動中學生學習文明禮儀的積極性。注意及時引導和挖掘文明禮儀教育因素中的具體內容,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禮儀素養。與此同時,學校應加強文明禮儀教育的監督和評價,建立科學有效的教學激勵機制,加強監督檢查和自我評價相結合,提高學生學習文明禮儀的積極性。
(二)加強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結合
從文化的本質特性來看,文明禮儀教育是中學生行為規范的主要內容,是中國傳統美德的本質部分。因此,以禮儀教育為契機,開展道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中學生的文化素質水平。文明禮儀行為是一種思維和行為的有機融合,文明禮儀習慣是文化的核心,只有充分展示禮儀的文化內涵,發揚人文精神,才能使禮儀發揮更大作用,優化德育方式,進而推動整個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因此,文明禮儀教育必須是漸進的過程,做到常抓不懈,需要多方面力量的有效配合。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結合實際,做到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結合,制訂詳細的教學計劃,逐步培養學生的禮儀習慣,爭取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在文明禮儀教育過程中的一致性,達到二者教育效果的相輔相成。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學校充分利用家長會、家長開放日等,廣泛征集學生家長對于文明禮儀教育的意見和建議,結合家長的意見和建議,更新和改進文明禮儀教學方法,從而建立一個家庭與學校合作的文明禮儀教育平臺。同時,促進禮儀教育進課堂,把禮儀教育作為一門學科,合理確定教育內容,作為禮儀教育的主要內容,加強對家庭禮儀和社交禮儀等關鍵領域的教育,提高文明禮儀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此外,構建新的課堂教學模式,通過教學實踐與探索,禮儀教育逐步形成創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挖掘整合各種資源,進行全方位的文明禮儀教育。
(三)營造校園文明禮儀的良好氛圍
校園環境是影響中學生心理活動的重要因素之一,對于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起到規范指導、示范激勵和約束作用。優化校園環境,營造濃厚氛圍,形成文明禮儀教育合力,培養中學生合理的審美情趣和美德,加強文明道德建設,合理發揮教師的作用,形成文明禮儀教學示范效應,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糾正不良行為。加強對學生意識和行為文明的培養,通過樹立典型與校園爭創活動,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文明禮儀的魅力,追求內心境界的提升,以生動活潑的形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加強對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管理,促進學生養成文明的行為習慣。只有教育和管理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才能使文明禮儀教育卓有成效。學校要根據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建立完善學生文明禮儀教學管理系統,結合學校教育和學生課堂,讓學生理解文明禮儀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外,學校建立必要的文明禮儀規章制度,加強學校文明禮儀管理,積極鼓勵學生學會自我約束,號召學生不斷總結自己在文明禮儀方面存在的不足,幫助中學生及時提出改進措施,進而提高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三、結語
文明禮儀教育不僅是素質教育的需要,還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強烈要求。文明禮儀是一個人的內在素質的外在表現,也是一種促進人際溝通的行為規范。加強中學生文明禮儀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學生的道德素質和文明素養,塑造中學生的良好形象,進而促進中學生健康成長。本文結合中學生的道德素質教育,從加強中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的具體措施入手,鼓勵學生全員參與文明禮儀學習活動,接受文明禮儀教育。為了更好地開展中學生文明禮儀教育活動,需要通過創新文明禮儀教育方式方法,不斷開展文明禮儀課堂教學活動,加強與學生、教師和家長的溝通和配合,促進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有機結合,進而全方位多層次地開展文明禮儀教育活動,充分利用學校各種文明禮儀教育的信息和資源,營造校園文明禮儀教學的良好氛圍。在中學階段加強中學生文明禮儀教育,不斷豐富中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的內容,實施良好的文明禮儀教育,進而推動中學生文明禮儀教育活動的有序開展。
作者:孟賜將 單位:六盤水市第二實驗中學
第二篇
一、幼兒文明禮儀教育面臨的問題分析
(一)社會生態環境擠壓幼兒禮儀習慣
養成生長空間傳統的大家庭迅速解體,兩代人、少子女的核心家庭大量增加,家庭人際關系日趨簡單。而住宅高層化、封閉化,鄰里關系更趨冷漠,文明禮儀環境變得荒漠化。幼兒過多地接觸成人、過早失去了本應具有的天真爛漫,以及與兒童伙伴一起游戲時的快樂和相互學習的機會。孤獨、無助、任性、自我中心、缺乏基本的文明禮儀交往能力。兒童的生態空間、教育空間、心理空間窄化、打壓,甚至窒息。他們在享用文明成果帶來的優越同時,無形中淪為時代病、文明病的潛在患者,和道德價值觀混亂的承受者。
(二)重智輕德現象嚴重
在解決溫飽問題后,中國家長應當全力關注孩子的情感、教育等問題了。但是,由于人口眾多,社會殘酷競爭,家長無法完全顧及幼兒的感受,往往以犧牲童年為代價,越姐代庖、一廂情愿地為孩子設計“未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本來是一個教育的善命題,卻始終都是許多中國家長信奉的教育信條。因此,與其說幼兒教育重智輕德現象嚴重,其實很大原因在于社會競爭比拼的下移,幼兒園、教師無奈接招。社會大環境生存艱難,競爭白熱化過早地在家庭中預演,擠占了幼兒與小伙伴游戲中交往、成長的童年,兒童道德成長過程中失去了很多樂趣。這種現象絕非幼兒園德育一力所能改變,需社會的整體改觀。
二、幼兒文明禮儀教育的改進策略研究
(一)組織禮儀實踐活動,進行分層評優
1、禮儀實踐活動組織
根據禮儀主題活動安排,每月年級組輪流策劃一次禮儀大活動,每班策劃2次班級禮儀活動,關注禮儀策劃過程的細節安排和過程性資料積累。根據主題生成的一系列實踐活動,提升教師的組織能力和活動的實效性。
2、禮儀教育分層評優
根據禮儀主題活動安排每周禮儀教學活動,教學形式中,新教師可以參考禮儀主題課程內容,青年教師和成熟教師要求突破單一化課程組織形式,把音樂吟唱、語言繪本、社會認知、科學常識等領域教學揉進禮儀課堂,豐富課程設置,達到多元、整合的教學模式。優化禮儀教學,在學期期中將組織一次禮儀教學一課多研,多元禮儀教學活動評優,提升教師課堂組織能力。
(二)強調禮儀課堂家長互動,進行禮儀區域目標滲透
1、禮儀區域目標滲透。根據禮儀主題內容創設:益智區、美勞區、科常區、語言區等禮儀區域,投放層次性游戲材料,明確禮儀的要求和目標,通過與材料的互動操作,感知體驗,在操作中,學習與同伴之間的交流、交往,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和品質。
2、禮儀課堂家長互動。充分利用社區、家長資源,融合幼兒園禮儀教育于一體,達到共贏的禮儀教育成效。組織幼兒定期入社區禮儀主題宣傳;邀請家長走進禮儀課堂,實行家長禮儀代課日活動,借力家長資源,為年級組幼兒宣講禮儀知識,營造禮儀氛圍;同時家長參與幼兒園禮儀教育找茬活動,吸取家長對幼兒園禮儀教育的寶貴建議和要求,搭建家園禮儀共育的良好氛圍。
(三)組建禮儀網站,創造良好的禮儀教養環境
1、禮儀網站及時更新
課題網站上預設以下欄目:以年級組為單位的:禮儀主題生成、禮儀活動策劃、禮儀操節展示;以班級為單位的:禮儀教學設計、禮儀兒歌創編、禮儀個案觀察、禮儀活動策劃、禮儀區域記錄等,各班教師根據課題實踐定期定量完成各項表格的記錄和上傳,達到簡化、深化、規范化的科研成效。
2、樹立的社會風尚環境
對幼兒德育而言,社會風尚主要由家風、園風、民風、等構成。良好的家風使幼兒加速在幼兒園、社會德育網絡中所形成的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的積淀。良好的園風,為幼兒思想品德的培養提供隱性德育課程。良好的民風,也對幼兒的道德養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過濾幼兒的傳媒環境。大眾傳媒對幼兒道德養成有著特殊的滲透力和影響力,其作用不可低估。由于幼兒鑒別力有限,成人社會有責任對幼兒的視聽環境進行有效過濾,為幼兒創設健康、活撥、積極、向上的傳媒環境,并注意培養他們的網絡社會的基本道德素養,合理利用媒介。打造友善的人際環境:成人社會應友好和睦,誠信相處,關心幫扶,?和諧溫,為幼兒做好人際環境的示范。這也是幼兒道德成長的健康土壤。
三、結論
作為幼兒教育者,我們要認識到兒童是人類生生不息的希望。兒童就是道德哲學家!文明禮儀是人之根基、立人之本,幼兒文明禮儀教育則是用靈魂去撥動幼兒的心弦,立美好德性,奠人性基石,使之成為有德之人。童年、童心、童貞、童趣是純凈的,是值得珍視的。正如劉曉東教授呼吁的:道德教育應當為捍衛童心、保衛童年鼓與呼。我們不是不需要文明禮儀,而是不需要偽文明禮儀;我們不是不要道德,而是要做道德的主人。我們須永遠記住,孩子的心靈是不可思議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種子就會收獲行為;播上行為的種子就會收獲習慣,播下品格的種子就會收獲命運!讓我們學會尊重兒童早期的文明禮儀心理,用一雙慧眼去發現“童年的秘密”,讓文明禮儀教育真正能夠為了兒童,基于兒童,發展兒童!
作者:陳穎 單位:蘇州市姑蘇區教師發展中心
第三篇
一、宣揚文明,灌溉禮儀的幼苗
如果說行為規范是為學生的禮儀教育指明方向的話,那么利用各種方式宣揚傳播這一文明禮儀,就是在悉心灌溉這些禮儀幼苗。班主任應該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努力讓學生浸潤在文明之風中。
1.發揮板報的宣傳作用班級的黑板報和展示板是圖文并茂的小天地。在這個天地里,班主任應該增加一些關于文明禮儀的內容,讓文明禮儀通過文字與圖片的形式直觀地出現在學生的視野里。這學期,我們班的黑板報上專門辟出一個關于文明禮儀的專欄,每期都有相關的內容呈現給學生。而展示板上也以圖片的形式,記錄學生平時在學習生活中的文明點滴,比如“隨撿之星”、“禮儀之星”等。這樣文明禮儀的內容總是以焦點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宣傳的效果也就非同一般。此外,指導學生認真收聽學校的紅領巾廣播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它有利于學生了解時事,增長見聞,不斷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2.發揮集體活動的滲透作用集體活動能培養學生的集體觀念,在活動中及時滲透文明禮儀的教育,使學生更真切地感受到文明禮儀的重要性。比如集體升旗儀式時,學生都會根據行為規范嚴格要求自己,紅領巾是否佩戴整齊,隊禮是否標準,國旗下講話時是否能及時鼓掌致謝……這些都成了衡量一名學生是否講禮儀的要素。又如集體觀看電影時,學生是否保持安靜,是否能保持會場整潔,成了評選“班級禮儀之星”的重要因素。這學期學校舉行秋季運動會時,班上的學生踴躍報名,爭當“隨撿能手”,為運動會出一把力。很多學生在運動會結束后都感慨,雖然累了點,但是讓校園更整潔、美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他們在運動會上的表現可圈可點,他們和運動員一樣,成了賽場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同時班會上對禮儀的滲透教育,也及時為學生填補了文明禮儀的不足。可以說,對于文明禮儀的宣揚,集體活動發揮著巨大的滲透作用。3.發揮教師的榜樣作用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教師是學生直接效仿的對象,也是文明禮儀教育的主要實施者。教師的言行舉止很大程度影響學生。因此,教師以身作則、為人師表至關重要。著名作家冰心說:“教師的現在,就是學生的將來。”一個人格高尚的教師,必須具有嚴格的自律精神,要求學生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做到。我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努力樹立良好的榜樣。當學生向我問好時,我也及時微笑點頭地向學生問好;當我做錯時,我勇于向學生道歉,使學生在潛移默化地受到文明禮儀的教育。
二、實踐真知,呵護禮儀的花朵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禮儀教育要取得整體效應,就要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取得一致。只有在這樣的氛圍中,才能逐步讓學生的禮儀教育從書面化走向生活化。我采取家訪、召開家長會等形式,多次向家長明確禮儀教育的目的、要求,使家長懂得良好的行為養成教育對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性,充分調動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積極性,提高家長教育孩子的水平,使文明禮儀教育家校形成合力。這學期,我利用重陽節的契機,讓學生回家為家中的長輩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然后在班級中交流感想。雖然這次實踐活動出發點小,但是最后反響很強烈,有的學生為長輩洗腳,有的為長輩捶背洗衣,還有的為長輩盛飯拿筷……很多學生在為長輩做事的過程中被深深地感動了,文明禮儀教育得到了升華。文明禮儀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老師們要共同面對的課題。我雖然在禮儀教育方面做了嘗試,取得了效果,但如何真正鞏固禮儀教育成果,使文明禮儀內化成學生的道德修養,使教育內容更系統、更完整、更具時代性,還有待我們進一步努力探索。
作者:楊吉 單位:常熟市任陽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