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圖書檔案
由于科技進步及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科研檔案信息資源在不斷增多,如何最大限度地對其開發利用,成為社會關注的問題。通過計算機網絡,尤其是國際互聯網,開發利用科研檔案信息資源,成為發展的必然趨勢。但網絡是一個虛擬的社會,網絡犯罪給我們帶來新的煩惱,如網絡侵權、網絡竊密、網絡破壞等,由于科研檔案中包含很高的知識產權成分,因而會造成知識產權流失,并引發眾多的知識產權糾紛。如何在開發利用科研檔案信息資源中有效地保護知識產權呢,筆者認為:
一、加強科研檔案信息網絡管理
第一,科研檔案管理部門應適應時發表展需要,學習了解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法規。
傳統的科研檔案利用活動,也涉及知識產權保護問題,但它是以有限的復制為技術背景,信息傳播的范圍也極為有限,因而知識產權保護并不突出。當今在網絡環境下,信息可以自由使用、共同分享,很難對其有效監控。尤其我國加入’()后,整個社會十分關注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在這種大背景下,科研檔案信息在網絡發布過程中,可能會引發知識產權的爭議和訴訟,科研檔案管理機構有可能受到侵權的指控。所以科研檔案人員必須跟蹤研究知識產權保護的國際發展的新趨勢,了解世界各國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法規及新政策、新動態,知己知彼,掌握未來,這是開發并保護好科研檔案知識產權的重要基礎。
第二,在實現科研檔案網絡管理前,科研檔案管理部門應做好區分是否享有知識產權保護工作。要區分進行網絡管理的科研檔案,是否享有知識產權。科研檔案部門保管的科研檔案,根據科研課題研究協議,有相當部分的所有權、著作權,屬于國家所有或由檔案部門代為行使屬于國家所有,但有一些科研成果檔案的所有權、著作權,不屬于科技檔案部門,仍屬于原來的科研人員所有,而且并未因科研檔案載體從紙質到電子信息的轉移而發生改變。
科研檔案部門在科研檔案信息網絡管理中,要正確認定各類權益,防止侵犯他人權利,對有知識產權的科研檔案進行網絡管理,要把握合法度,只要是合理利用,就不會侵權。知識產權法對合理利用的范圍作了詳細規定,如果超出合理利用范圍,須經權利人許可并訂立使用合同,以免發生侵權糾紛,必要時有據可依。對具有知識產權的科研檔案,應作出明確標志,提醒利用者在引用或利用這些檔案信息時,能控制在合理利用范圍內。
第三,在實現科研檔案網絡管理前,科研檔案管理部門應做好知識產權保護的準備工作。在科研檔案信息網絡管理系統的開發應用過程中,要把知識產權的保護問題考慮進去,制訂相應的規章制度,對享有知識產權的科研檔案信息加以保護。同時,在科研檔案上網管理的過程中,采取有效技術措施,保護科研檔案部門的權益。如在相關網站上發布公告,制止上網科研檔案信息被篡改、濫用、盜用或非法傳播等。
二、建立現代化的安全技術防范體系
在網絡信息的安全技術防范和管理方面,對其進行數據加密和訪問控制,是簡單而實用的安全技術。
數據加密。它作為網絡安全的基礎,是指利用一定的加密算法。將敏感數據加密后在網絡上傳輸,用戶解讀這些數據之前,再用相應的解密算法對數據進行解密,這樣就可避免數據在傳輸過程中被非法竊取,從而保證相關信息的安全。對科研檔案信息加密的技術,是保障科研檔案信息安全的最基本的技術措施之一,它能以較小的代價獲得較大的安全保護。
訪問控制。它允許用戶對其常用的檔案信息庫進行適當權利的訪問,限制隨意刪除、修改或拷貝有關檔案信息文件;還可使系統管理員跟蹤用戶在網絡中的活動,及時發現并拒絕“黑客”入侵。此外還可通過有效的技術措施,如口令加密、瀏覽權限設置等。不是所有的用戶都能瀏覽網絡中的所有科研檔案信息,用戶只能查詢到與自己相關的信息,而部分信息只能是擁有一定權限的用戶才能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