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體育
1.產業、產業化、體育產業化
產業是經濟學的概念,指國民經濟按某一標準劃分的部分,或是某種同一屬性企業的集合。1985年,國務院把體育歸人第三產業,由此便出現了體育產業。體育產業:指為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而使體育產品(物質形態和非物質形態)進人生產流通、消費和服務的產業門類。體育產業的發展目的,是促進人們的體育消費,利用體育自身的魅力實現產業化。體育產業化的實質,是發展體育事業要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符合現代體育運動基本規律的基礎上,開發體育的經濟功能,把體育與經濟緊密結合起來,形成體育事業良性循環發展的過程。“花錢買健康”的觀念,已為更多的人所接受。體育作為公益性的事業除了國家的直接支持外,要通過產業化的途徑,走向市場,經營創收,增強自身的發展能力,提高自己的“造血”功能,建立健全自身的補償機制。
2體育與企業
在體育產業發展中,體育的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這樣一些環節,不僅僅受一般經濟規律的支配,而且有體育自身的一些特點,受體育自身規律的支配,必須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堅持以社會效益為主的原則。
體育本身就是無形資產。隨著我國體育事業的騰飛,體育與企業之間的合作,是有形資產與無形資產之間的交換,企業給體育有形資產,體育給企業無形資產。
“花錢買知名度”,在地方和企業已經成為時尚。企業贊助體育,不是一種恩賜,而是按經濟方式來操作。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體育與企業的關系正由間接的關系向直接的關系轉變,企業與體育的關系由過去單純的贊助和恩賜變成了企業和體育之間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的交換。
3體育市場
體育能否作為一個產業發展,關鍵是是否存在一個需要市場,這一點是不可否認的。體育市場是體育產業的核心內容,也是體育產業發展的重要標志。正如世界上不存在沒有市場的產業一樣,沒有體育市場的繁榮就沒有體育產業的發展與壯大。改革開放使人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人們有了文化娛樂消費的基礎,有了追求和獲得這種享受的閑暇時間。經常性參與體育活動和參與體育的人口迅速增加,體育日趨大眾化,這是一個龐大的市場。有市場便有需求,有需求必然具備了發展的動因,我們要大力開拓這些市場,促進體育產業的發展。
4體育經濟工作已進入嶄新的發展階段
4.1以出售體育競賽的電視轉播權、商業開發專利權、廣告制作權與體育大眾體育有償服務為特征,使體育經濟工作開始由有形資產的利用向無形資產的開發轉化。
4.2以開辟國內外競賽市場、引進外資、發行體育彩票等為特征,使體育開始由“搭臺”的配角向交易的主體轉化。
4.3以股份制方法或資本化方式開發、經營體育產業為特征,使外部贊助性輸血開始向增強體育自身造血功能轉化。由此可見,發展體育產業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是推進體育改革和增強體育發展活力的一項重大舉措。
5推進體育產業化的問題與建議
體育產業化是一個改革、發展的過程。這個過程必須同我們國家的經濟、政治改革的發展協調起來,根據國家改革的總體部署與國民經濟發展目標來規劃、部署產業化的進程與目標。堅持“以體為本,全面發展”,探索適合國惰的發展道路。
5,1抓好體育市場的培育工作
發展體育產業的觀念尚需進一步加強,轉變我國現在的諸如舉國體制、社會公益事業單純依靠國家投人來發展的觀念。在培育體育市場過程中,應該堅持“以體為本,面向大眾,培育市場,引導消費”,培養和發展市場體系,管好市場,創造一個統一開放、平等競爭、運行有序的體育市場環境,這是一個原則。另一個原則,“以我為主,面向市場,培養人才,持續發展”。應該鼓勵多渠道、多形式建設體育場館,開展體育活動,以促使體育市場的發育和完善。
5.2要對競賽、健身娛樂活動的經濟價值以及電視、廣告等有償服務進行開發和利用2008年,我國即將舉辦的奧運會,為我國開發了一個巨大的產業市場,如:所有與奧運會有關的商標、特殊標志、專利、作品電視轉播、廣告等等的產權,這個巨大市場開發的成功則是辦好奧運會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障。
5.3加強體育運動器材、用品的產銷、體育基金的經營和運作
5.4大力發展有民族特色的傳統體育產業
5.5加強體育領域與企業的聯系體育產業發展是與企業聯系在一起的,離開了企業就離開了體育產業發展的土壤。因此,自覺將體育融人企業文化發展之中,是體育產業大力發展的保證。
5.6要解決好體育消費、體育投資和體育資產管理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