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高等教育
自“九五”計劃后我國就勾勒了一幅宏偉的藍圖,改革開放以及社會主義建設從此進入了新時期。無論是政治體制的建設還是經濟秩序的構建都取得了飛速的進步,除了密切圍繞在黨中央的周圍進行正確決策外,又是什么保證了作為泱泱大國的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之路能夠平穩前行呢?筆者認為必須是“依法治國”。那么法學教育便是我們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前提與基礎,它在健全和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方面有著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法制包括了立法、司法與執法,這就表面法治要深入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社會各個層面而要建立一個法制的社會主義國家離不開的是一大批優秀的法律人才。但是如今我們的法學教育出現了巨大的困境,法學教育體制亟待改革,當然改革之路慢慢,也并不是由幾個教師就能得以推動的。但是筆者相信著名學者賀衛方說的一句話“我們現在所做的都是積薪式的努力,但總會有一天看到希望的熊熊火焰”。下面筆者就結合自身的法學研究來談一談對學術型法學人才與應用型法學人才培養的不同觀點。
一、中國法學教育存在問題以及面臨之挑戰分析
我國法學近三十年的恢復發展雖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是也不可避免的造成了法學在教育規模上的不斷擴張。自1998年開始的大學擴招到21世紀初,中國法學專業在招生規模上迎來了繁榮式的發展。據統計在這7年中的擴充超過了前23年的2倍,而2007年為止大陸地區新設法學本科專業達到402個。筆者要提醒注意的是,在這個人口增長和大學擴張同步的時期,許多理工科類大學紛紛也增設法學專業。從以上的數據和事實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知道,法學教育的擴張是造成法學專業就業難的重要原因之一。由這個政策同時也給現代法學教育帶了很諸多的挑戰:其一就是法學教學數量與教學質量的問題。我國現在的法學教育體制比較多元化,在本科與研究生、博士階段均有法學專業的設置。除了在綜合類大學進行專業的學習外,法學教育還設有二學位、輔修以及成人教育等方式,招生渠道的拓寬以及數量的增加,這都造成了法學教育面臨著大眾教育與精英教育矛盾的困境。同時,根據現階段的形勢來看,研究生階段的教育成了學術型人才與應用型法學人才的分水嶺。下面筆者就以研究生階段對于學術型研究生以及應用型研究生的不同培養模式來談談如何進行法學教育類型化的改良。
二、學術型法學人才與應用型法學人才培養模式之解析
(一)學術型法學人才的培養
不可否認,在法學職業化教育的今天學術型法學人才的教育已經被推上了風口浪尖。許多具有招收學術型研究生資格的高等院校紛紛減少學術型法學研究生的錄取比例,人民大學更是要將學術型法學研究生與博士進行掛鉤,規定碩博連讀的機制。這樣如此大費周章的改革學術型法學教育會不會要抹殺對研究型人才的培養?筆者認為在法學的高等教育階段將學術型與應用型分類是非常有必要的。法律除了應用外更需要進行理論上的構建與論證,無論是從法理學的角度還是從部門法的制定上,理論上的研究的目的是能令法理更加具有邏輯性、符合現行的法律框架令法律更加具有適用性。筆者覺得專門的學術型法學人才的培養并不與職業化的大方向相矛盾,甚至進行這樣的法學教育分類更能體現整體法學教育的層次性。學術型法學人才應該與應用型法學人才培養模式共同發展。
(二)應用型法學人才
我國的法學教育類型和層次都比較復雜,這也造成了法學教育泛濫的原因之一。在筆者看來,應用型法學人才應該是除去學術型的其他走人法律實務部門的人才培養模式。包括本科、第二學位、短期的職業培訓以及成人的法律專科教育等。它的培養目標在于面向全社會去培養一批具有高素質、能夠適應新世紀社會發展需要的法學應用型的高級人才,對于應用型的法學人才不僅要具備良好的專業知識還要有精良的專業素質。我們現在對法學的職業教育中存在著很多問題:首先,我國一直存在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相脫節的情況。現行的司法考試制度提高了獲取法律從業資格的門檻但是依舊允許非法學專業的學生參加考試,就無疑就令法學專業與其他專業的學生在從業上無特殊優勢。其次,即便法學專業的學生獲取了法律職業資格,也只有少數的人能進入法律職業的領域,這也令法學職業化的困境大大加深。最后,我們從西方法學的教育狀況可以得知他們非常重視對法律專業畢業生的法律職業培訓的重視,在我們國家只有在內部系統才建立有職業培訓機構,而這些機構從嚴格意義上是不能廣泛的培養應用型法學人才的。以上的原因就導致了許多法學本科畢業生在畢業后選擇繼續深造,即便手握法律從業資格證也無法真正的從事法律實務工作。下面筆者就根據在培養學術型以及應用型人才中遇到的不同問題分別進行論述。
三、我國學術型與應用型法學人才培養途徑分析
(一)合作教育模式培養學術型法學人才探究性思維、強化研究的主體地位
目前的現實情況是我國在碩士研究生的階段在確立起了對學術型法學人才的培養,因此在招收法學研究生時分為學術型法學研究生以及法律碩士之分。學術型的法學研究生必須是在本科四年的法律本科基礎上,參加國家的統一碩士聯考招生,進行今后三年的學術性培養。在美國的法學教育分兩個階段,大學非法學學習四年與大學法學學習三年。美國法學院把法學教育放在本科后進行,即在研究生層次上進行并要求進入法學院攻讀法律的人必須先有一個非法律專業本科以上的學位,像文學士學位或理學士學位,然后在經過嚴格的入學考試才能進入法學院,學習期限為三年。因此,如果我們要想進行學術型的法學人才培養,走研究生以及博士生培養的道理是非常可行的。筆者認為在法學教育的這個層次的分類是比較科學正確的。因此對法律的理解與感悟是要有年齡以及經驗基礎的,而如果在本科階段就進行學術型法學人才的培養時機過早,學生們由于年齡的限制往往體會不到法律深層次的內涵并且在本科或者其他專科、職業學校往往在教學安排上增加各種公共必修科目,時間的緊張以及學習科目的增多無法令學生全身心的投入理論研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