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互聯網
韓國是世界上首個強制實行網絡實名制的國家。想在韓國的互聯網上發布博客、微博、申請郵箱或注冊會員等,都會被要求填寫真實姓名、身份證號、住址等詳細信息,系統核對無誤后,才能獲得相應的賬號。
韓國的實名制開始于2002年,當時使用實名制的范圍很小。從2003年開始,有22個韓國政府部門的網站開始實行實名制。
到了2007年7月,35家韓國的主要門戶網站實施了實名制管理。但是,2011年7月28日,韓國政府則表示在考慮逐步廢除實名制。原因是:因實施網絡實名制,導致大量網民的身份證號碼和電話號碼等重要隱私被曝光。
網絡暴力催生網絡實名制2005年以來,一系列轟動韓國社會的網絡事件接連發生,例如:大批關于韓國演藝明星隱私檔案在網上被大量轉載;韓國當紅女歌手Unee因被網絡惡搞在家中自殺;標志性的案件是2008年10月2日,韓國女星崔真實因不堪忍受網絡謠言而自殺,這個事件終于促使韓國政府下定決心實施網絡實名制管理。所以,韓國網絡實名制也叫“崔真實法”。
上述事件的接連發生,導致以前小范圍實施的網絡實名制擴大了適用范圍。例如,2002年時實名制只適用于日點擊量超過20萬的門戶網站。到目前為止,實名制擴大到韓國日點擊量超過10萬的所有網站。
韓國互聯網實名制的實行有明確的法律依據,也有確定的執法部門如倫理委員會、名譽糾紛調解部等專門的執法部門,這些部門可以根據網上侵權行為進行責任認定。
韓國的實名制是后臺實名制,即要求網民在登錄時用真實身份信息,而在前臺發帖時可用代號替代真實姓名。這樣的做法給了網民一定的自由,得到了廣大網民的認可。另外,在韓國購買手機都是要登記身份證號碼,所以利用手機網絡發布自媒體如博客、微博本身就是處在實名制的管理之下。
韓國互聯網實名制管理的利弊
1.互聯網實名制管理的好處實行互聯網實名制管理以后,大大降低欺詐、誹謗、人身攻擊等問題的發生概率。
一旦有侵權行為發生,有利于政府進行監管,打擊犯罪;可以加快彼此身份確認,節省交流時間。例如,社交網站和相親網站,因為實名制的實施,大大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欺詐行為發生,提高了婚戀的成功率和交友的可信程度。
互聯網實名制管理也促進了韓國網上銀行、網絡消費等的快速發展,吸引了大批資金進入網絡產業,帶動韓國網絡產業的大發展。
互聯網實名制管理還為韓國政府治理青少年的“網絡中毒”等社會問題提供了“技術保障”。例如,針對日益嚴重的青少年“網絡中毒”問題,韓國政府對各大網站引入實名制管理。2010年4月,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推出了系列措施,旨在預防及消除青少年打網絡游戲成癮。由于實行實名制管理,系統能夠輕易識別出上網中的未成年人。對不符合規定的未成年人,一旦超過規定的游戲時間,系統將采取減慢游戲速度、自動斷開鏈接等強制措施。這些措施深受廣大青少年家長的支持。
2.互聯網實名制管理的弊端
韓聯社2011年7月28日報道,韓國門戶網站Nate和社交網站Cyworld在7月26日遭到黑客襲擊,造成3500萬名用戶的重要隱私泄漏。被泄漏的信息包括未經加密的用戶名、用戶姓名、電話號碼、電子郵件和經加密的密碼、身份證號碼等。由于用戶姓名和電話號碼大量被泄漏,有可能出現利用這些個人信息的電話詐騙、發送垃圾郵件等非法行為。
因為個人隱私暴露的嚴重事件,目前韓國政府正在考慮:分階段廢除互聯網實名制。
同時,實施互聯網實名制管理后,沒有韓國身份證的外國人就沒有在韓國主流網站上發布信息的權利。
韓國互聯網實名制管理對我國的啟示我國的網絡雖然沒有實行實名制,但對實施實名制的呼聲很高,同時爭議也非常大。
2010年4月29日,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舉行第十五講專題講座上,中宣部副部長,中央外宣辦、國務院新聞辦主任王晨,首次透露此前已在重點新聞網站和主要商業網站取消新聞跟帖“匿名發言”功能,并稱取得實效。同時,這也是國新辦首次公開確認我國正在積極探索及推動論壇、BBS等各種網絡互動環節的普通用戶實名制。
2010年3月18日,在重慶市政法委召開的會議上談到,重慶市將逐步啟動網絡實名制。重慶市有近600萬網民,每兩人就有一部手機,面對龐大的社會群體和信息流,重慶市將采取虛實結合的方式加強管理和引導,并隨后出臺網絡管理的相關法規,明確網絡運營企業、網民的法律責任,逐步啟動網絡實名制。重慶市網監部門還將加強網上巡查,加大對通過網絡QQ群、微博客、手機短信等進行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
而北京市已于2011年12月16日率先公布微博實名制管理辦法,未來民眾要使用微博,必須用真實的姓名進行注冊。
啟示一:逐步實施實名制管理互聯網符合我國國情目前,我國個人發布媒體的狀況十分活躍,匿名發布信息或者跟帖,存在一些網絡污垢。例如:網絡暴力、網絡謠言、網絡色情等產生的原因與匿名發布信息有關。所以實施實名制管理互聯網可以杜絕部分網絡污垢。
啟示二:對未成年人的網絡成癮有一定的制衡啟示三:不實施網絡實名制也不能保障我國的個人隱私不泄露我國目前還沒有在互聯網上實施實名制管理,但是個人的電話號碼還是大面積的泄露。例如,擁有電話的人每天都為接收大量的垃圾信息憤怒和苦惱。大量的案件說明,個人隱私泄露和行業道德有關,和行業從業人員的素質有關還與行業的科學技術水平有關,與網絡實名制沒有直接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