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宏觀經濟
摘 要:面對全球經濟一體化步伐加快的背景下,長江三角洲地區已逐步成為全國乃至世界上最具有活力和發展前景的經濟區域之一,而地處長江三角洲的港口在推動區域經濟橫向聯合,及向縱深方向發展中都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重視長江三角洲地區港口對區域經濟的作用研究,合理分工及定位長江三角洲地區的港口群愈發顯得緊迫而必要。根據各港口吞吐量增長的特點,通過軟件SPSS,應用聚類分析對長江三角洲主要港口進行分類,并提出定位建議,為港口分類和布局提供了依據和方法。
關鍵詞:長江三角洲;港口;聚類分析
引言
我國經濟和對外貿易的發展,世界加工廠地位的確立,促使沿海、沿江港口的數量和規模都有了巨大的增長,掀起了新一輪港口建設的高潮,港口在區域經濟中的地位日趨增強,在提升區域經濟競爭力中的作用也越來越大。隨著我國國際貿易量的快速增長以及港口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初步形成了以環渤海地區、長江三角洲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三大港口群為主的全國港口系統格局,與我國三大經濟圈一一對應。區域經濟和港口群發展相得益彰,共同促進。近年來,長江三角洲港口的快速發展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成為我國沿海五大港口群中港口分布最為密集、吞吐量最大的港口群。也引發了人們對長三角港口群的關注和研究。長江三角洲地區港口的發展離不開這一區域,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也離不開港口。
目前不同的專家和學者們對“港口”給出了不同的定義。盡管這些定義各不相同,但仍有其相似之處。“在線權威百科全書”對港口進行了如下定義:所謂港口,就是進行船舶靠泊、船載貨物裝卸中轉作業的場所,通常位于海邊、河口、湖泊沿岸。港口大多具備一定的貨物裝卸設施,如裝卸吊機、叉車等,以進行船舶裝卸作業。這類裝卸業務有些是營利性的,也有一些是公共服務性的(Wikipedia,2006) 。上述定義給出了港口的兩項主要功能:第一個功能(也是最重要功能),港口與機場、火車站等一樣是運輸鏈中的重要節點之一;第二個功能,港口是開展與到港船舶和貨物有關經濟活動的重要場所。
港口功能定位是指在一定時間和腹地范圍內,港口主導功能的定向。因此,港口功能定位對港口發展方向、發展規模、基礎設施建設等,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港口眾多的長江三角洲地區,特別是以上海為中心,以江蘇和浙江港口為兩翼的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正在建設的情況下,港口功能定位更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但是現階段我國港口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長期處于各自為政的狀態,港口發展的速度參差不齊,隨著地方港口的迅猛發展以及地區利益的驅動,港口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港群內部各港口之間關系不協調;體制不合理;未能體現科學合理的原則,沒有形成有機的全國港口網絡,重復建設問題嚴重,造成了當前港口生產能力的部分過剩,一方面港口經營效益下降,另一方面也導致了港口資源的巨大浪費,港口的布局和功能定位不合理,區域港口群整體協同效應不明顯,港口群未能發揮其最大的社會、經濟效益和競爭力,影響了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立足區域經濟的基礎上研究港口之間的協調發展,合理安排功能定位,對于促進我國港口持續健康發展,增強國際競爭能力,使之更好地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具有重要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課題。
一、長三角地區港口概況
長江三角洲位于我國東海岸,扼長江入海口。傳統概念中的長三角經濟區包括上海、江蘇的南京、蘇州、無錫、常州、揚州、鎮江、南通、泰州以及浙江的杭州、寧波、湖州、嘉興、紹興、舟山、臺州,共計十六個城市。現階段已擴至江浙滬兩省一市,人口約1.56億,是我國的核心經濟區,又是繁忙的沿海海運線和長江內河水運T字型江海轉運的匯交點。長江三角洲包括五大港域:即長江港域、蘇北沿海港域、杭州灣北岸港域、杭州灣南岸港域、嵊泗—衢山港域。目前以上海為中心、江浙為兩翼的長三角港口群發展十分迅猛,各港與世界逾180個國家和地區開辟了900多條集裝箱航線,每天有240多個航班往來,已形成了上海內河、沿江及洋山深水港,江蘇長江沿江、沿海港,寧波—舟山港等為主的體系港口。數據顯示,2010年,長三角港口貨物吞吐量完成33.65億噸,占中國內地的38.5%;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完成5445萬TEU(集裝箱國際計量單位),占中國內地的37.6%。近年來,隨著長江口深水航道、洋山深水港區和蝦峙門航道等的建設,上海、江蘇、浙江的航運大型基礎設施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有業內人士指出,在基礎設施、港口吞吐量迅猛增長的同時,長三角港口群要實現與國際航運中心“爭鳴”,更有賴于港口群在今后發展中彼此的分工合作、優勢互補。根據規劃,未來長三角地區港口群集裝箱運輸布局將以上海港、寧波—舟山港、蘇州港、連云港為主要的干線港,包括南京、南通、江陰、泰州、等長江下游港
口共同組成上海國際航運中心集裝箱運輸系統。
長三角港口處于我國東部沿海經濟最發達、外貿進出口增長最快的地區。長三角港口岸線資源豐富,并處于連接國際航道和國內支線的良好位置,擁有7700.54公里的海岸線。其中上海市境內擁有總長為89.5公里的海岸線;江蘇省境內擁有1011.04公里的海岸線,并擁有1162.8公里的長江岸線;浙江省境內擁有6600公里的海岸線,水深大于10米的深水岸線長達333公里。長三角地區具有發展港口的獨特區域優勢和良好基礎條件。
長江三角洲地區港口眾多,上海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經濟發展水平和集疏運等條件成為眾港口群中的核心地位,但上海港的自然條件如不盡快改善,很難適應船舶大型化的趨勢,因此,鑒于目前長江三角洲各港口的條件和規模,必須分工協作,揚長避短,形成龐大的港口群,才能適應長江口經濟貿易發展的需要。因此,科學合理的為長江三角洲地區的港口進行定位與分工顯得尤為重要。
二、聚類分析法的具體介紹
1.聚類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聚類分析法是新發展起來的一門多元統計分類法,其目的是根據數據的特征把研究對象按一定規則分成若干類。在同一類里的對象在某種意義上傾向于彼此相似,而不同類里的對象傾向于不相似。聚類分析方法是根據變量(或樣品或指標)的屬性或特征的相似性或親疏程度,用數學的方法把它們逐步地分型劃類,得到一個能反映樣品之間或指標之間親疏關系的客觀的分類系統。樣品或指標逐步歸并最后可形成分類系統圖,又稱譜系圖。一般聚類分析分三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