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策劃書
為進一步推動我市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以下簡稱慢性病)綜合防治工作,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提高慢性病規范化管理水平,促進城鄉居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市政府決定創建省級慢性病綜合防治示范市,并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實施慢性病危險因素預防與干預策略,落實健康促進和綜合防控措施,提高慢性病防治水平,保障群眾身體健康,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二、創建目標
(一)總體目標。通過開展創建省級慢性病綜合防治示范市工作,將慢性病綜合防治與基層衛生服務、健康•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省減鹽防控高血壓等有機結合,探索以鄉鎮衛生院和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實施主體,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村衛生室為服務單元,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為主要手段,以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卒中、腫瘤為重點的慢性病綜合防治模式,建立符合我市實際的慢性病綜合防控工作機制,切實提高慢性病防治水平,確保完成各項創建工作要求,力爭年內順利通過省衛生廳評審驗收。
(二)工作目標
1、建立政府主導、多部門協作、專業機構支持、全社會參與的慢性病綜合防控工作機制。
2、規范開展慢性病綜合監測、干預和評估,完善慢性病信息管理系統。
3、建立和完善慢性病防控工作體系,加強慢性病防治隊伍建設,提高專業人員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
4、建立完善政府投入為主體、醫保政策為支撐的慢性病綜合防控長效管理模式。
(三)主要指標
1、知識知曉率:轄區內18歲以上人群常見慢性病防治知識知曉率城區和農村分別達到80%和70%以上,高危人群知曉率不低于85%,病人及其家庭成員知曉率不低于90%。
2、健康行為形成率:成年男性吸煙率控制在60%以下;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低于8克;平均每天運動量6000步以上的成年人的比例達到35%以上。
3、慢性病早期發現率:高血壓、糖尿病登記率不低于當地調查患病率或全國平均患病率的60%;干預人群重點癌癥早診率不低于50%。
4、慢性病管理率:人群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規范化管理率分別不低于35%和30%。
5、慢性病控制率:人群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分別不低于30%和25%。
6、網絡直報率:建立死因監測網絡直報系統,網絡直報率達到100%。逐步開展腫瘤、冠心病、腦卒中、意外傷害等重點慢性病的網絡直報工作。
7、社區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組覆蓋率達到30%。
三、創建內容
(一)技術支持。加強慢性病防控隊伍建設,建立指導和培訓制度,提高基層衛生人員慢性病綜合防控能力和技術水平。
1、加強防控隊伍建設。全市成立流行病學、臨床專家等組成的技術專家組;市疾控中心設立慢性病防治科,專業人員數量不低于3人;二級以上醫院設立公共衛生科,設專人負責慢性病防治管理;鄉鎮衛生院、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有從事慢性病防治的專兼職人員。
2、建立定期逐級指導和培訓制度。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每季度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進行1次以上技術指導,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計提供健康教育講座課件、宣傳欄、健康教育處方、宣傳材料模板合計不少于20種,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相關人員每年培訓不少于2次。
(二)慢性病綜合監測與評價。建立和完善慢性病信息報告系統,規范慢性病信息管理,為慢性病預防控制工作提供信息支持和服務。
1、開展社區衛生診斷。制定社區衛生診斷調查方案,調查社區人口、社會、經濟、政策與環境等情況,以及居民患病、死亡及危險因素流行情況;提出慢性病防控優先策略、目標、措施。
2、開展死因監測工作。及時準確地收集居民病傷死亡統計信息,評價人群健康水平和衛生狀況。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報告審核率不低于95%,最近1年全人群居民粗死亡率不低于6‰,不明原因疾病死、亡構成比不高于5%,編碼錯誤率5%以下,每年開展1次漏報調查,每年進行1次綜合分析。
3、開展慢性病及危險因素監測。每年進行1次慢性病及危險因素核心指標(體重、腰圍、血糖、血壓)監測,為制定慢性病預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基礎數據,為評估衛生和相關政策及慢性病防控項目的效果提供科學依據。
4、開展心腦血管疾病監測和腫瘤登記。建立醫療機構急性心梗、腦卒中、惡性腫瘤發病登記報告制度,開展人群心腦血管疾病發病及死亡、腫瘤發病及死亡監測;醫療機構報告覆蓋率100%;心腦血管疾病事件報告發病率、惡性腫瘤報告發病率不低于死亡率;每年度進行綜合分析并撰寫報告。
(三)健康教育。充分發揮大眾傳媒在慢性病預防控制工作中的積極作用,開展慢性病防控知識宣傳,圍繞控制煙草消費、推動合理平衡膳食、慢性病防控知識、促進健身活動等重點內容,開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活動,建立長效運行機制。
1、加強媒體宣傳。市廣播電視臺開設健康之友欄目,每月至少1次;在公共場所設立公益廣告,定期開展慢性病防控知識宣傳教育,提高人群對慢性病防控知識的認識。
2、做好衛生宣傳日活動。結合全國高血壓日、聯合國糖尿病日、腫瘤防治宣傳周、世界無煙日、全民健身日等重大衛生宣傳日,開展慢性病防控相關主題活動,每年至少5次。
3、抓好社區、學校(幼兒園)宣傳教育工作。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和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設置健康教育活動室和健康教育宣傳欄,覆蓋率達到90%以上;開展社區健康講座每年不少于1次。學校開設健康教育課,慢性病防控知識授課時間每學期不少于2學時,中小學、幼兒園健康教育課和家長健康講座覆蓋率不低于60%;在幼兒園利用家長會的形式每年舉辦2次合理膳食家長健康講座;學校和幼兒園每年舉行1次參與式主題教育活動。
4、加快城鄉居民健康宣傳設施建設。合理規劃“健康廣場”、“衛生知識園地”等宣傳教育陣地,在鄉鎮街道駐地、學校、重點公共場所等建立固定的慢性病宣傳欄,至少每季度更新1次。
(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結合慢性病綜合防控相關的公共政策建設,制定實施煙草控制、促進合理膳食、體育活動、媒體宣傳等相關公共政策與制度,開展以控制吸煙、健康膳食、全民健身為主要內容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組織召開啟動儀式,采取綜合防控措施,降低慢性病危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