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藝術理論
對于有著150年歷史的攝影來說,1839年是不尋常的,但是攝影的價值卻要許多年后才為人們所認識。早期的攝影,從構圖到審美,主要脫胎于繪畫,是以消去深度的平面圖形為依據的。作為一種藝術門類,攝影隨著潮流、時尚等社會因素的影響,而時刻發生著變化,攝影給人們提供了一種廣泛認同生活的媒介,讓人們從視覺而不是文字概念去介人現實,記錄現象,把人類帶到了一個史無前例的領域,如今的攝影更是無處不在,簡潔動人的電影劇照,美輪美負的藝術攝影,驚心動魄的國際新聞攝影,充滿震撼力的體育攝影,富有創意的廣告攝影等等。
隨著功能強大的攝影器材不斷地生產出來,攝影及其衍生的影象在現代社會中幾乎是以最飽和的方式存在著,一時間各種風格流派,一七彩紛呈,給人印象較深的是20世紀80年代在中國流行起來的影樓攝影,很短時間內,大量膚色白白的、光線柔柔的、色調粉粉的所謂“婚紗攝影”照、“青春寫真”藝術照,如同制作罐頭一樣,千篇一律地給制作出來,愛美的人們一下子似乎夢想成真了,成為了或“浪漫溫馨”,或“嫻雅高貴”、或“窈窕淑女”等各種模式套出來的“明星”。但是隨著人們的審美品位逐步升華,人們發出了一個尷尬的疑問,咫尺間有這么多人和我相似,這是我嗎?攝影到底是什么?攝影作品應該有一種客觀存在的標準,記得匈牙利攝影家馬丁•芒卡西在利比里亞拍有的一幅作品,三個男孩沖進拍岸的海浪,大海在白色浪花泡沫反襯之下,充滿生機的黑色輪廓剪影,向人們展示出了一種充盈著快樂激情的瞬間,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就像海浪拍起的浪花一樣。所以好照片應是明確簡練的,以高尚情趣激勵人心向上的創作,而不是裝腔作勢、媚俗取巧的,即使用光、構圖、色彩、姿態并不是樣樣精致完美,但該強調的地方,肯定是突出鮮明的,是自自然然準確地還原事物的風貌,核心是自然的神韻。
攝影與自然的關系應該是這樣的。
首先,自然是客觀存在,而攝影的力量就是面對自然,面對生命與生活,自然得到無法回避的事實,人們越是擁有先進的攝影手段,就越覺得圖象的平民般的自然本色是多么的不可思議。同時,自然雖是無法左右的,但是一幅攝影佳作卻和攝影者的大腦密切相關,換句話說,取決于攝影者的修養、興趣、能力和立場,著名攝影家卡蒂埃一布勒松說過:“一張照片,拍攝的技巧很好,但是如果沒有思想,沒有內容,就像一盤沒有肉的魚骨頭,不能使人們得到真正的東西•••••一個攝影家應該對生活、對世界、對他所要表現的一切,都有自己的看法。事實本身往往并不見得怎么有趣,重要的是在觀察現實的時候有沒有自己的觀點。觀點是打開攝影之門的一把萬能鑰匙•••••一個人在拍照片時,必須心眼并用。要想盡一切辦法,對你所要表現的對象進行了解,只有深刻地了解,才能對生活產生應有的敏感,才能抓住事物內在的本職,才能把主題表現得非常清楚,非常真實。”所以不難理解,1997年《中國攝影》第1期上,以“聚焦長城”為主題,刊登的19幅長城的照片,分別由7個不同的攝影師所創作,其中有6幅之多是拍之于“箭扣長城”這一個地點,然而每一幅作品給人的感覺是那樣的迥然不同。這是因為不同的攝影師所選取的角度和抓取的瞬間是完全不同的,每個人對長城都有他各自的理解,因此每個人都會創作出與他心中所想象的長城最貼近的長城攝影作品。
攝影本質是一門藝術,要熟練掌握這門藝術,必須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確定帶著普遍意義的主題。作為攝影師,應當明確追求的是什么,要用一種特殊的眼光細致地觀看、分析和評價自然。例如羅貝托•圖切特所攝的題為《老婦》的作品,言簡而意賅地用鴿群的動靜對比以及低調背景隱約映襯出疲憊的老婦人和閃動著翅膀的鴿子,強烈渲染出人生旅途的滄桑。
二是努力把觀眾的注意力吸引到照片的中心上來,抓住拍攝的對象主題,從而“亂中取勝”。要掌握這一點,可以從攝影的幾個技術問題上著手:
1.通過鏡頭的取舍來突出主題。自然界的實景是連續的,照片中的畫面卻要通過鏡頭的取舍來限定在一定的范圍內。看過日本攝影家前田真三的一組四季樹木的照片,分別為吉野的櫻花、長野的白樺、秋田的楓葉、北海道的樹掛,四張圖反映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畫面盡管樹木叢生、千枝萬葉,但很難從中找出多余的景,真可用南北朝文學理論家劉腮在《文心雕龍》中所說的“句有可冊,足見其疏;字不得減,方知其密”來形容,而且他的精練不僅體現在把注意力的焦點集中在最精彩的主體上面,在色彩的運用上,每一幅也都賦予它一個統籌全局的主色,形成一個鮮明的基調。粉紅色的春、綠色的夏、紅色的秋、藍和白的冬。
2.通過采光來強化主題。攝影就是光的藝術,陽光總是像一個化妝師,利用光源的照射角度,和光源的明暗對比的改變,可以創造出動感。正如畫家莫奈所畫的組畫《干草堆》一樣,光線在不同時辰所表現出來的色彩魅力是完全不同的,同樣,不同的光源,以及光源的不同角度,也會形成影調層次完全不同的圖片。比如,我們常用高調布光來表現孩子的柔和和純潔。又如鄭景康所攝的《齊白石》考究的用光刻畫出了藝術大師的形象與心靈。
3.通過景深的控制,來突出要注意的中J心。景深可以深,也可以很淺,我們可以把景深控制在從鼻子底下一直展到很遠的地平線來展現一個無盡頭的草原景色,也可以把景深只聚焦臉部,甚至在眼睛上,從而表現人物的自信和自強。
4.通過對情感特征的深人分析,來找到攝影主體的神韻。人們在熟悉的環境中,往往能夠流露出自己最真的一面。如《初中生世界》雜志,封面人物的定位是健康、活潑,散發著一種這個年齡特有的自然與清新的中學生形象,所以筆者在拍攝時,不要求模特擺那些程式化的姿勢,而只要求他們自由地發揮,做一些自己覺得舒服、自然的動作,在輕松、自然的氛圍中,捕捉到吸引人的姿態、表情和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