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高等教育
創新是社會進步的動力,是人類智慧的凝聚,古往今來,人類光輝燦爛的思想文化,高度發達的科學技術,都閃耀著創新的光芒。藝術設計作為一種滲透美學韻律的技術,自然也與創新有著密切的關系。創新型人才培養已經成為藝術設計教育的核心命題。
一、創新型藝術設計人才需求分析
設計藝術學理論家尹定邦教授說:“現代設計既不是純藝術,也不是純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而是多種學科高度交叉的綜合學科。”藝術設計教育是為培養藝術設計人才服務的,所以藝術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造就具有藝術與科學技術相結合的復合型、高素質、創新型藝術設計人才。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對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只有深刻認識這一點,才能正確把握人才培養的方向。21世紀社會是知識經濟社會,知識經濟社會的核心是創新。在藝術設計領域里,需要大量知識綜合、能力綜合、素質綜合的創新型藝術設計人才。
現代社會需求體現了對創新人才知識結構的要求,單一的知識結構難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復合的知識結構才可以適應高度智能化社會的需求,適應跨學科研究的需要。藝術設計是系統工程也是社會工程,跨學科、綜合化、科技化是它的主要特征,它廣泛涉及人、社會、環境諸多領域,對設計師的知識結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今的設計師不但應具有藝術知識,同時還具有科學技術、社會人文、藝術理論、傳播與管理、計算機技術等相關知識,必須具有寬廣的文化視角,深邃的智慧和豐富的知識儲備,才能適應新世紀藝術設計市場的需要。
現代社會對創新人才的能力結構的要求主要體現在對知識的獲取、知識的運用和知識的創新中,其中創新能力是能力綜合的核心部分。
二、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
創新型藝術設計人才培養,重點在于培養人才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在知識培養上應注重知識的綜合化、系統化,使人才具有較寬的專業知識結構和較深的專業研究能力,成為社會所需的復合人才;在能力培養上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使人才具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
(一)在教學過程中突出創造力的培養
教學過程是創造力培養的過程,設計教學的核心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是完成創造性思維和創造性能力的培養。創造力的培養是現代藝術設計教育的核心內容。現代設計教育的核心就是塑造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是在具體的設計教育過程中開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潛能。從專業基礎課程到專業設計課程,到設計實踐課程,我們都實施以課題為中心的創新設計教育模式,重點培養創造性思維,講授創造方法,營造創造情境,圍繞課題展開教學,引導學生進入創造角色,激發創造激情,增長創造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并開設了諸如《圖形創意》等注重訓練學生創造性思維方法的課程,集中強化教學。
(二)加強實踐課程學習,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計教育的終極目的,是使學生真正獲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德國包豪斯設計學院奠定了現代設計教育的基礎,它所建立的實習工廠、實驗教學基地,為學生提供動手實踐的機會,使學生與市場緊密結合,包豪斯的現代設計教育思想值得研究。“包豪斯的教育思想主要表現為:實行藝術教育和技術教育相結合的方針,架起藝術和技術重新統一的橋梁,填補藝術創作和物質生產、體力勞動和精神價值之間的鴻溝”,“它所培養的新型藝術設計師應該集藝術家和工藝技師于一身,既有藝術家獨立的創作才能又有工藝技師嫻熟的技藝”,重視實驗教學,在校內建立十多個工作室,以計算機實踐和各種專業技能實踐為主,采用課堂教學、實訓教學并行設置的方式,使實踐教學與課堂教學成為教學的兩條線,力求互相交融,相互印證,使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運用到設計實踐中去;在校外與多個企業建立實踐基地安排實踐教學,以專業考察、見習、實習一條龍的市場實踐課程,實現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交替滲透,使學生貼近專業、貼近市場、貼近社會,增強實戰能力。
(三)優化教學模式
縱觀兩個世紀以來的設計教育歷史,人們大致可以概括為兩種教育模式:即以傳統“裝飾美術”理論為基礎的傳統“工藝美術”模式,和以現代工業生產與市場營銷為背景的“設計教育”模式。
從“包豪斯(BAUHUS)”發展至今,設計教育界逐步地形成了一種共識:教育要適應現代化工業發展的需要,設計教育不僅要與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術相結合,還要關注設計對象與人的關系———物以致用、致美的功能性,更要關注現實世界的物質和精神兩個文明的發展動向,創造出符合現代生活觀念及其方式的產品。同時還要培養出具有市場意識的設計師,而不僅僅是追求產品裝飾性的美術化教育。換句話說:就是現代設計教育不單純是繼承和發展傳統工藝美術的設計教育,應更趨于造物的專業化更符合使用者的心理特性,更積極地適應市場的需求,形式將更加多樣化、多元化,對美的理解更受流行趨勢的影響。
(四)教師雙重身份
缺乏高素質,穩定的實踐(實驗)教學隊伍是目前制約高校實踐教學的瓶頸。因此歷史上德國包豪斯設計學院的雙軌制教學模式,對今天普通高校藝術設計教育仍具有同樣的現實意義。對于一些專業性或技術性很強的課程,一方面可以請專家學者來講學,另一方面可請在社會生產實踐一線的高級技師來授課。例如:廣告設計、印刷工藝、工程預算、材料加工工藝等課程。這種“雙軌制”教學,既可以使學生親身感受到技師技藝的精干,從而調動起學生學習技藝的積極性,又能為學生提供學習與工作之間的心理銜接和工作適應銜接的環境,是培養社會急需的復合型人才的必須途徑。
(五)走出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