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演講稿
一、關于年全市發展和改革工作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發改系統以加快推進三角洲開發建設為總抓手,團結一心、攻堅克難,為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市經濟的沖擊、促進經濟向好發展付出了辛勤勞動、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搶抓機遇,在推進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規劃建設方面取得新成績。11月23日,國務院以國函號文件批復《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12月2日,國家發改委以發改地區號文件印發實施,標志著三角洲開發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實現了人民多年的追求和夙愿,為推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三角洲開發建設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為推進這一規劃的批復實施,我們抓住國家發改委編制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規劃的機遇,在牽頭組織了國家調研組來專題調研并取得圓滿成功的基礎上,積極做好國家編制規劃的后續跟進工作,始終保持與國家和省發改委的密切聯系,派專人盯上靠上,對涉及的重大政策、重大提法和重點項目,千方百計做好爭取工作,并及時提出推進計劃,經市委、市政府同意后,與市直相關部門分別向上對口爭取。經多方積極努力,的主戰場地位和我們圍繞財稅、金融、土地、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重大項目布局建設等八個方面所提的40余條具體政策建議,在國家《規劃》中得以充分體現,得到了省市領導的高度評價。國家《規劃》批復后,我們迅速起草了規劃解讀和落實意見,并狠抓落實。在省里于今年1月17日舉辦的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開發建設懇談暨項目推介會(北京)上,我市現場簽約項目6個,總投資266億元。
為落實好國家批復的《規劃》和省政府《關于打造半島藍色經濟區的指導意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們把藍色經濟區建設與建設高效生態經濟區、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發展高效生態經濟改革試點等有機融合,先后編制完成了《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和《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通過專家評審后,依據國家《規劃》和專家評審意見,對規劃作了進一步修改完善,提交市委、市政府研究的準備工作已經完成。
(二)謀劃發展,在發揮黨委、政府參謀助手作用方面取得新成績。借助“面對新機遇、謀劃新發展”、“勇于改革創新、奮力攻堅克難”大討論等活動載體,開展了“為在國家戰略層面推動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獻計獻策大調研”活動。重點選取推進改革試點、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推進口生態旅游區建設、加大固定資產投資、搞好城市資產運營等10個方面課題,每個課題都由副縣級以上領導干部牽頭,組織精干人員,成立調研小組,進行專題調研,同時,我們還承擔了市委、市政府確定的區域經濟規劃布局等三個牽頭課題和三個參與課題的調研任務。一年來,先后形成了關于推進金融體制改革問題研究、加快推進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的幾點思考、經濟區劃布局研究、八大產業基地規劃、創新和改革社會管理體制機制研究、油地雙方加強合作共同發展有關問題的研究等調研報告,報告中提出的政策建議,大部分被市委、市政府采納或付諸實施。
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我們加大了跟蹤調研分析力度,組織有關部門,逐月分析全市經濟走勢,研究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力圖客觀全面地為市委、市政府當好參謀。我們根據去年不同時間段內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的變化,適時作出了全市經濟“出現積極變化,在第二季度末、最遲在第三季度出現拐點”,“顯露漸暖跡象”,“企穩回升”,“企穩向好”等判斷,先后16次向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匯報,得到了市領導的充分肯定。針對全市經濟運行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及時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如:針對出口下滑、消費不振的問題,提出了“加大投資力度,適時組織開展項目集中開工月和項目建設觀摩活動,以項目決勝投資突破戰”的建議;針對國家即將批復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的情況,提出了“搶抓機遇,把招商引資作為推進三角洲開發的一件大事,搞好策劃,及早宣傳,盡快引進一批大項目,引進一批戰略合作伙伴”的建議;針對個別企業項目推進難、推進慢的問題,提出了“建立市級領導包項目推進機制和固定資產投資月通報制度”的建議。為確保在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開發建設中率先突破、率先發展,我們按照搶抓機遇、積極作為的工作基調,組織有關部門編制了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提出了年經濟社會發展思路,為市委、市政府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
(三)多措并舉,在籌集建設資金促發展方面取得新成績。一是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扶持。抓住國家擴大內需、增加投資的重大機遇,加強與國家和省發改委的聯系,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單位盯上靠上做工作,想方設法報項目爭資金。一年來,共爭取中央和省各類項目192個,16.03億元,其中,無償資金3.3億元,有償資金12.73億元。為確保千辛萬苦爭取到的項目早投產,早見效,我們加強了對中央投資和省調控資金項目的落實和管理,建立健全責任分工體系和檢查通報制度,發現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督促整改落實,保證項目順利實施。二是強力推進招商引資。為抓住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產業調整和轉移機遇,提高我市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搶占新一輪發展制高點,研究制定了《市重點產業投資優惠政策》和《市年國內招商引資總體活動方案》。適時開展了境內招商活動,組織籌備了北京、深圳、杭州、上海等地四次境內招商說明會,并具體承辦了深圳招商說明會,共推介簽約項目142個,簽約額達到580億元,其中深圳招商簽約項目47個、簽約額117億元。三是積極利用外資。亞行、世行項目爭取工作取得新突破,省發改委批復我市利用外國政府貸款及國際金融組織貸款項目5個,可利用外資5000萬美元。四是大力推進融資渠道多元化。調整充實了上市后備資源庫,上市后備企業達到40家,進入上市運作程序的企業達到10家,其中寶莫生物化工等3家企業已報批,華泰股份實現再融資12.66億元,三明林業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使其成為我市在天交所掛牌的第一家企業。城資公司投融資平臺建設成效顯著,年內共落實貸款到位資金14.41億元。創業投資開始起步,已幫助4家創業投資公司設立備案。
(四)加強協調,在擴大投資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方面取得新成績。實施了項目集中開工月活動和市級領導聯系推進重大項目等措施,對全市171個投資5000萬元以上新開工項目實行重點調度、全力推進。年,全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95.6億元,比上年增長23.4%,其中地方888.7億元,增長27.4%。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順利,德大鐵路可行性研究報告已經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并于11月29日舉行了開工儀式;黃大鐵路項目核準申請報告已上報國家發改委,核準的相關支持性文件已完備,近期可獲得批復。機場改擴建工程,飛行區、航站樓主體工程已完成,累計完成投資4.3億元。廣利河綜合治理工程,去年完成投資6.5億元,累計完成投資18.2億元。口游客綜合服務中心主體工程基本完成。爭取省政府同意將納入濟南都市圈城際軌道交通規劃和省第五縱向鐵路運輸通道方案。積極協助大唐公司加大小機組關停和收購力度,關停小機組容量97.2萬千瓦,為大唐電廠開工建設拿到“大路條”創造了條件。大唐風電、國華瑞豐河口風電、國華瑞豐利津風電、華能河口風電總裝機25萬千瓦已并網發電,新能源產業發展邁出了重要一步。高質量完成了承擔的重大項目建設任務,在文化公園建設中,努力克服遷占任務重、工程量大、工期緊等困難,盯靠在工地,倒排工期,積極協調推進,廣場配套工程8月建成并對外開放,會展中心于9月底建成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