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管理相關
1研究目的
通過對半個世紀內多個大型體育賽事進行分析,就賽事遺產經營方式以及社會效應展開調研,以期找出挖掘賽事遺產的有效途徑,充分發揮體育賽事遺產的積極效益。
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獻綜述法、數理統計法、比較分析法和實證研究法。
3結果與分析
研究發現,體育賽事遺產會在多個方面發揮它的社會功效。對主辦城市和國家而言,比起在獲取賽事活動帶來的經濟利潤,他們更為看重的是持久長效的無形的以及精神方面的效益,那些能夠為國家復蘇經濟,振興文化,改進健康及教育系統,治理環境等積極效益。縱觀歷來的賽事活動,但凡成功的主辦方都會在三個方面建設和經營賽事遺產:社會,體育與環境。
3.1社會遺產
大型體育賽事給全社會帶來諸多好處,申辦成功所帶來的興奮、激情會迅速滲入社區,學校和其它領域,產生一種廣泛而強烈的社會效應。這是一種有著強勁生命力的遺產,能持續而長效地發揮它的社會功效。即便賽事過后,它都不需人為的刻意維持,這意味著主辦方不需要為此投入更多的資金與精力。
3.1.1振興當地社區
舉辦大型體育賽事,給城市格局的規劃帶來了契機。雅典就很好地利用舉辦2004年奧運會的機遇,改善了名聲狼藉的城市運輸系統;倫敦則計劃奧運會結束后,對其修建在下利亞山谷的奧林匹克公園進行重建。
3.1.2促進教育發展,提升文化價值
當全社會的目光都聚焦于某件事情時,明智的政府部門都會利用該事件對民眾進行一次普及教育。
2006冬奧會組委會與意大利的教育部聯手制定一個教育計劃,推廣奧林匹克價值和體育學科。其中一個項目就是:“一校一國”,目的是為了學習其他國家的科學、技術和文化。此外,大型體育賽事能促使文化價值觀外化為體育行為價值———勤奮工作,紀律,團隊精神,公平與尊重他人———并應用到社會的方方面面。
3.1.3提高勞動力的專業技能
主辦城市的勞動力是賽事活動的主要受益者。賽事專門人才的培養不應拘泥于體育方面,還應涉及管理,工程,旅游,安全,市場管理和領導能力等多方面,這將使主辦城市和國家發展更有生命力。與其大量引進熟練的技工還不如教會當地居民的一些新技能使其為賽事服務。
3.1.4激發民族自尊心和增強民族凝聚力
在大型賽事中,如果有意識的將集體榮辱觀與競技精神進行引導,就能為民族留下一筆寶貴的遺產,激發民族自尊心和增強民族凝聚力。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的開幕式上,南北朝鮮的運動員在同一面朝鮮半島地圖的旗幟下身穿同樣的服裝攜手入場,全世界報以熱烈的掌聲[1]。
3.2體育遺產
隨著體育盛會的帷幕的緩緩的落下,體育遺產也開始顯現。對個人而言,參與運動可以促進健康,增強幸福感和塑造個性,激發人的斗志與激情,對整個民族和國家而言,體育賽事能增強人民的民族自豪感,愛國情操。
3.2.1發展競技能力
主辦國都希望借助東道主的優勢取得好的成績,因此他們都注重對運動員競技實力的培養。例如,澳大利亞體育學院給大約700名運動員提供獎學金,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來開發運動員的競技能力。事實證明,成效顯著,在2000年奧運會期間,這些獎學金獲得者奪得7金11枚銀牌和13枚銅牌的驕人成績。
3.2.2借助競技平臺,提高品牌形象和商業價值
一項大型的社會活動往往成為一劑催化劑,驅動著商業的蓬勃發展。這也正是政府申辦此類賽事的初衷之一。贊助商也往往能成功的借此機會提高自己的品牌形象。
3.3環境遺產
環境因素已成為在選擇奧運會主辦城市的主要指標。事實上,國際奧委會已把“環境”作為奧林匹克運動的第三項原則,僅次于體育和文化活動。有鑒于此,中國政府提出“綠色奧運”的主題,承諾2008年的北京空氣如巴黎一樣會清新,通過綠色奧運的實施,將構筑首都北京的城市生態基礎[3]。
4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舉辦大型體育賽事應該不再滿足于僅僅獲得有形的實質的經濟利益,應該獲得更多的收益,從社區振興到整個教育體系,環保體系,衛生部門的改善,進而提升整個國家和民族形象。不應把賽事的籌辦局限于賽事本身,須上升到更高的平臺,納入整個社會與經濟發展的總體規劃,這已不是單純的承辦一項賽事,更是在建立和經營一種遺產,并將其延續終身。
4.2建議
在對比研究各項大型賽事后,從以下5個方面(圖2)入手來制定“遺產計劃”,往往能獲得最有效最理想的賽事遺產。該計劃必須納入賽事的總體規劃,貫穿整個賽事周期———從最初的申辦到最后賽事的結束。
4.2.1組織與管理
遺產計劃必須設立一個獨立的專門的組織機構,任命一名高級主管執行和推動該計劃的實施。而賽事組委會也應密切關注與監督其實施與進展。
4.2.2從社會與經濟發展的視角來制定遺產計劃
每個遺產計劃的制定,必須融入國家的整體規劃,符合國家的長遠發展目標。賽事活動往往能成為催化劑,推動基礎項目的開發,這對發展中國家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