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生態建設論文
1我國林業生態建設的現狀分析
1.1我國林業生態建設取得的成績
(1)全民生態意識的增強:隨著人們對林業生態認識的不斷提高人們的覺悟和認識更是達到了空前的重視程度。當前,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建設林業尤其是啟動和實施各項林業生態建設工程以后,伴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生態的關注程度在全社會達到了有史以來的最高值,社會對林業的第一需求突出的表現為生態的需求。
(2)與生態建設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要形成:在世界上一些國家生態建設的大規模法律體系都先后建立了。我國1998年頒布施行重新修訂的新《森林法》的林業法制建設在實行改革開放以來逐步深入,反映了我國從無序到有序的林業行為發展過程以法律形式被規范下來,我國林業己經走上依法治理的道路。在實施依法治國方略的當今社會,隨著我國不斷發展的生態建設,《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等生態建設和保護的法律制定后進行了行之有效的實施,我國政府在總結生態建設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各個方面的生態建設用法律的形式逐步制定了相應的制度這也充分被改革實踐證明了是可行的、適用的。同時,國家也制定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細則》、《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等一系列與生態建設和資源保護相關的行政規章和法規。
1.2我國林業生態建設存在的問題雖然目前林業生態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我國林業的生態建設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生態觀念十分淡薄,出于生產建設的需要一直把林業的經濟效益當作林業的首要任務來對待。林業就是木材生產這也是很多人片面認識的具體體現,人們忽視了林業在在可持續發展中以及社會效益的重要作用,人們對森林資源的亂砍濫伐,過度采伐,使林業的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遭到了嚴重的破壞。還有,大量砍伐樹木江河源頭附近的森林及水庫防護區內的森林,導致了極其脆弱的生態環境,這就使野生動物的生存條件被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嚴重惡化了江河流域發揮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調節氣候等生態功能被嚴重的影響了,明顯增加了春旱和夏旱的發生次數旱、澇災害從而造成了越發嚴重、頻繁的局面,城市空氣污染更加嚴重,江河泥沙量急劇增加,給生活、生產造成很大的損失。
(1)生態環境的整體形勢嚴峻:一是污染嚴重。富營養化在全國80%的湖泊不同程度的出現江河湖海普遍被污染。地面的下降灘涂消失、湖泊面積的縮小江河的斷流、天然濕地的干涸使水源涵養和調節能力的下降,大澇在頻繁發生大旱之后發生、大澇之后又發生大旱的現象。大氣的環境處于重度污染的水平,尤其是城市空氣污染有為嚴重。酸雨污染更加嚴重,仍在惡化的環境有三分之一左右。國土面積受酸雨影響。二是水土流失非常嚴重森林質量不高,草場退化以及土地的沙漠化的速度進度加快。盡管近年來經治理我們國家的森林的覆蓋率呈現了逐年增加的勢頭,但是經調查分析發現同期有林地的單位面積木材積蓄量呈現出了下降的趨勢;成熟林、近熟林、過熟林等生態功能較好的林場不超過30%。全國沙化和沙漠土地總面積占國土面積的20%,達185萬km2。三是生物多樣性銳減。640個在《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列出的世界性瀕危物種中,我國就占了156個。根據調查統計顯示,我國處于瀕危狀態的種野生植物13類和陸棲脊椎動物有300多。有關專家預測,我國高等植物物種瀕危或接近瀕危到2010年將有4000至頻繁5000,占我國高等植物總數的近2%。同時,外來物種入侵也是引起原有生物群落衰亡原因還有。四是沙塵暴危害十分嚴重呈現出了生態功能繼續衰退的跡象,洪水蓄調功能嚴重下降、水源涵養功能極度退化,森林的生態安全受到嚴重威脅防沙治沙功能遭到減弱。
(2)林產品供需之間的結構性矛盾突出:林產品供求之間的結構性矛盾長期存在,并且隨著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步伐的加快而變得更加嚴峻。林產品作為人民生活和經濟建設的重要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從現實情況看我國的木材和林產品供給,多數林產品除低檔紙及低檔人造板、紙制品、松香和少數品種的經濟林產品供求大體平衡外,供求都存在著很大的缺口供求矛盾不斷呈現加劇的趨勢,木材及林產品結構性短缺現象嚴重存在。同時,我國森林森林資源培育與資源合理科學利用嚴重脫節。
2我國林業生態建設的對策
2.1提高認識,建立有效的生態林業建設機制
我國的森林覆蓋率達20.36%,很大的改善了生態環境,森林巨大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也有目共睹,但是由于受到傳統的林業觀念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和束縛,一旦再遭受破壞其后果不堪設想真正的森林內涵和作用人們不是了解很深。所以,作為一項生態林業建設的重要措施宣傳生態林業的作用并改變人們的思想意識尤為重要。因此,生態林業的建設是一項全民、全社會都能夠受益的工程。建立一個高效機制和有力的組織來為林業生態建設保駕護航。
2.2加強源頭伐區監管力度
以各行政單位、林業部門及相關單位人員組成伐區檢查驗收小組各級政府要切實擔負起源頭的管理職責,成立以政府領導林業為組長,負責本轄區內的伐區驗收和檢查工作;由林木采伐經營者自主管理伐前、伐中及作業質量,指導服務、監督管理伐后驗收檢查驗收小組要搞好;未按采伐證和采伐作業規程規定的越界采伐及時發現和制止、擅自改變采伐樹種、地點、數量等行為,及時報告林業局和森林公安局進行查處嚴重的違規、違法情節;采伐結束后由伐區檢查驗收小組組織伐區驗收,林木采伐者及時向鄉鎮伐區檢查驗收小組提出驗收申請并及時填寫伐區驗收卡。
2.3打造寬松政策環境
不斷制定和完善非公有制拓寬商品林的建設使之有利于政策的推行發展,為非公有制林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非公有制林業的發展領域要積極拓寬。由種苗花卉、營造林領域向木材加工、森林旅游等方面引導群眾從單純的營造商品林向生態公益林建設和管理過度各個林業產業建設領域推進。
2.4多方籌措資金,認真謀劃和組織
積極爭取貼息貸款和國家扶持資金,加大資金扶持工程建設項目力度,非公有制林業的發展要步驟、有計劃、有重點地扶持;將非公制林業建設與農村產業結構調整、開發和扶貧農業綜合項目相銜接,與世行貸款等工程項目相連接,拓寬投資渠道;社會投資和招商引資要積極鼓勵。
3結語
總之。森林資源作為大自然賜予人類的寶貴財富,需要我們用科學的手段和方法去建設和保護。人類的生存離不開森林資源。經濟社會的發展也不能沒有開森林資源,我們只有合理地開發利用森林資源,才能實現森林資源和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