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策劃書
根據市“十二五”農民增收幅度從年均15%調整至27%以上的指示精神,為加快推進清鎮農村經濟發展,進一步強化農民增收措施,建立促進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確保實現到年我市農民人均增收達到1.6萬元的目標,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誠信農民建設為抓手,以農民增收為核心,按照“農業發展、農村穩定、農民增收”的總體要求,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動力,以產業為支撐,大力實施工業化引領、產業化提升、城鎮化帶動戰略,全面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深化農村各項改革,落實惠農各項政策,逐步形成以農業產業、勞務經濟、二三產業收入為主導,財產性、轉移性收入為補充的多元化農民持續增收新格局,使農民人均純收入持續、快速、穩定增長。
二、基本原則
(一)重點突出、全面推進的原則。各鄉(鎮、街道)在整合資源、全面推進轄區農民持續快速增收的同時,按照典型引路、示范帶動、全面提升的思路,重點選擇轄區內的3-5個村作為農民增收示范村,在政策、資金、項目等方面予以傾斜扶持。
(二)堅持統籌城鄉、以城帶鄉、互動發展原則。以城鄉一體化為目標,統籌勞動力就業、基礎設施建設、新農村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形成以城帶鄉、農工互動的發展格局,實現城鄉統籌協調可持續發展。
(三)堅持優化發展環境、深化農村改革原則。以土地經營權流轉、林權制度改革、投融資體制創新及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為重點,優化配置資源,聚集生產要素,建立和完善強農惠農長效機制,繼續深化誠信農民體系建設,不斷優化農村發展環境,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社會和諧。
(四)堅持結構調整、產業支撐原則。圍繞“煙、菜、果、茶、藥、苗、雞、豬、牛”九大生態產業,大力實施“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發展戰略,在高速公路沿線實施退糧(糧食作物)進經(經濟作物)戰略,加快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加大引進、培育種植、養殖、加工、物流等農業龍頭企業的力度,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延伸產業鏈條,夯實產業基礎。
(五)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分類指導的原則。要突出肉雞、蔬菜、奶牛、生豬等優勢產業,在公路沿線、豐水壩區、低熱河谷、沿湖沿河等生產條件有別的地方,分類指導,合理布局,突出重點,凸顯特色,全方位、大面積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六)堅持科技興農原則。堅持以科技為第一生產力,加大現代科技推廣和農民科技培訓力度,培育新型農民,提高科技對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貢獻率。
(七)既要“錢袋子”也要“米袋子”,堅持穩定糧食生產促農增收的原則。全力抓好15萬畝糧食增產工程和1萬畝高產創建工程,實現糧食持續增產,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快速、穩定增長。
三、組織領導
為加強對全市農民增收工作的領導,成立清鎮市農民增收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名單如下: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市農業局,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負責全市農民增收目標管理日常事務;市財政局柯葒,市統計局孫正林,市農業局農經站為辦公室工作員。市直各部門、各鄉(鎮、街道)要成立專門的農民增收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實行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將責任分解到站辦所、到人,明確一名專職農民增收資料員,負責匯總上報資料信息工作。
四、工作目標
(一)確保目標。確保全市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964元,在年5463.5元的基礎上增加1500.5元,同比上年增長27.4%;
(二)奮斗目標。力爭實現年我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160元,同比上年增長31%,同比上年人均增收1690元,為年人均增收達到1.6萬元打下堅實基礎。
(三)努力方向。一是全力推進“三化同步”,著力提高農民工資性收入。為此,必須加強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提高農民就業機會、創業能力和工資待遇,使農民工資性收入同比年的2381.72元增加1000元以上,同比上年增長41.97%,工資性收入達到3400元以上,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比例達到49%以上,力爭所占比率超過50%。二是做到應統盡統,著力提高農民二、三產收入和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水平。
五、工作重點
(一)以“三化同步”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切實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
按照今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的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三化同步”推動農村發展的精神,緊緊抓住我省“兩加一推”戰略的實施,企業開工足、用工量增、務工收入上漲的有利時期,大力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確保今年轉移輸出農村勞動力4萬人,實現勞務收入7億元,農民人均新增工資性收入同比年的2381.72元增加1000元以上,同比增長41.89%。
一要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加強輸出市場建設。要多渠道、多途徑開辟輸出新市場,進一步鞏固沿海勞務市場,拓展中部、華北市場,大力開發西部和西南輸出基地,有組織、有計劃、大規模抓好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著力提高全市農村勞動力有序輸出水平。二要大力發展以市場為導向的訂單、定向培訓。針對不同行業、工種、崗位要求,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確保培訓一批、輸出一批,力爭全年培訓農民工5萬人次以上。三要加強勞務開發工作機構建設。各鄉(鎮、街道)要按省、市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進一步強化勞務開發工作機構職能,配齊配強人員,落實工作經費,確保勞務開發工作機構統籌協調有力、工作措施有力、工作抓手有力。要加強鄉鎮勞務開發工作機構和農民工服務站所建設,建立健全“上下對接、三級聯動、覆蓋全市”的勞務開發工作體系、信息網絡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