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城市生態論文
1工程概況
那比水電站位于廣西百色市田林縣那比鄉境內的西洋江上,距下游馱娘江和西洋江匯合口16.3km,是一座以發電為主的水電工程,水庫正常蓄水位355m,死水位353m,總庫容0.579億m3,調節庫容0.049億m3。電站裝有三臺混流式機組,裝機容量48MW,年發電量1.7520億kW•h,年利用小時3650h。那比水電站工程水庫為中型水庫,屬日調節徑流式電站,Ⅲ等工程,擋水壩、溢洪壩等為3級建筑物,發電廠房和引水系統屬3級建筑物,其他次要建筑物為4級建筑物。大壩為碾壓混凝土重力壩,按50年一遇洪水設計,500年一遇洪水校核;發電廠房和引水系統按50年一遇洪水設計,200年一遇洪水校核。工程總投資50064.77萬元,總工期為24個月。
2項目區環境概況
2.1自然環境概況
那比水電站工程所在的西洋江流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豐富,夏季盛行偏南風,冬季盛行偏北風。工程區多年平均氣溫20.7℃;年平均降水量1184.6mm,雨量多集中在6月~9月,占全年總降雨量的65%;多年平均風速1.7m/s,累年最大風速15m/s。那比水電站壩址以上集雨面積4777km2,壩址多年平均徑流量18.89億m3,多年平均流量59.9m3/s,歷年最小月平均流量為3.90m3/s。那比水電站庫區處于云貴高原向桂西山區過渡的斜坡地帶,地勢西高東低。河流在群山之中發育,河道蜿蜒曲折,河谷狹窄深切,河谷兩岸溝谷發育,山坡較陡,山坡上植被較好,以原始林木為主。水庫屬狹谷型。
2.2地表水環境現狀
根據水質監測成果,工程區水質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Ⅲ類標準。
2.3流域水污染源調查
根據現場調查,庫區內的污染源為位于那比壩址上游約8km西洋江右岸沖溝處的渭寒溝金礦。金礦已開采多年,至今形成1號,2號,3號,4號,5號,6號共6個尾礦庫,現只有3號,4號共2個尾礦庫尚在使用過程中;其余尾礦庫均已廢棄,其中5號,6號尾礦庫已做好封場處理。該金礦的采礦權將于2008年年底到期,目前正在進行采礦權延續手續。那比水電站水庫淹沒涉及渭寒溝金礦4號,5號,6號共3個尾礦庫。4號尾礦庫位于那比至洞巴電站公路的左側山腳處,高程在325m~360m之間,受淹需處理尾礦渣約16萬m3。5號尾礦庫位于那比至洞巴電站公路的右側河岸邊,高程在318m~325m之間,受淹需處理尾礦渣約5萬m3。6號尾礦庫位于那比至洞巴電站公路的左側那登溝出口處,高程在330m~350m之間,受淹需處理尾礦渣約2萬m3。以上3處尾礦庫共需處理礦渣23萬m3。除金礦場外,工程評價區內無其他大、中型工業排污口和集中式生活排污口。
2.4生態環境現狀
經調查,那比水電站庫區及工程建設區人口稀少,植被覆蓋率高,但植被類型較為簡單;庫區內原生植被蕩然無存,庫周區植被以次生的櫟類、山合歡林占主導;植被結構簡單,生態功能不強。那比水電站庫區及工程建設區內涉及4種珍稀瀕危級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其中頂果木4株、任豆8株、田林細子龍37株、紅椿74株。由于人類活動的影響,工程區內珍稀野生動物都已不常見,評價區域內的野生動物大都為常見動物。由于河流湍急,工程所在西洋江基本沒有漁業生產,未發現有群眾在江里、江邊養殖魚類;該河段尚未發現魚類產卵場,也沒有洄游性魚類存在。
3那比水電站工程主要環境敏感問題分析
[1]根據工程所在區域自然環境概況以及本工程的調節性能和運行方式可知,那比水電站工程建設的環境敏感問題主要包括工程建設對河流水文情勢的影響、那比水電站庫區渭寒溝金礦對庫區水質的影響以及工程建設對庫區生態環境的影響。
3.1水文情勢影響分析
那比水電站水庫為河道型水庫,蓄水水位不出河槽,水深變化不大,水庫為日調節性能,僅對日內徑流變化有較小的調節,對每日總的下泄流量影響甚微,且本工程電站廠房緊接壩下,發電尾水全部回歸原河道,不會產生斷流河段;另外,那比水電站壩址下游水文情勢主要受下游瓦村水電站回水影響,瓦村水電站回水基本與那比水電站電站廠房尾水銜接,那比水電站壩址下游附近水位相對天然將會有一定抬升,即使本電站枯水期作為峰荷進行調度,壩下環境基流能得到充分的保證。因此,那比水電站工程的建設對壩址下游水文情勢影響不大,而瓦村水電站建成后那比水電站壩址下游水文情勢主要受瓦村水電站回水影響,水位有所升高,流量不變,流速有所降低。
3.2渭寒溝金礦對庫區水質的影響分析
1)正常運行情況下渭寒溝金礦對庫區水質的影響分析。那比水電站建成后運行期,水庫淹沒渭寒溝金礦4號尾礦庫(位于渭寒溝)的355m以下部分、5號尾礦庫(位于渭寒溝,廢棄并封場)的全部和6號尾礦庫(位于那登溝,廢棄并封場)的全部。尾礦庫中廢礦渣里含有金礦中伴生的砷(As)元素及生產工藝中加入的少量氰化鈉,如崩塌入庫或在水中浸泡,對河水水質有一定的影響;但由于目前尾礦庫的防護措施有效,正常運行情況下不會產生水環境污染。2)渭寒溝尾礦庫的水環境風險分析。渭寒溝各尾礦庫最危險的情況是在雨季,當連續多日大暴雨時,渭寒溝水上漲,不斷侵蝕和沖刷尾礦庫及廢液池的基腳,容易造成尾礦庫垮塌,使廢液池泄漏;此時在尾礦庫的尾礦渣即正在噴淋的礦石就會產生淋濾液與貧液池泄漏出來的貧液一起隨著渭寒溝水排入西洋江,對西洋江產生較大的水環境風險。此外,雖然5號,6號尾礦庫已做好封場處理,但由于那比水電站建成后,這兩個尾礦庫將被水庫淹沒浸泡,若再加上大雨的沖刷,發生崩塌的可能性將非常大。如果尾礦庫尾礦渣進入西洋江,尾礦渣將對西洋江產生直接影響,其中的砷(As)和其他重金屬等有害元素將產生二次污染,而且這種污染是長期的。因此,工程環評報告設計對那比水電站水庫淹沒的金礦4號,5號,6號尾礦庫的尾礦渣采用異地集中堆放的處理方法,經多方協商認可,擬將尾礦渣統一堆置在位于那比水電站庫內渭崇溝中游段的Ⅴ號尾礦庫。那比水電站工程蓄水后,當4號,5號,6號尾礦庫的尾礦渣全部轉移到Ⅴ號尾礦庫后,只要措施到位并管理得當,V號尾礦庫發生垮塌,或被淹沒的風險事故的可能性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