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城市生態論文
1前言
目前我國正在經歷著飛速的、偉大的城市化進程,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城市建設也如火似荼。但隨之而來的,是城市生態和人文環境遭受破壞,資源與能源在建筑建設中的大量消耗等一系列問題。城市綜合體作為一種新型的建筑形態,正在各個城市大量建設,如何設計建造出低碳、生態、可持續性的城市綜合體是我們當前的研究問題。
2可持續型城市綜合體
2.1可持續型城市綜合體的提出背景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速的城市化發展對高密度商業需求的不斷增長,高土地附加值、可觀的投資回報比等優點,讓城市綜合體在中國各級城市不約而同成為熱點。但是由于:政府規劃滯后性,開發商搶占先機建設的城市綜合體與所在地區域環境不協調;開發商受專業的影響,沒有做到合適的功能定位及業態配比;城市綜合體的設計對周圍交通、文化、經濟、生態等環境分析不夠;為了追求建筑夸張造型而放棄城市文脈的延續;以及對建筑的節能、生態、舒適性設計考慮不周等原因;使當前的很多城市綜合體不能達到可持續性的發展要求。
2.2可持續型城市綜合體的概念
可持續型城市綜合體是由按照可持續建筑設計原則進行規劃、設計、建造、運營的城市綜合體。并以城市綜合體的全生命周期的生態性、低碳性為目的,關注城市綜合體功能的多樣性、生長性,建筑資源循環高效利用,以可持續性消費和利用、調動資金與技術資源等措施來實施的新一代城市綜合體。
2.3可持續型城市綜合體的特點
具有低碳性、節能性、地域性、生態性等特點;適應城市環境,并與所在區域的文化和經濟環境相互協調及促進;城市的公共性及公共效益更強。深圳萬科中心(見圖1)、成都來福士廣場(見圖2)等。
3可持續型城市綜合體的整體布局設計
3.1場地選擇與設計
要實現城市綜合體的可持續性環境,必須選擇和設計合適的場地。要求對經濟因素、生態環境因素和社會環境因素給予同樣的關注。從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出發,尊重國家和地區的建筑規劃規則,從整體角度綜合的處理,將土地使用、建設密度、經濟效益、公共環境、生態環境都納入到設計范圍。
3.1.1可持續型城市綜合體的場地選擇策略是:1)在場地選擇中最主要的考慮是這個環境是否適合城市綜合體的建立。2)在選擇場地初期,要分析每一個可能的地點,都列出它們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優勢和劣勢;分析場地的與基礎設施和公共交通網絡的鏈接這樣的功能性問題,并做優先考慮。3)在場地的選擇過程中,要考慮城市綜合體以后的發展對這片場地及其周圍生態環境的影響。
3.1.2可持續城市綜合體的場地設計要素包括基地自然特性、公共交通聯系、文脈背景。1)充分合理利用自然條件,節約資源。2)利用現有交通網絡,減少新基礎設施的投入。3)城市文脈延續設計在不同的區域有不一樣的要求,在一個發展完善的環境中,城市建筑綜合體的文脈設計如果獲得成功,將對整個區域的文化品質有提升的作用。
3.2空間設計要求
城市綜合體的空間主要是內部功能空間、外部環境空間、灰空間。可持續城市綜合體作為集復合性、高效性、集約性、低碳性、生態性、前瞻性等多種特性為一體的建筑形態,其空間設計要求與一般城市綜合體相比有很大區別。
3.2.1內部空間設計。可持續性城市綜合體的內部要創造一個節能、舒適的空間環境,合理的改善建筑得熱量和失熱量,采用自然通風和自然采光為主要通風、采光方式。
3.2.2外部空間設計。城市綜合體的外部空間范圍很廣,從整個區域環境到與綜合體關系密切的自身庭院和中庭等。在外部空間設計時要考慮城市綜合體與城市的生態關系,分析城市綜合體對區域環境產生的熱島效應及微氣候影響,并且盡量減少這種負面影響。庭院和中庭是改善建筑熱環境和自然通風的重要因素,可以起到氣候的過度和可調節的熱緩沖帶的作用。
3.2.3灰空間,即室內外過渡的空間。在建筑中,灰空間可以作為緩沖和隔開自然氣候環境和要求舒適的內部空間,可以改善人體對室外和主要的室內空間之間的空氣溫度變化的適應性,減少建筑能耗,從而可以使城市綜合體達到可持續設計要求。深圳萬科中心通過底部抬高,調節微氣候,減少對能源的消耗。(見圖3)。
3.3交通設計要求
交通空間作為建筑的生命線,是建筑功能正常運轉的關鍵之一,而在綜合體建筑中,不同性質的功能空間要相互結合、相互激發,就更是要交通空間的有效組織。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可持續理念的普及,城市綜合體交通空間的設計由單純的追求效益開始向與營造舒適寬松環境并重的方向轉變。隨著城市向立體化發展,地鐵在各大中城市興建,建筑技術及理念的變化;對于可持續型城市綜合體的交通設計也開始有了新的發展。
3.3.1立體化。隨著城市交通的發展,城市綜合體逐漸突破自身的范疇。一方面,它透過自身規模的擴張,功能的擴展,全面的交通,成為城中之城;另一方面,與城市交通的全方位聯系,又使其城市性和公共性更為明顯。
3.3.2城市化。目前城市綜合體的發展日趨擴大化與群體化,建筑的規模越來越大的同時集合的功能越來越多。在這種情況下,城市綜合體的交通空間從單純的建筑空間中脫離出來,成為城市交通空間的一個節點。這樣成為城市公共交通的一個節點甚至是交通樞紐的最終目標是快速、安全、高效、方便、節省費用,使城市綜合體內部的人群流動起來,增強其流動性和可達性。如日本東京的大都會廣場,既是池袋車站,又是一座超大規模的城市建筑綜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