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析高職體育教育的現狀
新課程指標頒布后,部分重視教育發展地區在體育教育改革中取得良好效果,由于學校的重視,學校體育老師有了對外學習的機會,由于專用知識的缺陷和學歷不高的體育老師通過對外學習獲得了提高學歷、補充知識的機會,加強自身專業技術。部分生活經濟、教育發展落后地區,由于老師專業知識、學歷水平較低,導致體育教育無法與專業要求相結合。形成這一原因有:
①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城市,為保證學校升學、辦學的利益,不對外招收師資較高的體育老師,而自身沒有能力實施新課程指標改革。
②由于經濟利益發展不平衡,地方學校沒有經濟能力實施教育改革,導致體育教育改革實施部健全。
③把專業要求與體育教育相結合是符合新時期的改革與發展,部分學校教育制度不嚴謹,老師上課松散,這是高校體育教育出現的通病。地區經濟發展的缺陷導致體育教育發展不平衡,無法推動國家實施的新課程教育指標,使專業要求無法與高校體育教育相結合。
二、高職體育教育結合專業要求的探討
1.把專業思想教育應用到高職體育教育改革中
高職體育教育要結合專業知識進行改革,首先要把教育思想應用到體育教學中,為改革沖破傳統的教育思想。所以,要從制定教育目標、應用專業的教育思想進行改革,建立全新的專業思想體系、專業知識實踐體系等去培養學生體育教育思想。課程教育活動在體育教育起到關鍵性作用,專業的思想和體育教育相結合,是專業要求結合的前提。從在崗的體育教育老師來講,成為一名專業的體育教師除了要有良好的體質外,還要有專業的思想。有專業的思想要求才能確保教育的學生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思想意識。高職體育學校對要加強專業思想教育的應用,把思想與實際訓練相結合,根據跑步要掌握的技巧、力度、速度等內容做到專業要求。設計類的有關課程如室內設計、動漫設計、軟件設計、廣告設計等要學生長期對著電腦進行操作,長時間會出現腰椎疼痛、肩周炎、體質較低等病癥。在體育課中進行放松時,學生可以選用羽毛球、籃球、排球、足球、跳繩等去活動,把身體關節活動開來。通過把專業思想教育和高職體育教育相結合,使專業學科的學生更容易接受體育教育,例如:具有較高交際能力的法律專業、文秘專業、金融專業的學生,可以在體育課中可選取拉丁舞、太極、交際舞等和自身專業思想相符的體育運動。從專業思想去設置和學生相符的體育教學課程,不僅做到專業知識和體育相結合,對加強學生身體體質有很大幫助。
2.加強體育老師專業知識
加強體育老師專業知識是結合專業要求和體育教育的重要點,學校要注重培養老師專業知識水平。要保證高職體育教育的順利進行和體育課程的設置是否符合學生的專業要求,主要在于老師的教育水平,老師只有不斷加強自身專業知識、教育能力才能更好的把專業要求和體育教育相結合。這就要求老師對體育教育有更深層的了解,了解學生專業要求和體育教育的基本技術,探索專業要求和體育教育的相有關知識,老師對體育教育進行備課時,要參考學生專業可的特點,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針對性實施體育教育。這是考驗老師是否具備專業的體育教育能力和體育知識,老師結合學生專業特點進行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樂于參加體育教育課程。這些都是老師發揮專業知識的效果,所以,要加強體育老師的專業知識,提高老師專業素質。其次學校可以采用“對外開放”的方法加強老師的專業知識,通過加大對外交流方式,與經驗豐富的體育教師相互交流經驗,獲取專業知識得到解決體育教育問題的方法。
3.完善體育教育在專業教學的作用
研究表明,體育技能的優劣往往也會影響到學生掌握專業技能的效果,在實習操作中,能較好、較快地掌握操作技能的學生,其體育技能的學習往往也優于其他同學。凡是在體育運動中動作技能水平較高的學生,在職業操作技能學習中,其泛化時間就會較短,也即可以很快地掌握技能;反之,體育技能水平較差者,泛化時間長,分化能力差,操作技能掌握較慢。體育動作技能如肌肉感覺的靈敏性、動覺等,可以經過遷移的方式對操作技能的培養起促進作用。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應該通過加強動作技能教學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培養和鍛煉學生對動作過程的感覺和掌握能力,使學生在職業操作技能學習和實習的具體操作中盡快掌握各種職業操作技能。同時,由于每個學生未來從事的職業不同,對自身所掌握能力的要求有差異,而各個項目的特點和對人體的影響也不同,應根據職業特點和職業體能的需要,選擇與職業特點相關的體育,把最適應職業體能要求的項目進行訓練,實現體育教學與未來職業相結合的目的。
三、結束語
高等體育教育改革是新時期指標的重要改革,它是國家培養教育人才的重要體系,國家現處于技術發展階段,為把我國體育教育與專業要求相結合,高職體育院校要根據不同專業的要求進行綜合性體育教育,滿足學生在體育課堂的要求。把專業要求與高職體育教育相結合時要從科學角度分析,通過合理、科學的方式把各種專業技術和體育相融合,保證體育教育的實施和發展。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和身體健康素養,為社會發展輸送健康的優質人才,促進我國未來技術的發展。
作者:成鈞 單位:湖南長沙商貿旅游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