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藝術理論
一、竹的使用與竹文化
竹被譽為四君子之一,素有高風亮節之美名,人們自古就推崇“就竹燈,聞竹香,聽竹響,漫撫竹簡,讀華章”的幽雅意境。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指出,東亞文明過去被稱為“竹子”文明,中國則被稱為“竹子文明的國度”。《說文•竹部》:“竹,冬生草也,象形。”篆文中的竹,形似雙人并肩而立。我們所知道的以竹為偏旁的漢字有三百之多,常用的也不下幾十,基本都與竹有關。如“符”字,《說文解字》:“信也,漢制以竹長六寸,分而相合。”符本是一種信物,竹符在古代為朝廷傳令或調兵之憑證,分兩半,一半存朝廷,一半交付大員,得令時如能吻合則確為至信。“符”還有標記、記號的作用,如音符就是音的標記。像道士所畫的一種圖形叫畫符,他們宣稱能驅趕鬼神,給人帶來平安。再如“管”字,管的本義是一種竹制樂器,六孔,如笛子、簫之類,竹字頭下面是“官”字說明和文人雅士有關,這些人或在朝或在野都有一種竹的皈依心情。唐代劉禹錫《陋室銘》:“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這種文字上的留存也許就是竹的隱形能量。“食者竹筍,庇者竹瓦,載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書者竹紙,履者竹鞋,真可謂不可一日無此君也”。中國人對竹子的使用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上至官宦下至庶民,無不用之。孩童們玩竹馬、竹蜻蜓、竹雪橇,大人們用竹簸箕、竹簍、竹筐、竹晾衣竿等等。夏天到了,街里街外,竹席油光錚亮,似罩著一層清漆,邊緣有種明式家具皮殼的感覺。歲月的流轉讓竹有了靈性,更讓這種詩意與玩樂的棲居方式有了回味。
二、竹產品的利用現狀
(一)竹產品的概念
“不剛不柔,非草非木,小異空實,大同節目。”這是古人對竹子這種特殊的禾本科植物的生動描寫。隨著人們的認識水平和加工工藝的不斷提高,大致可以把竹產品分為三類:傳統的竹制品、竹制人造材料和竹構。傳統的竹制品,基本上就是流傳下來使用至今的竹制用具和工藝品,在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中依舊占有較大的比重;竹制人造材料,主要以板材為主,竹地板和竹膠合板都是屬于這類產品,通過技術處理,使竹子的物理化學性能達到一定的要求,從而應用到建筑工程上,也是目前大部分竹材加工企業的主要產品之一;竹構,則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即以竹子作為建構的材料和基礎形成的產物。無論哪一種利用方式,都是基于竹子的特性、竹材的速生與環保、成本的低廉與簡單的加工方式。
(二)現狀與問題
自古以來,人們就利用竹子的特性制造了大量優秀的竹產品,這些竹制品幾盡完美,簡單而實用,功能與形式在精妙的設計下達到天然統一。然而在今天傳統的竹匠手藝瀕臨失傳的邊緣,竹產品加工和制造行業的后繼無人已是不爭的事實。目前,竹產品樣式粗糙,結構單一,制作方式原始,價格低廉,更是直接導致人們對竹產品產生了“原始、貧窮、落后”的印象。中國的十大竹鄉基本上還是以粗放型經營為主,產品多半都是樣式重復和低附加值的粗加工。竹產品研發投入力度小,不少企業缺乏具有鮮明特色的主打產品。觀念上的落后使得人們忽視對竹產業的投入和研究,沒有專業人員對竹子進行更深入的探索和開發,造成竹子在加工、處理技術以及設計上的停滯不前。這些都使竹產品一直以一種粗放型加工的經營形式和低附加價值的產品形態存在,而這樣的經營形式和產品形態反過來又影響著人們對竹產品的印象。在人口、環境、資源問題日益嚴峻的今天,生態設計和可持續發展思想給竹產業發展帶來了契機。竹子作為一種生長迅速、取材方便的可再生資源,具有其他材料無可比擬的優勢,對竹材料的研究和竹產品的設計開發也引起了更多人的興趣和關注。這勢必需要我們在繼承竹產品原有優秀特性的同時,挖掘新的特性,拓展新的內涵,提升新的價值,讓人們可以從與物品的互動中得到更多的滿足,更珍惜所擁有的物品。
三、竹產品的原創設計
(一)原創設計的概念
從對概念的理解來看,原創設計是對既定參照物的懷疑與否定,是在刷新固有的經典界面之后所呈現的破土而出的生命氣息,是在展現某種被忽視的體驗,并預設著新的可能性;原創是可經過、可停留、可發展的新的存在,是新的經典的原型,具有集體共識的社會價值。通過原創設計,可以賦予竹產品全新的形態和功能。中國人創造了幾千年的竹子利用的歷史,那些造型各異、材質不一、功能完備的竹產品不但具有鮮明的實用主義精神,更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和民俗觀念的載體,其中所包含的產品美學價值和樸素的生態觀,雖然都具有較大的隨意性和不確定性,但是卻與當代的設計思想驚人的一致。目前傳統設計與原創設計的比重與關系形成一個金字塔形。原創設計在上,量小,約占5%左右;傳統設計在下,量大,約占95%左右。這是由于某些傳統竹產品的原創性受限所致。原創性受限是指和人密切相關的產品,如竹筷的造型無論如何改變,變來變去還是差不多,無非是進行大小變化與裝飾的細節處理。日本人在浙江安吉的公司設計的竹筷雖有變化,如把夾芝麻的和夾肉的筷子分開,也只是粗細的變化。竹筷的細分似乎有某種儀式感,但卻更加繁瑣。竹筷和木筷一樣幾近完美,在使用中同是手指的延伸。
(二)竹產品的原創設計
竹產品的原創設計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種:一是基本保持竹的形態特征,謂之原竹設計;二是竹的粉碎加壓成形來設計的產品;三是傳統手工藝和現代工藝相結合設計的產品。
1.原竹設計
竹材的構造是實現竹材產品功能的基礎,而且結構與最后造型呈現之間存在著非常密切的因果聯系。作為特定的竹材產品開發,其功能基本上是預先設定不可隨意改變的,而實現其特定產品功能形式的結構是可以選擇的。大自然是竹材構造演化的基本源泉,設計師認真深入地觀察竹子本身,在設計中特別注意分析竹材結構中的基本連接方法,包括榫接、滑接、剛接等在竹材產品開發設計中的最佳應用,研究竹材結構與產品形態的關系、與產品結構穩定的關系和受力方向的關系等等,設計新的結構形式以實現竹產品原創設計的可能性。李亦文先生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利用竹材投入到西方市場的一些設計可以為我們這種想法提供必要的參考。在具體的托盤設計中,設計師巧妙地利用了竹材的自然曲面設計成托盤把手,利用剖開竹子自然形成的節封閉的形體設計酒壺,利用剖開的竹子設計浴室用品;根據竹材的環保性,利用嫩竹替代塑料設計了兒童的刀、叉、勺等餐具,這些產品衛生環保而又清新自然,價格也便宜,是非常好的個案。竹節、竹枝、竹根都可以成為設計要素。竹節作為一種內在的結構,很好地分割了竹的空間。竹節的距離因竹種而異,青皮竹、佛肚竹、斑竹等等都有各自特性。圖1是紐約設計師AnatoliyOmelchenko設計的iPhone的音箱底座。將iPhone放置在音箱底座的開口處后,無需任何電源支持,使用時iPhone內置揚聲器發出的聲音就能通過竹筒內的共振而自然放大。竹子中間的空心部分承擔了擴音的功能,中間的竹節恰好將iPhone底部兩個擴聲器分隔開,聲波同時向兩個方面傳播,形成立體聲效果。用如此美妙的音響,怕是聽到的每一曲音樂里面都會多一絲飄揚的竹韻與清香吧。圖2是本文作者設計的調味瓶,選取中間含有竹節的竹筒,左右兩個腔可以分別放置不同的調味料,竹筒蓋有腳用以支撐,筒身有不同形狀的小孔用以傾倒內容物,竹筒蓋上的表情設計除了可以觀察內容物外還增加了趣味性。設計緣起于用最少的加工工藝來完成一個既有原創性又有實用性的產品。基于這個概念,設計師也許可以用一節竹或幾節竹來設計出百十種不同的原創設計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