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管理相關
近年來,隨著鐵路工務施工工程擴大,施工傷亡事故時有發生。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近年來鐵路施工工程擴大,施工任務增多,施工隊伍中招用大量未經培訓的民工,缺乏系統的安全業務培訓和安全生產基本知識,隊伍整體素質下降。二是一些單位盲目追求施工進度,不按安全管理程序施工,存在“以包代管”的現象。三是在近年來實行勞務層與管理層分離中,沒有根據新的組織形式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四是有些管理干部對轉變職能理解片面,削弱了對安全生產的監督管理,少數單位甚至還取消了安全監察機構,變安全管理干部專職為兼職或多職兼并。
上述原因說明在鐵路施工規模和施工隊伍迅速擴大時,安全管理工作如果跟不上去,安全生產就會出現滑坡。
如何適應新的經濟體制,繼續加強鐵路工務施工安全管理,從根本上扭轉安全生產狀況下滑的局面,實現安全生產長治久安之目標。筆者認為應當抓好以下幾個關健環節。
一、健全安全管理體系,形成安全管理網絡。
發生事故的原因,大多是安全管理體系不夠健全,沒有形成有效的安全管理網絡,致使安全管理出現漏枷。因此,安全管理體制要適應改革的要求,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在工務施工中,要嚴格按照安全法規辦事。施工生產要按“三同時”原則進行,防止隱患。發生事故后,要按“三不放過”的要求,認真分析,深刻吸取教訓。要按規定上報事故。隱瞞事故,欺上瞞下的做法是安全生產的一大通病,必須徹底糾正。
施工單位和各級領導,要高度重視施工安全管理,按施工要求設立專職安全監察,盡力搞好各級安全監督機構的建設。要繼續提倡扶植“班組設立專(兼)職安全員”這一新生事物,以形成健全的安全監督保證體系。
二、從基礎管理入手,夯實安全管理基礎。
實踐證明,施工管理的各項工作,基本上都與安全生產有關。其中比較重要的有:職工培訓、工程(產品)質量、信息資源、標準計量、節能降耗、環境保護、安全管理、工地(施工現場)管理等。其中安全管理和工地(施工現場)管理更為關健和直接。因此,要抓住安全管理基礎工作寓于各項專業管理之中的特點,把優化和強化施工現場安全管理作為加強安全基礎工作的突破西。
加強安全基礎工作,要注意:(1)必須注重實干,力戒形式主義。首先,各級管理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有強烈的事業心,做到率先垂范,嚴于律已,少說空話,多干實事,動真碰硬,敢于抓紀律,抓管理,抓規章制度的落實。同時,要從制度上、標準上、考評上規范干部的作風行為。要建立起各級各類干部安全管理定性定量相結合,以定t為主的責任標準體系。實行定項目、定時間、定地點、定數量、定標準的“五定”責任制。堅持運用量化考核手段,促進負責制的真正落實。龍川工務段根據上級關于安全基礎整頓工作的要求,在安全基礎建設工作中,建立健全各級干部抓安全聯鎖責任制,實行干部抓安全生產職責明確,制度項目清楚,深人生產實際,解決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實際問題,保證了施工安全。(2)必須注重教育,力禁以罰代教。職工違章違紀或發生事故,不能只用簡單的行政處罰或經濟制裁,要輔之以有效的思想教育,需以心理活動角度,采取一些必要的對策,有針對性地消除一些帶傾向性的心理障礙。要開展經常性的安全思想教育,強化職工的安全意識,努力造成一種人人講安全、層層抓安全、時時保安全的濃厚氣氛。要隨時掌握生產現場的動態變化情況,及時發現和糾正各個作業環節上的問題,堵塞漏洞,消除隱患,保證安全。
三、切實加強民工管理。
鐵路工務施工事故不少是發生在民工身上,因民工基本素質相對較差,缺乏安全意識或安全意識淡薄。散漫自由及操作技能差,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對民工隊伍,應進行資質審查。對不符合安全規定的民工隊伍,要及時調整和清退。施工單位今后在招收和雇傭民工時,要嚴格按照鐵道部有關民工招收和雇傭的規定,嚴格把好招雇關。對己錄用或雇傭的民工,應按規定進行必要的安全知識和安全操作技能的培訓,經考試合格后,方能進人施工現場進行施工生產。對那些不聽指揮,不按規定履行安全義務的民工承包隊,要堅決予以辭退。只有這樣,才能消除因對民工管理不善,造成工務施工事故的發生。今年3月,龍川工務段進行工務用工制度改革,變民工(隊伍)為勞合同工(隊伍),由段直接加強管理。使施工安全得以保障。
四、合理地提取和使用安全措施經費,是改善勞動條件,落實安全技術措施的必要保證。
安全措施經費不落實或挪作他用,或擅自削減安全措施費用,任意減少安全設施,同樣,將會給安全生產帶來隱患,因此,必須從施工安全的高度,充分認識安全措施經費在安全施工中的重要作用,切實加強對安全措施經費的管理。在實行經濟承包中,不能只顧為了搞活,為了賺錢,而忽視職工勞動條件的改善。要積極增加對安全生產的資金投入。安全技術部門要把合理提取和使用安全措施經費作為確保施工安全生產的大事抓緊抓好。
五、加強安全定期檢查與定期監測。
在施工生產過程中,進行定期安全檢查與監測是保證施工安全重要環節。通過定期定項的安全檢查以便及時發現和消除不安全因素,特別是對干機械設備、壓力容器、施工電臺、測速儀、防護用品(安全繩帶)、炸藥庫、發電機房、材料油庫、橋梁、隧產等要害部位或事故多發地段和工種,更應該堅持定期檢查、定項檢測。對于不符合安全標準的技術裝備等勞動條件和安全設施的欠帳,應具體落實資金、強令整改限期解決。
六、積極推廣應用安全生產科技新成果。
隨著生產建設的發展和技術領域的擴展,推廣科學技術新成果,開展安全技術攻關,使推進技術進步擴展到安全生產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