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工程研究生培養思路
一、我國研究生培養的現狀
研究生招生規模快速擴大。據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提供的信息顯示:2002年底,我國在校研究生人數約為50萬人;而到2009年底,在校研究生人數快速增加到130萬,在短短的7年間,增加1.6倍[1]。導師質量總體不高。隨著研究生招生規模迅速擴大,各研究生培養單位迅速擴大了導師的數量,其中部分導師的科研能力、科研經驗、學術素養等均顯不足,對研究生的指導也相對較弱[2]。教育經費投入不足。相對迅速擴大的研究生招生規模,教育投入明顯不夠,多數研究生除了面對日漸提高的生活費用外,還要支付高額的學費,這往往使多數研究生力不從心,無法專注課題的深入研究。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落后。課程設置不盡合理,內容陳舊且深度不夠,沒有體現專、精、深和前沿性。科研條件欠缺。我國高校與科研院所在外文電子圖書、期刊、會議論文等數據庫的建立較為落后,多數導師與學生均局限在國內文獻的檢索與參考,參與國內外的學術交流活動較少,對國際上最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知之有限。研究生質量下降。主要體現在創新性能力欠缺、工程實踐能力不足[3]。多數導師完全依賴研究生來完成企業項目,研究生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到項目的完成上,而不是深入系統地研究,導致學術能力難以提升。
二、國外研究生培養的主要特點
發達國家研究生培養的模式的主要特點包括[4]:管理規范,要求嚴格,寬進嚴出。研究生教學管理基本實現信息化管理,先進的教學管理信息系統確保了嚴格的教學管理制度的實施。此外,各大學都設有不同比率的淘汰率,最后能夠畢業并拿到學位的研究生要大大少于入學人數。注重學習興趣與自學能力的培養。導師根據學生的興趣,在幾個研究方向內,由研究生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對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有具體的要求。例如,美國研究生培養過程主要劃分為兩個階段:一是以課程學習為主的階段;二是以科研活動為主的階段。在第二階段,研究生直接參與研究項目,并最終以達到一定進展為指標來完成學業。
三、產學研合作培養研究生的模式及其優缺點
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是指把教育、科研和生產三種行為相結合,充分發揮高校或科研院所與企業各部門合作的優勢,把研究生培養作為中心任務,科研活動和生產活動為研究生培養服務,但同時又保持科研和生產活動獨立性的一種人才培養方式。2006年全國科技大會后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科技規劃綱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決定》把產學研結合提升到了國家創新戰略的高度,并在政策面上把企業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主體[5]。羅列了近年來各級科技主管部門支持的以企業為申報主體的主要科技項目。近年來,我國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的主要模式有以下幾種[6]:(1)項目承包型:企業提供資金,高校或研究生導師承包科研項目。(2)基地合作型:由校企共同建立聯合研究機構,研究生在基地開展相應的研究工作。(3)人才委托培養型。針對企業對人才的要求,學校幫助企業培養專門人才。(4)經濟實體型。在該類經濟實體中,高校或科研院所的主要任務是提供技術,企業的主要任務是生產和經營。(5)企業人才兼任研究生導師型。引進企業人才到大學或科研院所兼任研究生導師,可實現研究生培養資源的共享,擴展研究生的學術視野,增強研究生的科研創新能力。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的優點主要體現為[7]:(1)既解決部分導師的科研條件,又加強企業的技術力量。(2)通過產學研合作培養研究生,讓學生置于學校和社會生產實踐兩種教育環境下,增強理論和實踐的結合能力,提高專業技能與創新精神。(3)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也是促進高校與科研院所科研成果轉化的有效形式。然而,在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的實踐中,經常出現的問題[8]:(1)企業、導師與研究生三者的目的性不一致。企業通常希望在較短的時間內克服技術難點,導師的主要目標是完成科研任務,而研究生常常希望盡快完成學業,因而大大降低了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的效果。(2)知識產權糾紛頻出。由于法令法規導向不科學,企業、高校、導師對知識產權的歸屬要求不合理,在合作時發生紛爭,大大影響了科研成果的市場化進程,阻礙了產學研合作的健康發展。(3)高校與企業管理體制銜接不暢。產學研聯合培養的研究生,既是在校研究生,也是合作企業的任務編組成員。但部分研究生放松對自己的要求,處于無人管理狀態,達不到聯合培養高質量研究生的目的。
四、產學研合作培養化學工程專業研究生的新實踐
我們針對化學工程專業工程實踐性強的特點,就如何培養化學工程應用型人才進行了探索,把研究生的培養與企業的技術創新相結合,取得了較好的效果。(1)審慎甄選合作伙伴。產學研合作必須把培養研究生放在中心位置。蘇州立新制藥是蘇州市唯一專門從事研發與生產化學原料藥的企業,由于該企業對研發和人才培養都很重視,因此,我們選擇它作為產學研合作培養研究生的合作伙伴。(2)研究生與企業雙向選擇。我們選擇企業認可的、對企業感興趣的研究生,參與合作課題的研究工作。這樣既可解決企業人才貯備問題,又能緩解研究生的就業壓力。(3)建立和完善科學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成立專門工作小組,定期對研究生的科研進展、學習環境、所遇困難等進行討論與解決。(4)優勢互補的任務編組。企業中具有一定工程經驗的青年技術人員,與研究生一起編為項目組,發揮雙方的優勢,提高工作效率。(5)制定合理的助研金評定標準。研究生參與科研項目時,對國內外相關領域的了解程度、創新思維的主動性和具體的實踐成果作為主要的評價標準,并予以獎勵。(6)走出去、請進來。每年安排一定數量的研究生及青年技術人員在各種國內外學術會議上作學術報告,或邀請專家給他們短期培訓,對研究生擴充知識面,學習和借鑒他人的研究經驗大有裨益。(7)嚴抓論文質量關。定期讓研究生們互相探討各自論文的特點和不足之處,使論文做到有創新、有內容、有條理、有規范。例如,我們在執行產學研合作《超純艾地苯醌制備新技術新工藝研究》、《氯吡格雷晶型控制研究》等項目時,互補效益非常明顯。江南大學在開發工業色譜和藥物結晶等產品精制技術方面,具有較好的基礎;立新制藥在藥物化學合成方面,有一定的經驗。雙方的優勢互補,使得我們能很快地了解到產品雜質來源,并找到合適的精制技術與工藝。同時,參與項目的研究生和青年技術人員,在文獻綜合、工作總結、學術報告等方面的技能也得到較大的提高。尤其重要的是,研究生在上述產學研合作過程中,增強了工程實踐能力,掌握了研發工作的基本思路與方法、項目申報書與專利的編寫技能,提高了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具備了良好的專業素養。
五、結語
發揮產學研各方優勢聯合培養研究生,是迅速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有效途徑和必由之路。通過參與產學研合作,研究生可以深刻體會理論和工程實際相結合的方方面面,并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19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