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物流城鄉一體化創建
一、現代農業物流體系的重要作用
物流中心是墾區新型城鎮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物流中心是農業生產、百姓生活物資的“城鎮接口”,對內起到倉儲、配送和服務到門、到地頭的作用,對外承擔貨物集成、包裝、運輸、結算、中轉、過程服務等基本功能。物流中心對改變場區街容街貌也具有規范作用,如改變運輸車輛的亂停亂放、小倉庫的亂儲亂存等,使城鎮的交通安全也有保證。物流基地的有無,最終體現了城鎮功能的健全與否,在墾區“抓城”建設的規劃中,應給予重視。現代農業物流是“強工”發展的重要支撐。對墾區生產加工型企業而言,從原料的進入、中間加工到產成品包裝、運輸和商品配送,都需要物流業的全過程服務。墾區生產加工型企業眾多,小企業從社會尋找零散運力,雖說便宜,但運輸質量與安全不能保證,貨物時常丟失、損壞或污染。大、中型企業自備運輸車輛和倉儲,雖說方便,但管理成本難以降低,競爭力難以提升,空駛和人力、財力的浪費不可避免。國內較好的企業都是通過招標把這一環節交給專業物流公司,而物流公司則入駐物流園區(或中心),并接受其服務和監管。墾區發展物流產業,建設物流園區(或中心)對壯大工業企業發展,擴大墾區農產品外銷能力都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是“強工”發展的得力措施。物流體系是“帶農”發展的重要基礎。現代化大農業離不開現代農業物流。農業生產的各種需求,如:生資、化肥、種子、農機等等,在市場細分、服務細化的今天,都是通過物流體系配送到田間地頭的。黑龍江墾區打造一個從總局到分局、到農場、到作業區的物流網絡,再通過物流信息網絡平臺將各個物流中心、物流節點互聯,構成墾區的現代農業物流服務體系,將是現代化大農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帶農”發展的重要環節。
二、黑龍江墾區物流業現狀
“十一五”規劃以來,墾區物流業初步形成,成為墾區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目前經營的貨運站和配貨站共計20家,貨運車輛1.4萬臺,其中8噸以上大型車輛達到2360臺,占貨車總數的16.8%。有運輸企業37家,其中三級資質貨運企業3家、二級資質貨運企業1家,從事危險貨物運輸企業7家。2009年完成貨運量1500萬噸,貨運周轉量9.4億噸公里。主要有兩種經營體制,一種是交通部門的貨運站,因有政策支持和引導,其基礎設施條件相對較好,服務功能較為齊全;另一種是計劃經濟時期沿續下來的貨運站,轉制后由個人經營為信息配載服務部、空車配貨部和零擔貨運接收站,但基礎設施條件差,服務功能單一、配套設施不全。目前,物流的主要貨物種類是:糧食、生資、水泥、礦產、山產品、地產酒、畜產品、果品、蔬菜、日用商品、建筑材料、機械配件、電子產品、農機產品、煤炭、石油產品、冶金制品、化工產品等等。
三、墾區物流業存在的問題
物流基礎條件和設施落后。目前墾區尚無一處真正的現代物流中心。而從事傳統貨運的貨運站、場從總體上看規模小,分散而且功能單一,科學化、信息化管理水平低,多數處于零散經營狀態,而且存在占道經營,污染環境的情況。同時專用貨運車輛少、車型落后、裝卸設備缺乏,物流設施設備的標準化、現代化程度低,都是原始的人力裝卸作業。貨運市場集中度低、管理分散、整體效益較差。生產組織化程度低,大部分車輛基本處于單車單放的經營狀態,加之沒有完整的信息網絡,貨運信息不暢通,公路貨運集約化能力不強,貨運空駛率高,運輸效率和經濟效益低下。墾區大部分貨運站只能提供停車、臨時倉儲等基本服務,距離現代物流還有很大差距。現代物流理念薄弱。受傳統運輸經營理念及模式的影響,貨運企業和個體運輸對貨源單位的服務能力與水平不高,傳統觀念束縛了專業化、現代化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形成和發展。行業沒有按照現代物流的要求對企業各自的運輸進行整合和重組,或者實行業務外包,導致物流企業“小、散、亂、差”。物流信息化、標準化、專業化程度不高。導致物流資源浪費嚴重,物流作業效率低,整體的規模經營和網絡一體化經營沒有實現,很難提供綜合性的物流服務。專業物流人才缺乏。目前,墾區從事傳統貨運的從業人員大都是個體運輸戶,而且缺乏現代物流專業知識,不能適應現代物流事業的發展需要。
四、發展現代農業物流的重點環節
把各局、場的“物流中心”(或服務節點)建設列入“抓城”規劃,完善城鎮功能。根據各局、場區位和規模,結合墾區“抓城”建設,分局局直和2萬以上人口的農場,應規劃建設物流中心,其他農場建設物流服務節點(站場)。農場內實行運輸車輛的集中停放、物資的集約化倉儲,物流中心組織規模化、網絡化、信息化的物流全過程服務。按市場需求和城鎮管理的需要,準確定位“物流中心”功能,合理規劃布局。物流中心為入駐的物流企業、配(送)貨企業、運輸企業、工商、稅務、金融、保險、運輸管理等機構提供辦公場所;為運輸車輛提供停車場地,為駕駛員提供住宿;為商貿公司、生產企業、批發市場、商場提供倉庫或棚儲區;可配套建設零擔區、汽修汽配區、農機、建材、糧儲加工、商貿流通等功能區;開通通信和寬帶網絡設施,為商貿、農資、生產加工、社會各方提供物流服務。構筑墾區現代物流(中心、貨運站、場)服務網絡體系。墾區大部分處于省內公路的末端,點多面廣,單獨的幾個物流中心或站、場難以形成規模,貨物總量將制約發展的速度。只有構建比較多的站場網點之后,形成連點成線,連線成網的體系,規模化的優勢方可顯現。建設現代物流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只有所有的物流中心、貨運站場、物流企業、運輸企業、運輸車輛等參與物流服務的各個單元,都加入到物流信息服務網絡之后,才具備現代物流服務的基本條件。在黑龍江墾區應該構建一個適合農墾實際,與全國、全省物流公共網絡互聯的信息網絡服務平臺,墾區物流業才能得以長足較快發展。制定并配套出臺發展墾區現代農業物流的扶持政策。國家“十一五”規劃正式確立了現代物流的產業地位,國務院于2009年初又發布了《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對涉農物流給予特別支持,物流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有利環境。墾區在實施現代化大農業和“抓城、強工、帶農”戰略的進程中,應制定并配套出臺發展墾區現代物流的扶持政策。先行一步,重點解決影響當前物流業發展的土地、收費、融資和交通管理等方面的問題。目前墾區最需要八個方面的政策扶持:財政支持政策、稅收減免政策、有利融資政策、土地使用政策、便捷交通政策、結構調整政策、需求引導政策、產業安全政策。政府職能部門應按照現代物流業“網絡化經營、一體化運作”的需要,調整工作思路,給予大力扶持。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23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