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工業產業進展態勢
本文作者:方曉莉 單位:桐廬縣富春江鎮政府
浙江省杭州市桐廬縣富春江鎮(簡稱“富春江鎮”)的機械制造業是該縣的塊狀特色經濟產業,集聚了“產業、區位、技術、人才、服務”五大優勢,成為該鎮的支柱產業。其先后獲得“浙江省機械工業專業區”、“中國機械制造之鄉”、“中國水力發電設備制造基地”等稱號,已躋身全國最大的拉絲機制造基地、貫流式燈泡水輪發電機的重要生產基地。
一、富春江鎮機械工業的特點
近年來,富春江鎮的機械塊狀經濟總體規模持續擴大,其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也明顯增強,已形成了具有較強技術設備基礎、較高市場知名度、特色產品系列較齊全的機械制造企業群。綜觀富春江鎮機械塊狀經濟,具有以下六大特點。
1.具有較大的產業規模。富春江鎮以東芝水電(杭州)設備有限公司等企業為龍頭,共有機械制造企業205家,2011年實現機械工業產值32.07億元,占全鎮工業總產值的近72%,已成為該鎮工業經濟中的主導產業。
2.具有較強的發展優勢。富春江鎮既有設備先進、技術力量雄厚的東芝水電(杭州)設備有限公司和浙江富春江水電設備股份有限公司等制造業企業,又有一批經過多輪技術更新改造的骨干企業。各類機械制造通用設備較為齊全,工程技術專業人員和操作熟練工人數量相對較多,擁有中高級技術人員800余人,其中有40多名享受國家特殊津貼的高級工程師。其已完全具備機械制造業的綜合技術條件和較高的技術水平。
3.具有較豐富的產品種類。目前,富春江鎮機械企業生產的產品主要有調直機、拉絲機、水輪機組、汽車配件、紡織配件、鋼管鋼塔、結構架、閥門等,規格齊全、品種豐富,特別是其水輪發電機組的開發,已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品生產體系,這在國內鄉鎮中是少有的。
4.具有較高的市場知名度。經過近20年的發展,該鎮機械產品暢銷全國20多個省(市、區),并出口歐洲、東南亞、非洲等地,其中東芝水電(杭州)設備有限公司等數家企業生產的水輪機組訂單已安排到了2015年,并有潮汐發電機組出口到韓國;其拉絲機已成為全國的主要產地之一和重要出口基地。另外,浙江龍生汽車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已成為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會員廠,其生產的汽車座椅滑軌在全國同行業中名列第三位,生產業務爆滿,產品供不應求。富春江水泥制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鋼管塔是浙江省電力系統定點產品,在全省乃至華東地區占有較大的市場份額和知名度。
5.具有較明顯的產業主導地位。該鎮機械企業2011年實現稅收2.04億元,占全鎮財政收入的70%;安排就業近萬人,既增強了鎮綜合經濟實力,又增加了農民的經濟收入。事實證明,機械塊狀經濟已成為該鎮推進工業化,加快全面小康社會建設步伐的重要基礎產業。
6.機械工業功能區建設初具規模。該鎮于2000年規劃籌建工業功能區。功能區規劃面積205公頃,區內基礎設施配套、各項政策扶持和服務都很到位。到2011年末,已有入區企業185家,實現工業產值28.68億元。工業功能區的建設,為機械塊狀經濟的發展,拓寬了新的發展空間,創造了更為有利的條件。
二、制約富春江鎮機械工業發展的因素
從現實情況看,該鎮機械制造行業特色明顯,市場發展前景良好。政府和企業搶抓機遇,謀求更大發展的意識強烈,促進發展的措施有力,思發展、抓發展的氛圍濃厚。但在新形勢下,要進一步做大做強做精其機械塊狀特色經濟,還存在一些制約因素。
1.企業規模小,技術創新能力不強。該鎮的機械企業規模較小,到2011年底,全鎮兩百余家機械企業中,年產值20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僅13家,其余多為小型企業。受企業規模的限制,該鎮機械工業總體技術創新能力較弱,除東芝水電(杭州)設備有限公司等少數企業具有自主開發能力外,多數企業缺乏自主開發新產品的能力,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
2.資金制約因素突出,企業融資能力較弱。機械制造行業市場發展趨勢很好,大多數企業急需增加生產資金擴大業務,提高生產能力,但由于企業融資能力弱、自身積累少,加上目前大部分企業是通過銀行貸款籌資發展起來的,企業資產已成為抵押資產,無力再向銀行貸款用于擴大再生產,導致小企業無力做大,規模企業難以做強做優。
3.協會運行機制不健全,行業自律尚不到位。該鎮于2001年建立了桐廬縣機械工業協會,機械工業協會的建立,為行業市場信息交流、技術協作等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協會是松散型的行業自律組織,自我管理經驗缺乏,加之其運作機制尚不健全,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能力較弱,很難適應市場信息變化,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
4.專業技術人員總體缺乏,職工隊伍后續力量相對不足。從現有企業的情況來看,該鎮企業中從事技術設計人員和技術操作工人數量相對較少,且年齡多在40周歲以上,多數是原國營、集體企業改制后轉移而來的“老師傅”。而機械企業生產崗位對技術要求比較高,一名普通工人要成為技術熟練工人,至少需要3年以上時間,加之企業技術工人流動性比較大,管理困難,使得培養和吸收技術工人的任務比較艱巨。
5.企業思想觀念不夠開放,缺乏加快發展的措施。部分企業主小進則滿,安于現狀,不愿冒風險,缺乏一種“敢與強的比、敢與勇的爭、敢與快的賽”的精神,而且注重眼前利益。同時,在加快發展的思路、措施方面,不愿意尋求合作伙伴來共同加快發展。
三、對策建議
從當前形勢分析,應該說機械制造業正面臨著良好的發展機遇期:一是企業將在更深的程度上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分工,為有比較優勢的中國機械制造業帶來巨大的商機;二是國家將進一步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拉動國內需求;三是從杭州接軌大上海、融入長三角經濟區的發展趨勢看,核心城市群的機械制造業的產業轉移和輻射作用將進一步加快和增強,經濟產業鏈將進一步延伸,為富春江鎮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因此,該鎮必須搶抓機遇,趨利避害,轉型升級,加快發展。
1.培植規模企業,提高機械工業競爭能力。針對該鎮機械工業功能區企業總體規模小、產業集中度低和專業水平不高的現狀,按照市場經濟的原則,建議出臺扶持政策,促進生產要素向優勢企業集中,鼓勵有實力的企業按照市場法則和自愿原則,通過兼并、聯合、重組和自身發展,形成大企業、大集團。一是在政策上給予扶持;二是加快建立和完善為廣大中小企業服務的產業技術中介機構,引導企業向“專、精、特、新”的方向發展,形成以大企業為核心、“小巨人”企業為骨干、眾多協作配套中小企業為基礎的產業群體優勢,提高行業整體素質和競爭實力。
2.拓寬融資渠道,為企業發展提供資金保障。進一步營造良好的金融政策環境,完善各種獎勵制度,積極開展銀政、銀企合作,進一步加強溝通與信任,大力鼓勵金融部門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力度;建立信用企業評價體系,廣泛開展信用企業公示制度,培育一批誠信企業并加強調查研究,制定信用良好企業的貸款優惠政策,加大貸款力度,使誠信企業得到更多的實惠;積極發揮中小企業貸款擔保服務公司的作用,完善內部監督機制,確保一些發展前景良好、信譽良好的企業能夠貸到款。
3.完善行業協會運行機制,增強自我協調和服務功能。加強行業協會建設,建立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利益共存的運行機制。建議協會通過多種有效形式,如座談會、聯誼會、經貿洽談會等,及時了解企業發展情況,并發現和解決問題。強化區域合作競爭意識,實現優勢互補,為拓展產品市場奠定良好的基礎;協會應進一步完善服務功能,擴大服務面,在實現市場、技術、設備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上下功夫,實現行業內部專業分工與協作,形成良好的產品結構,積極打造品牌優勢和企業特色,幫助企業拓展市場。
4.加快園區建設步伐,擴大塊狀經濟規模。建議按照市場化運作的思路,充分利用縣級重點功能區的傾斜政策,大力籌措工業功能區建設資金,加快工業功能區基礎設施建設,并拓展工業功能區空間,創造良好的創業環境;突出專業工業功能區優勢,正確引導現有企業入區發展,進一步發揮規模集聚效應,打響“浙江省機械工業專業區”這一品牌;強力開展招商引資活動,以政府的優質服務、良好的政策環境和完善的基礎設施條件,吸引更多縣外企業到工業功能區投資開發,提高經濟總量,形成規模優勢,使整個塊狀經濟發展特色更加明顯,進一步提高市場知名度。
5.加強宣傳引導,增強發展的緊迫感。加大宣傳力度,著力營造“合力興工”的氛圍,使企業家在“政治上有榮譽,經濟上有實惠、發展上有后勁”,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創業熱情;大力提倡“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的思想,鼓勵企業做大做強,大力弘揚企業主“敢闖敢冒,開拓創新”的創業精神,在企業家中形成“比誰貢獻大、比誰發展快、比誰效益好”的良好競爭氛圍。
6.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全方位參與國際市場競爭。面對新形勢,建議拓寬引資渠道,加快引進國外資金和先進技術,改造傳統機械制造業,特別是參與新興產業的發展,吸引國內外有實力的企業來當地投資、參股、兼并和收購機械企業;鼓勵現有企業與國內外優勢企業建立穩定的協作配套關系,并在鞏固傳統產品出口的基礎上,增加技術含量高的各類發電機組設備產品出口,同時提高出口產品的附加值;加大對出口型生產企業的扶持力度,并在技改、產品開發上重點扶持,指導企業拓寬國際市場,推進外貿經營主體多元化。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25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