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農業論文:市域循環農業狀況與策略
本文作者:楊春和 喬啟成 顧衛兵 孫家峰 作者單位:南通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環境與資源系
結合南通市發展低碳農業的實際情況和相關問題分析,筆者認為發展南通市低碳農業須要尤其重視現有農業生產體系過程中的合理、科學地去石油化,這就要構建以生態循環農業建設為目標的技術體系,同時通過政府行為,積極進行政策引導、技術推動、服務扶持等,促使農村有限的資金、人才、技術、土地等生產要素和資源,合理流向低碳型生態循環農業,推動低碳農業在農村又好又快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業增效,實現農業生態和諧和農業永續發展。
構建以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為核心的技術模式
1)秸稈綜合循環利用技術模式。秸稈綜合循環利用技術模式主要有:(1)秸稈肥料化利用模式,如秸稈還田、堆肥技術;(2)秸稈飼料化利用模式,如秸稈的青(黃)貯、氨化、微貯、壓塊飼料等技術;(3)秸稈能源化利用模式,如秸稈熱解(化)技術、秸稈生物汽化技術、秸稈壓塊替代燃煤技術、秸稈碳化生產燃料乙醇等技術;(4)秸稈基料化綜合循環利用模式,如用作栽培食用菌的基料,實現多級循環利用[6]。
2)畜禽糞污綜合處理利用模式。畜禽糞污綜合處理利用模式主要有:(1)戶用沼氣技術,如發展“豬—沼—果”“豬—沼—菜”“豬—沼—糧”等生態鏈,建立農戶循環農業;(2)集約化畜禽養殖場大中型沼氣工程技術,如以畜禽糞污污水為原料,建設沼氣集中供氣工程,向附近農戶提供沼氣;(3)畜禽糞污制作有機肥料技術,如利用蚯蚓轉化生產有機肥或采用微生物制劑進行畜禽糞污的發酵、除臭和脫水等無害化處理,進行商品化有機肥生產,使畜禽糞污得到無害化、資源化循環利用[6]。
3)農村生活垃圾綜合利用技術模式。主要是建立以村為基礎、鎮為樞紐、市(縣)為中心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集運輸處理系統,即“村收集—就近處理—鄉鎮中轉—集中處置”模式。其中,就近處理主要針對生活垃圾中可資源化部分,減少垃圾終端處理的費用。如紙類、塑料、廢金屬等可回收物由當地廢品回收站回收,瓜皮、菜葉等易腐爛的有機垃圾就地簡易堆肥后農用[7]。
4)農業與農村污水循環利用模式。(1)農村生活污水截留處理技術。截留的水可以通過土地處理或種水生植物進行處理,然后排入農田,經農田利用后再排入河流。(2)大中型規模化養殖場的畜禽糞污污水資源化技術。
以節能減排為核心的農業生產技術模式
主要有:(1)農田節水技術。圍繞改革耕作制度,優化種植布局,配套田間節水設施,集成創新節水模式,形成蓄水、保水、集水、節水、用水一體化的農田節水格局。(2)農田節肥技術。重點是以小麥、玉米、棉花、蔬菜、大蒜、辣椒、花生等優勢作物為主的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一村一站、一戶一卡”測土配方施肥模式。(3)農田節藥技術。重點推廣生物防治、生態控制、物理防治和科學用藥的綜合防治技術、精準施藥技術以及病蟲害高效機械防治技術。(4)農田節地技術。主要技術模式包括:以棉花為主的高效立體間作套種;充分利用林陰之下的土地資源,發展林下產業;積極發展庭院經濟和立體栽培。(5)農業節能技術。重點推廣清潔能源技術和節能降耗技術;加快農村生活方面機械設備的升級換代,積極推廣節煤省柴灶具,降低農業裝備能耗;積極打造“低碳農機”,推廣多功能聯合收獲、保護性耕作、復式作業機械等環保的新機具、新技術。
以發展新型農業產業為核心的技術模式
主要有:(1)以農業延伸到工業再到農業的循環技術。這種模式鏈條主要是“農業副產物—工業原料—工業副產物—農用產品—農業生產”,通過這樣的閉合鏈條,使農業生產和工業生產有機結合起來。(2)油脂農產品加工循環利用技術。重點將農、牧、水產品中的大宗農產品進行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同時,加工過程中推行環境友好型技術,促進企業單元的閉合循環鏈條建立。(3)發展休閑農業觀光旅游模式。在城市近郊或風景區附近開辟特色果園、菜園、花圃等,把農業生產場所、農產品消費場所和休閑旅游場所結合為一體。在邊遠地區和生物多樣性豐富地區建立森林公園、民俗觀光村。還可和野生資源保護區結合起來,兼顧保護和科普教育相結合、保護與合理開發相結合。
以發展區域水產業為核心的技術模式
主要有:(1)淺海立體生態養殖技術。在表層、中層和底層放養不同類型的水產品種,實現立體生態養殖。(2)設施漁業健康養殖技術模式。采用物理過濾、生物凈化、臭氧或紫外線消毒等方式進行養殖水處理并循環使用,實現外封閉、內循環、零排污、無污染的環保型節水養殖方式。(3)鹽堿地水產養殖技術。充分利用種植業難以利用的咸水、半咸水資源,開展適宜品種的養殖生產。在資源集中、水源豐沛地區,與種植業高效對接,建立魚、糧、果、菜協同發展的技術模式。(4)淺水生態漁業技術。在湖淖、庫灣等淺水區進一步發展菱、藕等水生經濟植物栽培和魚、鴨、鵝養殖綜合利用模式;在有條件的稻田推廣稻田養魚(蟹);在傳統種藕的池塘推廣藕魚套種等各類種養牧結合型生態漁業模式。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28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