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研究論文:實體經濟進展難點與路徑探討
本文作者:惠香園 單位:營口職業技術學院
實體經濟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危害
1實體經濟存在的問題
一是政府的發展思路和理念問題。政府的思路決定政府的政策導向,又決定經濟的發展方向。特別是地方政府,過度注重房地產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過度看重房地產對GDP、財政收入的貢獻,有的還視為政績。大炒房價、地價,不僅使房價脫離國情,脫離老百姓的購買力,影響“安居樂業”,并造成開發商的投機和暴利。使實體資本大量流向房地產等虛擬經濟領域,導致實體產業“空心化”,將影響實體經濟乃至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是國家的經濟增長模式問題。我國經濟增長模式的三個基本特點是經濟增長過度依賴投資、產品大量出口、依賴低成本資源和要素的投入。這已不適應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和世界金融危機的沖擊和影響,由于全球失衡在平衡中調整,外部需求收縮幅度加大,內部生產成本不斷提高,生態環境不能過多損害,所以必須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型,有效擴大國內需求,降低經濟增長對出口的依賴,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應對世界經濟危機帶來的挑戰。
三是國家稅負水平偏高問題。近年來生產企業普遍反映稅負過重,中央黨校教授周天勇在某經濟論壇上表示,當前經濟環境下,若嚴格執法,90%的民營小微企業不偷稅漏稅肯定會倒閉。中央財經大學財經學院2011年5月發布的報告顯示,與世界各國相比我國目前稅負水平高于中上等收入國家,大口徑宏觀稅負水平過高,從而壓縮了企業的盈利空間,不是“放水養魚”,而是影響企業的發展。
四是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一些中小型企業特別是小微型企業資金供給緊張,融資成本高,導致企業資金周轉困難,甚至有的去借高利貸,融資難、融資貴,壓得企業喘不過氣來。有的出口加工型企業,由于外需萎縮,加之人民幣匯率波動,在生產經營中資金周轉難度更大。
五是虛擬經濟過度膨脹擠壓實體經濟問題。近年來社會上炒風盛行,炒房、炒借貸、炒古玩、炒大蒜、炒綠豆等,有些人一夜暴富,吸引了不少人加入到炒的隊伍中來,一些實體經濟的經營者看到了別人炒發了家,致了富,而自己吃苦受累還賺錢少,于是從實體經濟轉向虛擬經濟,使實體產業“空心化”,影響實體經濟發展。
2實體經濟問題的危害
一是有些實體產業不適應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和國內經濟增長方式形勢,特別是一些中小型企業,勞動力密集型企業,沒有轉型能力而破產倒閉了。相當一部分工人下崗,給就業問題造成嚴重危害。二是由于大量游資涌進了房地產業,開發商投機倒房、炒房,會使我國房地產調控難度進一步加大,房價回歸壓力大,給房地產業帶來更大危害。三是資本轉入民間借貸會引發非法集資、高利貸、債務危機等一系列問題,同時高利貸也將進一步惡化金融環境,干擾我國金融市場正常運行,把中小企業逼上絕路,給金融形勢帶來危害。四是有的資本轉移到國外,會影響我國的經濟實力。當前美歐等發達國家為了走出困境,通過放寬移民簽證等政策和手段招攬我國投資和高科技人才,這種搶錢、搶人的行徑會造成我國人、財外流,影響我國的經濟建設,影響我國的綜合國力和競爭力。
發展實體經濟的對策措施
1發展實體經濟,轉變政府的思路和理念
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各級政府要扭轉思路,轉變理念,把生產力、資源都轉到實體經濟上來,把國人從投機炒作氛圍中解救出來。要把財政和貨幣政策落實到實處,確保資金流向實體經濟部門,擴大生產,增加就業。各級政府要制定對實體產業的支持、保護、傾斜的政策措施,確保實體經濟健康發展。
2發展實體經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根據國際和國內經濟形勢,要盡快調整我國的依賴投資、出口、低成本資源及要素的高投入經濟增長模式。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和產業結構調整,有效擴大國內市場需求,降低外需出口份額。因此,我國要對行業布局、地區結構進行調整。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科技成果的產業化進程,以技術商品化為特點,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快我國結構的調整和升級,促進實體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3發展實體經濟,發揮國有資產投資的導向作用
國有資產的投資目標和方向,直接影響其他投資主體的目標和方向。近年來,實體資本大量流向房地產等虛擬經濟,甚至對其他投資主體形成擠兌。所以要求發揮國有資產投資導向作用。尤其是央企,必須把投資重點放在事關國計民生和國民經濟發展目標與方向的產業、行業及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等方面。特別是有房地產等非實體產業的,只要不是企業的主業,一律退出,給其他投資主體留出空間,要讓資本回歸到發展實體經濟。
4發展實體經濟,減輕中小型企業的稅費負擔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強稅制改革。要推進營業稅改增值稅和房產稅改革試點,合理調整消費稅范圍和稅率結構。同時要求延長小微型企業所得稅減半政策,在提高營業稅增值稅起征點基礎上進一步降低企業稅負。尤其是轉變政府職能,采取積極行動,為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松綁,再輔之以財稅、金融政策的支持,更好地為發展實體經濟服務。一個與時俱進的稅收政策杠桿,很可能對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壯大,起到四兩撥千斤的功效。
5發展實體經濟,解決中小型企業融資難問題
按照全國金融工作會議要求,要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確保資金投向實體經濟,有效解決融資難、融資成本高的問題。要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優化信貸結構,加快財政結構支出制度的改革,向戰略性行業傾斜,特別是向中小型企業傾斜。要在商業銀行之外,發展專為小微型企業服務的機構。還要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積極培育面向小微型企業和“三農”服務的金融機構,解決融資難問題。
6發展實體經濟,防控虛擬經濟的投機和暴利
防范和控制虛擬經濟,必須有效遏制投機、消除暴利,這對防止出現金融風險,化解經濟泡沫具有重要現實意義。近些年,實體資本大量流向虛擬經濟,是因為各項政策措施不配套、行為不規范以及監管不到位,使虛擬經濟領域產生了很多暴利,投機空間太大。所以對虛擬經濟領域,必須在體制、機制、制度等方面進行規范,尤其是虛擬經濟領域的利益回報,必須有制度約束和防范。如房地產、股市、金融市場等,凡是嚴重脫離實際、脫離國情、脫離社會平均利潤水平的都要通過一定的政策、制度予以約束和規范,必要時可采用經濟、行政和法律手段進行干預,構建應對發展實體經濟的政策體系和長效機制,保障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
結語
在世界經濟尚未從美歐經濟危機的陰影中走出來的形勢下,國際商品市場萎縮、外需出口受阻、國內經濟形勢下行、國內市場不景氣,給我國實體經濟特別是民營經濟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在找出問題和分析問題后,采取積極有利措施,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把生產力、資源都轉到實體經濟上來,確保資金流向實體經濟部門。要加快推進發展方式轉型和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進程,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我國的實體經濟一定會健康發展。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28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