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類專業教師核心技能分析
高職機械類專業核心技能認定中存在的誤區
因高職教育介于本科教育和中職之間,其核心技能的界定很容易產生錯位,或要求過高而脫離職業教育,或理解片面與中職混為一談。尤其是機械類專業,在核心技能的界定中更容易出現各種問題,最具代表性的問題有以下兩種:
(一)對技能理解片面、定位錯誤
目前,多數高職院校均是由之前的中職合并升格而來,在管理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中職理念。比如很多人認為機械類專業培養的學生就是要能加工出實際的機械產品,學生需要掌握的技能就是要會操作各種機床,因此要求機械類專業課程的實訓一定要在車間,而同樣要求教師也要能熟練操作機床,要求每個老師都要選擇一個工種進行培訓,并且要拿到該工種的中級及以上證書,甚至有些學校喊出了“每個教師都要能與學生同臺競技”的口號。這種觀點完全忽視了高職教育的“高”,將學生培養仍然定位在中職階段,對教師技能要求也停留在中職階段。機床操作能力只是高職學生應具備的一種技能,農民工經過一個月的培訓即可取得中級工資格證書,高職培養的學生和教師所應具備的技能絕不應僅限于此。
(二)以證為準、脫離職業教育
隨著高職院校“雙師素質”教師培養力度的加大,專業課教師都要求達到“雙師素質”,而“雙師素質”教師的認定主要取決于是否取得專業資格證書。因此教師們不得不去考取各種各樣的專業資格證書。雖然多數高校是由之前的中職合并升格而來,但目前高職院校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大多數來自普通高校,且以研究生為主,學歷層次較高,普遍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而專業實踐能力不強,他們在選擇證書的時候更多的是選擇一些側重理論考試的證書,比如機械專業最近比較流行的“機械工程師”。這些證書雖然含金量較高,但是脫離了職業教育的特色,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高教學質量并沒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高職機械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學生應具備的專業技能
要清晰界定教師專業核心技能就必須了解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學生應具備的專業技能。雖然很多高職院校機械類專業都有其地方或行業特色,人才培養目標和規定不盡相同,但還是具有很大的共性,尤其是專業技能方面。因此從人才培養目標出發,拋開地方特色和行業特色,即能得到高職機械類專業學生應具備的基本技能。
(一)高職機械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對應的崗位
高職機械類專業主要培養在機械加工生產第一線從事機械加工操作、管理、加工質量檢測、機械加工設備調試、保養及機械類產品售后服務等工作的中高級技術人才。其主要對應的工作崗位有以下幾種:機械零部件生產與工程機械調試;機械設備和工裝維護;機械加工質量檢驗與質量管理;機械加工工藝規程編制及實施;工程機械產品的售后服務。從工作崗位看,高職機械類專業對應的既不同于本科的設計類崗位,又比中職主要培養操作工更加全面,要求更高,幾乎涉及到了機械加工類企業一線所有崗位,且具備向更高層次發展的潛力和可能性,體現了高職教育的特點。
(二)高職機械類專業學生應具備的專業技能及與中職區別
從培養學生對應的工作崗位可知,高職機械類專業學生應具備以下專業技能:熟練的機械加工設備操作、較強的工程機械裝配和設備工裝維護能力;熟練進行產品檢驗和質量管理的能力;熟練進行機械產品工藝規程的編制的能力;熟練進行生產技術實施的能力;進行機械產品商務代表及售后維修的能力。要掌握前面所述技能,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是讀圖和繪圖,這也是目前很多高職院校忽略的。讀圖能力一直較為重視,但是繪圖能力一直未得到充分重視,導致很多企業在招聘高職學生后還要進行制圖培訓。機床操作能力僅是高職機械類專業學生必須具備的其中一項技能,而非專業核心技能。這是高職區別于中職的一個重要特征,高職比中職的“高”除了體現在有更高的技能要求,還要求有更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這就要求理論和實踐要相互結合,才能真正提高技能。這種區別體現在教學中,就是中職教育大部分在車間練習,幾乎不需要太多的理論知識,而高職有很大一部分課是在教室完成的,即使是專業課程的實訓也不是都在車間,其成果也不一定是具體的機械零件。比如訓練學生編制工藝規程技能的《機械制造工藝》課程,其素材就是零件圖,實訓場地完全可放在普通教室,其產品是工藝卡、毛坯圖等紙質文件,并不是具體的機械零件。
教師專業技能與學生專業技能的關系
很多學校和管理者都認為教師要教好學生就一定要比學生強,但是高職機械類專業教師要掌握和學生完全一樣的技能既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所謂技能就是在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基礎上,能夠熟練進行的一種動作,需要經過有目的、有組織地反復練習才能熟練掌握。高職教師應熟悉本專業基本技能,但要做到每一項都特別熟練則需要花費很多精力和時間,教師除了學習技能之外還有課程設計、準備資料、完成科研任務等眾多工作要做。因此這是很不現實的。教師要熟練掌握所有技能是完全沒必要的。并不是所有技能都是互相關聯的,比如《制圖》教師需要掌握一定的工藝設計能力,可以在審圖紙時分析零件的工藝性并提出改進方法以利于加工進行和降低成本,但他不必熟練掌握機床操作。再比如教《工藝》課的教師需要掌握各種加工方法的特點和適用性,也需要掌握零件質量檢測和機床結構的相關知識,為零件加工中誤差分析及工藝改進服務,但并不需要熟練掌握機床故障診斷和維修的技能。古人云“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因此《制圖》教師在機床操作上輸給學生并不丟人,《工藝》教師在機床維修上輸給學生無需慚愧。
高職機械類專業教師核心技能
綜上所述,高職機械類專業教師除應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之外,還必須掌握專業技能,但對于學生所應掌握的專業技能并不需要全部熟練掌握。同高職學生區別于中職學生的技能要求對應,教師專業核心技能也不應該是機床操作,而應該是讀圖和繪圖能力+學生職業技能中的1-2個。讀圖和繪圖能力是其他技能的前提,作為高職機械類專業教師必須要掌握。同時教師應根據自己所教課程和學科發展對自己進行清晰的定位,選擇學生技能中的1-2項為基礎,熟練掌握。同時要拓展深度和廣度,廣度與深度配合。深度要選準點,廣度要選好相關性。保證能熟練掌握該項技能且對相關知識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這樣才能高屋建瓴地指導學生,幫助學生熟練掌握該項技能。比如《制圖》教師除了熟練掌握讀圖和繪圖技能外,在深度上可挖掘一些復雜零件的各種剖視等表達方法,以最合理的視圖將零件表達清楚,廣度上可多了解其他國家的一些圖紙畫法、英制單位標注等,為學生開闊眼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也可熟悉各種加工方法及工藝特點,能分析圖紙中零件的工藝性,在引導學生讀圖時分析零件結構并從加工的角度提出改進建議,并不需要熟練操作各種機床?!豆に嚒方處煶炀氄莆崭鞣N復雜零件的工藝設計之外,在深度上還應多熟悉前沿的加工方法和先進的工藝設計方法,在廣度上則應對各種機床結構有一定了解,能加深對各種加工方法特點的理解,但并不需要能熟練診斷和維修各種機床故障。(本文作者:萬浩川 單位:樂山職業技術學院機電系)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29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