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策與信息·下旬刊雜志
決策與信息·下旬刊雜志基礎信息:
《決策與信息·下旬刊》是由中國武漢決策信息研究開發中心主管主辦,致力于推進國家的法制和經濟的決策民主化、科學化,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倡導學術理論創新,重點反映法制和財經領域內最新理論研究成果,促進學術交流。本刊圍繞財經決策主題進行深度分析報道,宣傳科學決策思想,解讀重大經濟決策,為經濟決策層提供前瞻性理論觀點和決策管理資訊,推進政府官員、企事業首腦不斷提高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和現代管理水平。雜志融思想性、政策性、指導性和可讀性為一體,給讀者以深刻的、高品位的閱讀期待。具有較強的指導性、權威性、學術性、專業性和實用性,是政府部門、科研、教育和實踐領域的全國廣大讀者必不可少的參考資料和研究陣地。本刊追蹤時代信息,透析國情國策,謳歌決策精英,推進科學決策。主要欄目:時代信息特別報道新銳人物決策論壇謀略大觀社會經緯決策舊聞等。創刊至今,本刊始終堅持正確的辦刊方針,遵守新聞出版法規,不斷提高辦刊質量,贏得了全國廣大讀者尤其是大專院校師生及科研院所讀者的青睞。曾用名:《決策與信息·財經觀察》。
決策與信息·下旬刊雜志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產業經濟、政策研究、經濟縱橫、商貿論壇、公共管理、國際經貿、區域經濟、人才教育、經濟與法、財會探析、品牌戰略、企業管理(含黨建與思想教育)、營銷策略、物流平臺、電子商務、企業文化、資本運營、市場調研、案例研究、理論探索、技術開發、工業科技與應用、工商貿現代化等。
決策與信息·下旬刊雜志辦刊宗旨:
本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改革開放為紅線,以科教興國為特色,以企業振興為重點,宣傳科學決策思想,傳遞科學決策信息,交流科學決策經驗,謳歌科學決策精英,推進中國決策民主化、科學化和信息產業化。
決策與信息·下旬刊雜志榮譽:
被廣大讀者譽為“中國決策信息第一刊”;連續三次入選全國中文核心期刊;1998年獲“全國首屆優秀經濟期刊”稱號。
決策與信息·下旬刊雜志收錄情況:
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ASPT來源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
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期刊網來源期刊、中國科技期刊精品數據庫
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中國核心期刊數據庫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
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入網期刊、中國工業期刊學會理論編輯部薦稿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龍源期刊網來源期刊
維普資訊—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中國知網
決策與信息·下旬刊雜志訂閱方式:
ISSN:1002-8129,CN:42-1128/C,郵發代號:38-138,地址:武漢市洪山區珞獅北路2號,郵編:430072。
決策與信息·下旬刊雜志社相關期刊- 法制與經濟·下旬刊雜志決策與信息·下旬刊雜志社投稿信息1.篇名: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且黑體(副題除外),用小二以上字號。
2.作者姓名、單位全稱或作者簡介要齊全。作者姓名在標題的正下方,作者單位或簡介放在文末。
3.摘要:用第三人稱寫法,不超過200字。如:摘要成本是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所支出的各種費用的總和,是產品價值的主要部分,也是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各項工作質量的綜合指標。
4.關鍵詞:3~5個。如:關鍵詞成本控制運營管理重新設計
5.基金項目:凡須注明項目名稱的,用黑體字加圓括號標注,置于正文后、注釋或參考文獻前。
6.文內標題:簡潔、明確,層次不宜過多,序號為:一、(一)、1、(1)、1)。第一層次一般為黑體,不加任何標點符號;同一層次的格式須統一。除了一級標題外,其他各級標題均用句號收尾。
7.數字用法:凡公歷世紀、年代、年、月、日、時刻、各種記數、計量均用阿拉伯數字;夏歷和建國以前的歷史紀年用漢字,并以圓括號加注公元紀年;鄰近兩個數字并列連用表示的概數,采用漢字。
8.表格:采用三線表,表內序號一律為阿拉伯數字,表序與表題居中置于表格上方。
9注釋:用于對文內某一特定內容的解釋或說明,其序號為:①②③注釋置于正文尾部,“參考文獻”上面。
10參考文獻:對文章所參考的文獻的作者、出處、版本等詳細情況的注明。格式與示例:
(1)專著格式:主要責任者.題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2)論文集格式:作者.題名.編者.文集名.出版者.出版年.
(3)期刊文章格式:主要責任者.題名.刊名.年(卷期).
(4)報紙文章格式: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
11.版面:一般每個版面不超過2200字符(含空格),即兩個版面不超過4500字符(含空格),3個版面不超過6000字符(含空格),在文首注明是1P或2P或3P,依次類推。
決策與信息·下旬刊雜志社編輯部征稿淺談軍隊政治工作干部的法律素質問題從死刑存廢之爭看我國死刑制度的發展完善論刑事推定在我國司法實踐中的適用范圍對新刑訴法傳喚、拘傳時間延長規定的幾點認識死刑量刑建議制度在我國面臨的困境與出路論普遍服務義務在我國《行政許可法》的適用我國臺灣地區辯護人在場權之初探選官標準的轉變對中唐士風的影響論消費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比較法視角的分析對完善我國低碳能源法律的幾點思考非訴行政案件委托執行的模式構建環境工程技術專利預警模型的構建西方國家選舉制度比較及對我國的啟示試論法律權威與道德自主的價值博弈試談檢察機關的行政公益訴訟原告資格簡論民事行政檢察案件評價的原則與體系試析憲法解釋方法與一般法律解釋方法的差異淺析清末修律對日本法的移植淺析我國對消費者知情權的法律保護淺議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局限與重構環境法調整對象與生態整體主義的融合提高腐敗犯罪偵查中技偵措施使用率的臺理性分新論我國航空工業產業政策與《反壟斷法》的沖突完善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法律體系從古代醫療糾紛的解決看現今機制的構建簡述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法治建設的成就我國物權法關于善意取得規定的若干問題美國民事訴訟審判程序對我國的啟示民事訴訟律師費用由敗訴方承擔之意義淺談如何抑制行政不作為造成的權利腐敗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31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