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縣域經濟工業化的進展路徑
一、狠抓園區夯實基礎
工業園區是吸引投資、承載項目、孵化企業的平臺載體,是打造區域性經濟增長極的重要基地,要重點推進。一是明晰功能定位。肇北工業集中區一要依托展華公司,大力發展玉米生化產業,延伸粗壯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建成國內最具競爭優勢的玉米深加工產業基地;二要依托東方集團現代糧食物流中心建設,大力發展糧食物流產業,輻射黑、吉、遼三省,建成東北最大的糧食集散地;三要依托皮革工業園區,大力發展皮革制品精深加工,提高產品檔次,培育名優品牌,提高市場競爭力。二是推動產業聚集。要按照工業園區化、園區專業化的思路,轉變園區產業小而散、功能定位多而全的思維模式,圍繞兩大集中區的產業定位,加快園區提標整合,將同一產業配套項目、關聯企業集中擺放,設施共享,規模發展,集群發展,延伸壯大產業鏈條,鞏固提升皮革、糧食、食品、物流等幾大支柱產業競爭優勢。三是堅持集約發展。在園區引進企業問題上,首先要把單位面積土地的投資強度和產出量作為入園企業前置條件,要優先保證重點建設項目、投資規模大、市場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重點企業用地。同時,對不符合土地使用政策的企業,按規定收回土地使用權。
二、大抓項目以強后勁
堅持多條腿走路、多舉措并進,借助內力培育、借助外力引進,推動項目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一要把握政策導向,爭取一批。緊緊抓住全省“八大經濟區”建設、全市“一二三四五”發展戰略,把握上級宏觀經濟政策走向和資金投向,結合我縣產業發展優勢,把一些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工業項目及時編入項目庫,謀劃一批大項目、好項目,主動對接國家產業政策,爭取把優勢項目、精品項目納入國家、省、市項目盤子。二要促進區域合作,生成一批。緊緊盯住長三角、珠三角以及與我縣產業關聯度較高的地區和城市,增強跨區域合作敏感性,主動融入發達地區產業鏈條,實現區域項目合作和園區共建共享,錯位發展、聯合發展、互利共贏。三要結合優勢產業,引進一批。發揮我縣農畜產品加工型企業所占比例較大的優勢,依托展華公司、大慶隆赫達、金天然乳業、江蘇雨潤、雪源皮草等優勢企業,加快引進一批精深加工項目和上下游吃配項目,進一步提升我縣綠色食品、畜禽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三、廣納商賈增添活力
肇源縣財力有限,單純靠域內資金提升工業化水平難度很大,必須在“招大引強”上下功夫,利用外部資金實現縣域工業經濟提速發展。一是創新招商方式。堅持擇優招商、鏈式招商、綠色招商理念,由大招商向招大商、單體招商向鏈式招商、粗放耗能招商向集約生態招商轉變,力求做到“引進一個、招來一群、帶動一片”的效果。采取大規模招商與小分隊招商、專題招商與常年招商、走出去招商與請進來招商相結合的辦法,組建專業化的招商隊伍,找準國家產業政策走向和我縣工業經濟發展的結合點,做好項目前期,積極對接上級對口部門,爭取引進工業大項目和專項資金,催生立縣大產業。二是優化投資環境。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實行“一站式”集中審批,精減審批事項,降低企業成本,提高審批效率;推行“一企一策”、“一事一議”和重點推進項目設立指揮部等工作制度,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加強對行政執法部門的監督管理,對招商企業和重點項目設立“綠色通道”。
四、大力調整優化結構
在國家大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大背景下,單純依靠傳統企業、大眾產品很難實現工業化跨越式發展,要實現工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必須調優結構、培育品牌、扶強民企。一是發展新興產業。在鞏固糧食、食品、皮革等主導產業的基礎上,結合國家大力發展高科技、新能源產業定位,重點引進一批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藥等新興產業,作為地方傳統工業的補充,實現工業經濟多點支撐、多元化發展。二是培育名優品牌。結合“三百”行動計劃,加強工業自主品牌建設,鼓勵企業制定品牌戰略規劃,幫助企業完成質量檢測、產品定位、品牌認定等前期基礎性工作,積極申報國家、省、市名牌產品及馳名、著名商標,打造一批地域特色鮮明、品牌知名度高、市場競爭力強的名牌產品。三是扶強民營企業。要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針對民營企業特點,量身定制適合其發展壯大的優惠政策,簡化審批手續,在稅費征繳方面給予一定額度減免,對市場前景好的重點項目、重點企業要重點扶持;放寬民營企業經營范圍,凡是國家沒有政策明令禁止的,一律放開準入領域,盡快培育一批知名民企。
五、扶持骨干增加效益
龍頭企業處在整個產業鏈條的最前沿,是產業提檔升級的領航者,必須采取多種措施確保其發展壯大。一是重點扶持優勢企業。對于重點龍頭企業,在基地建設、原材料采購、設備引進和產品出口等方面予以重點扶持,促進企業和重點項目增加生產投入,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現有企業運行質量,加快培育扶持展華玉米、金天然乳業、江蘇雨潤、東方集團等企業“限下變限上”,力促大企業茁壯成長,使其成為立縣支柱產業。二是搭建企業融資平臺。定期組織各大銀行與融資企業見面會,打造銀企對接平臺,簡化貸款手續,提高貸款額度,延長還款期限,實現銀企互利共贏;充分發揮金融辦上聯銀行、下聯企業中介作用,積極協調金融機構、貸款公司、擔保公司三方,為企業提供擔保貸款;在財力允許的情況下,設立專項資金,通過以獎代投、技改貼息、貸款貼息等方式,給予企業資金扶持。三是增強科技創新能力。自主創新能力是工業企業做大做強的決定性因素,要通過內部創新和外部聯合的方式,逐步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一方面要鼓勵企業聘用科研人才,創建自己的研發中心,增強企業發展內生力;另一方面要加快促進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與工業企業雙向連接、科技對接和成果嫁接,構建產、學、研一條龍產業發展格局。四是提升企業管理水平。為提高業主的綜合管理能力,使企業實現良性發展,應采取定期邀請專家學者和成功企業家集中培訓和組織召開工業企業論壇的辦法,學習借鑒成功企業管理經驗,幫助業主提高管理水平,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增強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本文作者:曹長春 單位:中共肇源縣委黨校)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32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