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室內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
一、明確基礎課程在室內設計專業中的培養目標
之前的基礎課程主要在于培養學生的基礎造型能力,包括對于物體的形體把握、明暗關系的掌握等,影響學生創新思維的發揮,室內設計的素描則需要對于物體進行整體把握,同時需要培養學生想象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而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最終目標是,使學生建立自己理性的設計思維體系和感性的豐富靈感來源。通過專業積累和興趣培養豐富學生靈感,獨立思考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培養其設計思維。從設計過程看,人的感性使設計發散鋪開,人的理性則使設計聚攏回來;從設計成果看,感性使設計鮮活有靈氣,理性使設計成熟、可推敲。縱觀設計歷史,那些最有創新能力的設計師均是兩面并重的。許多設計大師往往既能從自然界、古代歷史或其他文化中挖掘靈感,設計作品具有豐富的內涵;又能形成自己的設計理論,以自己的理論體系保持其設計作品的獨特個性和思維深度。
二、基礎課程的課程結構改革
(一)優化教學課程體系
我院室內設計專業,通過市場調研及專家論證,在2012級人才培養方案中進行全新的嘗試,將原有的素描、色彩、三大構成等基礎課,與專業內容相結合進行授課。以“三大構成”為例,現將其改為“室內空間色彩與構成”,老師授課時,將三大構成的課程內容與專業結合起來講述,讓學生在自己動手設計時,能夠更熟練地應用相關的構成方法,實用性更強,與專業結合更緊密。而素描、色彩課程更改為“鋼筆速寫”,為之后的“手繪效果圖表現技法”打好基礎。經過一年的教學,通過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表明這樣的課程設計比之前的單純講述素描、色彩和三大構成的內容,后續效果更好,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專業針對性更強,對于學生的職業技能提高更有幫助。以“三大構成”為例,改革之前,學生單純的在學習構成理論,沒有意識到這些理論與室內設計有什么關系;改革后,通過老師的引導,學生能夠在設計當中想到相應的構成理論,并能靈活運用,舉一反三,效果良好。
(二)加強實踐教學環節
室內設計專業的基礎課程,一直是以實踐教學環節為主,這比較能夠適應高職教育的教學理念。但是,為了能夠更好的強調高職教學目標,應該把基礎課程的實踐教學內容更好地和專業知識相融合,由傳統的“寫實”為主,向“設計表現”轉變。使專業基礎教學在課程中的地位進一步加強,課程結構也更加合理和具有專業針對性。
(三)理論與實踐并重
培養學生室內設計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抽象思維能力,學會舉一反三,把有關室內設計的專業知識變成自己的知識,幫助學生把知識變成自身的一種技術能力,這是我國職業院校的教育目標。怎樣把專業知識變成學生自己的知識,再把自己的知識又變成自身的技能,就要認真研究專業基礎以及專業課程之間的關系;老師需要重新制定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明確教學思路;與此同時,老師在實際教學中,處理好“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能力課程”兩者之間的關系,做到既重視基礎教學,又不忽視職業技能教學,在教學中把兩者統一起來,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職業學校不可忽視理論學習的基礎性和有用性,同時要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三、基礎課程改革后的變化
(一)課程改革后,對于教師的要求加強
1.任課老師需要對本專業的各方面知識內容都非常熟悉,不再局限于素描、色彩、三大構成,并且能夠融會貫通、舉一反三;2.學期初,原基礎課程的任課老師需要與其他專業課程老師需要進行課程之間的溝通、交流,圍繞同一個項目展開各自的教學活動,以便保證該項目的統一、有序進行;3.每個學期末,帶項目實訓課程的老師,要對本學期所有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回顧和深入,同時引出下一個學期將要進行的教學任務;4.兩個學期之間,老師在上課前,相互之間需要溝通,對于課程涉及到的相關實訓內容進行銜接。
(二)加強先進教學方法的運用
教學方法的先進與否直接影響著人才培養的質量,我系在日常的基礎課程教學工作中采用“項目工作室制”、“行動引導型”等教學法,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其中,“項目工作室制”以校內工作室為依托,根據室內設計職業崗位需求,以項目課程為載體,以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的一種“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該模式是在教學中導入真實項目,采用真題真做,或者真題假做的方式,借鑒企業工作流程進行課堂教學設計和教學評價的一種教學方法,其目的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工作過程的體驗和職業情境的熏陶,從而主動地掌握就業所必備的知識能力和職業能力。目前,我校對實踐教學非常重視,重在加強學生實操能力的培養,采用“教學做”一體化的模式,培養學生高素質高技能的能力,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
四、結語
傳統的美術基礎課程教學,已經不能適應現代高職院校室內設計專業的培養目標。作為年輕教師,應進一步研究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之間的比重關系,大膽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只有不斷更新教學觀念,不斷進行實踐教學研究,才能更適合高職教育的需求,才能培養出更適合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
本文作者:何麗 單位:廣州城建職業學院藝術系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33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