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實時可視系統在石油工業中的應用
1實時可視決策系統技術
1.1數據傳輸技術數據
傳輸技術是實時可視決策系統的前提保證。由于目前國內數據傳輸技術無法以數據流同步連續傳送到陸地辦公室,而實時可視決策系統能夠同步連續傳送數據和圖形,以達到數據的實時傳輸和及時寫入地質油藏模型,所以實時可視決策系統的建立,確保了及時準確的決策指令和指導,保證了鉆井效果。數據傳輸使用witsserver數據傳輸服務器,能在第一時間上傳所提取的數據到局域網并發送到陸地上,通過GWeb服務器再經由數據格式轉換,提供WitsML數據給Openwire軟件傳輸到已建立的地質油藏靜態模型。另外,井眼軌跡、LWD資料都會在三維地質油藏模型中實時直觀顯示出來,便于專家的綜合分析判斷,也便于陸地辦公室及時下達正確的現場施工指令。最后,基于地質油藏靜態研究結果,再結合數據傳輸的現場數據,便于完善和修改地質油藏靜態。而現場的錄井數據、隨鉆測井數據或其他相關數據,都可以被存儲于路徑數據庫中,便于整個網絡系統的調取參考。
1.2技術優勢數據傳輸技術
在實際工作中被普遍采用的僅限于把隨鉆測井、隨鉆測量數據和錄井的資料信息以圖形格式傳遞到陸地,其他的數據則多數通過FTP服務器傳送,無法實現實時傳輸。而實時可視決策系統采用的是witsserver數據傳輸服務器,其優勢就在于第一時間同步發送測井錄井數據到陸地辦公室,通過客戶端軟件來實現對數據和圖形的實時可視。同時,陸地上采用GWeb網絡服務器來進行網絡傳輸有更多優勢。不僅能在安全性能上高于其他同類傳輸,更可以節省海上鉆井平臺的傳輸資源,不再增加額外的衛星線路。由此達到安全快速完整數據傳輸的目標。實時可視決策系統的建立與應用,不僅實現數據同步傳輸到陸地上,更以圖形數字等形式在陸地辦公室直觀顯示,更能使陸地辦公室實時瀏覽錄井工作現場的圖形界面和數據界面,地質油藏人員能及時與鉆完井作業人員溝通,保證了及時準確做出決策指導指令。
2實時可視系統的創建應用實例分析
2.1渤海灣旅大油田實例及分析
渤海灣旅大油田群圍巖渤海遼東灣中部,主要油層為上第三系稠油油藏,而開采稠油油藏主要采用鉆水平井或鉆水平分支井。常規的操作流程是先花費2-3天的時間來鉆領眼,再回填,最后側鉆。通過鉆領眼來確定著陸點。而實時可視決策系統在實際工作中,實時將作業現場的鉆井數據、錄井數據以及隨鉆測井、井眼軌跡等數據同步傳輸到陸地辦公室,供地質油藏專家就這些數據和資料以及生產作業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作出分析判斷,并及時準確作出指導指令。由此降低鉆井作業風險并提高決策準確度和效率,整體提高作業效率和精度。旅大油田通過實時可視決策系統在不鉆領眼的情況下,成功鉆成了4口水平分支井,6口水平井,且井眼軌跡在油層內最佳位置成功著陸。
2.2渤海NB油田實例及分析
渤海NB油田處渤海海域西南端,屬復式鼻狀披覆構造,油田儲層發育不穩定,原油試油產量較低,油水關系復雜,是中海油開發難度最大的油田。為了保證鉆井效果,該油田建立了實時可視決策系統,以技術革新保證鉆井效果。NB油田速度橫向變化大,通過實時可視決策系統對單井和精簡速度的分析,以及追蹤砂體頂面等簡歷的變速度場等數據轉換,通過井點校正后獲得砂體頂面形態圖。并通過一系列的數據誤差調整,環境趨勢修正,隨時準確調整水平井著陸角度等措施,在已鉆的15口水平分支井中有12口未鉆領眼,并控制著陸點平均深度誤差在1.59M,就此節省前期技術投入2000多萬元。實時可視決策系統在渤海NB油田的水平井隨鉆作業中的應用,改善了其鉆井效果。其中大部分水平井未鉆領眼,同樣保證了著陸點的精度;實現了由對水平井的實時跟蹤,提高水平井的油層鉆遇率和產量。節省了油田開發的前期投入資金,提高了油田開發的后期經濟效益。
3結論
實時可視決策系統的建立與應用,不僅實現數據同步傳輸到陸地上,更以圖形數字等形式在陸地辦公室直觀顯示,更能使陸地辦公室實時瀏覽錄井工作現場的圖形界面和數據界面,地質油藏人員能及時與鉆完井作業人員溝通,保證了及時準確做出決策指導指令。實時可視決策系統的應用,改善了鉆井效果,確保了未鉆領眼情況下著陸點的精度,為油田開發節省投資和提高產量。
作者:賈正 單位:中法渤海地質服務有限公司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33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