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談當前基層農機教育的方法
1當前基層農機教育培訓工作的現狀
1.1教學設備陳舊教學手段落后
近年來培訓所用的很多教學設備卻大多是20世紀90年代以前的水平,如手工制作的示教板、掛圖、利用舊機具拆解件制作的教具等。以平南縣農業機械學校為例,近5年除增購2輛多功能拖拉機作教練車外,其他教學設備都沒有更新過。同時,教學手段還是停留在“上理論課—機具實物講解—操作(駕駛)實習”的模式。這些設施條件、教學手段都已經不能適應當前農業機械發展的需要。
1.2教師的知識技能滯后教學水平跟不上
多年來,政府部門對農機培訓機構的建設重視不夠,投入資金不足,加上單位收入來源少、效益差,導致培訓教師很少得到進修學習的機會,不能掌握新型農機具、新技術應用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從而影響培訓教師自身素質和教學水平的提高。
1.3培訓形式單調農民難接受
目前,基層農機教育培訓一般還沿用早時的培訓形式,所有接受培訓的人員被集中到培訓單位進行授課、考試。在當前形勢下,農民的勞作方式有了很大的變化,農業生產項目由以前的單一農作物種植向多元化經濟項目(養殖業、農產品加工業等)發展,農忙之余的空閑時間較少,而上述的培訓形式約束性較大,已經不能適應農民的要求。
1.4農民受訓意識差
組織培訓難筆者所處的地區與廣東省毗鄰,當地農民有到廣東省經濟發達地區打工掙錢的傳統。留在本地務農者,多為年齡較大、文化程度較低的人,他們對知識、技能的需求不強,很多人認為農機具主要進行農田作業,駕駛員沒有必要參加技術培訓,會用就行;他們無視安全生產,忽視機具使用的經濟性。基于農民存在這種意識,很難將他們組織起來集中培訓。
1.5培訓單位資金困難
培訓實施難目前,基層農機培訓機構的收入主要依靠大中型拖拉機駕駛員培訓,而這塊業務隨著市場的變化已逐漸萎縮,政策性培訓或示范項目配套培訓收費很低甚至沒有,教職工的工資福利、補助難以保證;對一些惠農公益性培訓,上級沒有資金下拔的需墊資,培訓工作很難實施,職能得不到充分發揮。
2基層農機教育培訓工作的發展對策
針對上述的基層農機教育培訓工作的現狀,作為農機教育培訓部門必須開拓創新培訓思路,順應社會的發展和市場的變化,探索出發展對策。
2.1提高培訓師資素質改善教學設備
多渠道為教師爭取進修學習機會(進院校、與農機生產廠家進行合作交流等),以開闊他們的視野,增加對現代農機技術發展動向的了解,提高他們的教學水平以及對先進教學手段的運用能力。同時,要淘汰殘舊落后的教學設施設備,添加當前適用的教學設備,如多媒體、電教板、透明模型、電子磁板等,并配置新型的農機具作為教學機具。這樣才能緊跟農機具現代化的步伐,進一步提高教學培訓的質量。
2.2加強相關政策的宣傳
提高農民的受訓意識通過媒體廣泛宣傳農機培訓的法律法規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拖拉機培訓管理辦法》等),并利用農機安全監管活動、農機購置補貼的辦理、“陽光熱線”(當地政府部門宣傳行業政策法規、接受群眾行業監督的一項活動)等活動,宣傳農機培訓的必要性及有效性,提高農民自覺接受培訓的意識。
2.3利用有關項目配套普及農機相關知識
近年來,上級部門每年都會給基層安排一些農機化推廣項目,如2011年的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項目、2012年國家的“萬畝水稻育插秧機械化示范”項目。廣西壯族自治區平南縣農業機械學校利用這些機會,利用項目安排的資金,有效地組織了共13期1300人次的培訓,通過進行水稻生產的栽植、收獲等環節所涉及的水稻插秧機和水稻聯合收割機的安全使用知識、維護保養、操作技術等內容的培訓,從而使水稻生產機械化知識的普及收到明顯的效果。
2.4創新培訓形式注重培訓內容的實用性
基于當前務農人員的勞作狀況、文化素質的差異,農機培訓必須改變以往的培訓形式,方能吸引更多的務農人員來參加。比如采取送培訓下鄉、田間課堂的形式,利用農閑時間,采取實用、直觀的教學方式;考慮學用結合的原則,選取農民在實際生產中適用、實用的知識內容進行培訓,并將農機手在實際使用農機具中遇到的問題作為授課的重點內容。在培訓中,教員帶著問題去授課,學員帶著問題聽課,學用緊密結合,提高培訓的質量及效果。
2.5充分利用基層組織的示范作用
帶動群眾接受培訓村“兩委”、農機專業合作社成員、農機大戶人員等基層組織人員有著較好的文化基礎,不僅對農機具常識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對學習相關知識技能有著相當高的求知欲,因而能比較容易地把他們組織起來。培訓機構就應充分調動起這些人的積極性,把他們組織起來集中進行農機相關知識培訓,使他們能比較系統地掌握各種類型農機具的安全操作技能、維護保養常識,具備一定的農機具維修能力;在培訓過程中,培養他們能把自己掌握的知識技能傳授給他人的能力。這樣,這些人員不僅自己的技能得到提高,而且能吸引、帶動周圍的農機手參與培訓或得到間接培訓,從而能提高更多農機手的技能和素質。
2.6與經銷商、生產廠家合作減少培訓資金的開支
如今,很多的農機經銷商、生產廠家在農機銷售旺季組織新產品、新技術的展示、促銷,培訓機構可以抓住這個時機,與進行展示、促銷的技術人員配合,開展對這些農機具使用知識的培訓。通過這樣的合作,既可以推動農機培訓工作的開展,又可對新產品、新技術進行推廣,還可以減少培訓的開支(培訓資料、新產品機具的租賃等費用的支出),達到一個多方共贏的效果。
作者:毛仲波 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平南縣農業機械學校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33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