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研究
一、計算機專業中高職銜接中存在的問題
1.人才培養目標銜接問題
中職與高職本來是屬于同一類型的教育,本就應該是一個整體,不應該分家。應該保證絕大多數中職畢業生只要愿意都能夠進入高職進行理論與實踐的進一步學習。而目前高職的人才培養方案多針對于普通高中畢業生,人才培養定位不清晰,有些專業課程方面的訓練還沒有中職做的好,然而中職不收學費,高職還有高昂的費用,導致學生寧可邊就業邊學習,也不愿到高職繼續深造。
2.專業與課程銜接問題
中高職專業設置各自為政,互相沒有溝通和協調。學生很可能中職學習藝術設計這個專業,但是想繼續深造卻在高職找不到對口專業。或者有的找到了對口或相近專業,但是課程的設置與中職重復,甚至沒有中職做的好,沒有形成中職高職一體化模式,沒有達到中職打下職業基礎,高職提升引領職業未來的效果,反而造成資源浪費,質量不保。
二、計算機專業中高職銜接的對策研究
1.建立系統化的可實施的中高職銜接機制
中高職的有效銜接是實現職業教育終身化的一個重要體現。不管是中職教育還是高職教育都不是終結性教育,因此國家、地方,需要站在職業教育終身學習的角度系統化的對中高職進行頂層設計。打破中高職各自為政的局面,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更寬泛的升學途徑。建立更加完善的職業生涯指導機制。
2.招生考試制度的完善
高等職業教育必須轉變觀念,它應該是為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服務的,為中職學生提高職業競爭力服務的,而不是精英教育,培養的是職業人才,而不是學者。因此在招生制度上應更偏重中職學生,給他們提供跟適合他們的招生考試制度,在考試科目上要更多的體現職業性,一方面考察文化課的基礎,另一方面考查專業課的基礎能力,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專業選擇,讓更多的中職學生有機會提升自己的學歷和職業能力。
3.課程設置體現連貫性和發展性
統一的課程標準是構建課程體系銜接的核心。中高職課程不僅僅是累積,要在制定時避免重復,既要體現課程的連貫性又要拓寬、加深內容,實現課程內容的順序性、連貫性、整體性。計算機方面中有些專業,例如藝術設計,需要學生有藝術、繪畫、攝影、文學、消費心理學、營銷學等多方面素養,因此這類專業可以多開設一些選修課,比如藝術鑒賞、電影評析、文案設計等,開拓學生思路,打開學生視野,為社會培養具有多方面綜合素養的就業者。另外,如游戲與動漫設計專業,這個專業的就業崗位有三維動畫設計師、二維動畫設計師、后期特效師等很多細分。但是學生在中職期間由于學生美術功底差,學制短,在短時間內培養專業的設計師是很困難的,那么在這個專業的課程制定上更要科學的考慮學生更夠達到的標準,在中職期間培養寬泛的專業基礎,讓中職畢業的學生可以從事動漫專業中的描線、上色等基礎性工作。在高職期間提高專業技能,細化職業分工,達到設計師的標準。
4.拓寬中高職銜接接口
中高職的銜接絕對不止是學歷的銜接,而應該是課程、理論知識、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等的銜接和提升。因此要拓寬中高職銜接的接口,不應和普通高中生考大學的模式一致,應更有職業特色。課程設置可以制定出統一的中高職課程目錄,比如計算機藝術設計專業中的平面設計這門課在中職可以把海報、包裝、書籍裝幀等融匯都一起,講設計的共性和設計方法、理念,到了高職可以把這門課中每部分細分出來,進行強化和個性設計。這樣,既能讓中職畢業直接就業的學生學會,也能讓繼續上高職的學生在會的基礎上有更高的提升。可實行互相承認學分,在一門課需要達到的學分中,不管在中職修還是高職修的,只要總學分夠了就可以。注重職業資格證書的不斷提升,提高他們的職業競爭力。
5.中高職建立校企合作機制,有效提高就業
職業院校、職業教育行政部門要大力支持,引進行業企業進行校企合作,有效的保障學生學習的職業性,以達到職業標準作為職業教育的基本原則,通過企業制定在中職階段學生需要達到哪些技能標準,在高職階段應達到哪些技能標準,讓學校和學生都明確自己的目標,并且根據自己的職業意向可以選擇中職后就業還是繼續學習,避免了盲目選擇。通過合作,讓一些達到要求的學生進入企業實習和工作,提高職業學校的就業渠道。
作者:李穎 單位:大連計算機學校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35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