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幸福綠色經濟論文
一、關注人的幸福是經濟發展的本來目標
資源配置應該是財富快速增長的途徑,但從規范分析的角度來看,則有可能不同集團之間在利益分配上是存在分歧的。在分歧之中只有通過利益博弈的公共選擇實現新的資源組合,而實現的也許不是使財富最快速增長的組合,卻可能是社會幸福指數較高的組合或一部分弱勢人群痛苦指數得到有效降低的組合。追求人的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精華。人的全面自由的發展,是以人的快樂幸福為基礎的。試想,如果一個人不快樂幸福,處在痛苦之中,又怎么能全面發展呢?正因為快樂幸福是人類文明發展的趨勢,那么當前中國要推進的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就更應順應人類文明發展的基本理念。從理論角度來看,以人的快樂幸福為本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一項基本原則,追求人的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價值取向。雖然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還不可能完全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但我們通過研究“幸福指數”,可以為經濟決策提供新思路、新視角,可以了解什么才是全民最希望解決的問題,可以方便我們找出主要矛盾并按輕重緩急來解決,為我國認識非經濟因素對可持續發展的影響,提供一個重要的分析工具,并在此基礎之上,改進我們現有的發展模式,走綠色經濟發展道路。正是在追求人快樂幸福的發展背景下,我們順應進步潮流,及時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觀。和諧社會,這正是一種“快樂幸?!钡淖非?,在追求GDP不斷增長的同時,追求綠色經濟,是人類社會的全面可持續發展的必然。
二、綠色經濟美麗中國的新境界
綠色經濟包含著豐富的生態文明理念,是對傳統現代化過程批判反思的結果。它強調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尊重和親近自然,其核心價值觀念是和諧,蘊含著把水凈、天藍、地綠的美好家園留給子孫后代的責任,是中國傳統“天人合一”思想的現代轉換。千萬年來,在與自然的斗爭和相處中,人類經歷了被動地為自然所支配,到逐漸了解和熟悉自然、利用和征服自然,以及最終認識到保護自然的全過程。由自然的奴隸變成自然的主人,從畏懼自然到人定勝天,從無視自然到敬畏自然,人與自然的關系反反復復,幾經位移與變遷,終于認識到:人與自然必須和諧相處,沒有大自然庇佑,人類社會的發展終將走向末路;破壞自然環境就無疑是毀滅人類自己的未來,大自然是人類生存的依托,是人類永遠的家園。所以,發展綠色經濟是欣賞和愛護自然,贊美和保護自然,是人類社會永續發展的實踐基礎,也是人類的情感基石。黨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既是總結人類與自然相處的歷史經驗教訓,更是中國傳統文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時代性闡釋。綠色經濟是實現美麗中國的新境界。
三、綠色經濟是實現快樂幸福的必然選擇
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本目標,既包括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更包括對人類生活質量提高的追求。然而,以自然資源系統遭受嚴重破壞和以環境污染為代價的傳統經濟模式下的經濟增長,僅僅滿足了少數區域人或當代人的物質利益需求,往往忽略了其他欠發達區域人或后代人的生存需要,將全人類或子孫后代的資源、環境用以滿足部分當代人的物質上的奢侈,這是極端不公平的。而綠色經濟發展方式通過對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對環境的生態保護,能夠最大程度地提高自然資源的利用率和環境自凈能力,從理論上而言,可以同時兼顧當代人之間的區域利益平衡,以及當代人和后代人的代際利益平衡。傳統的經濟發展方式由于重資本而輕勞動,重GDP、重財富的增長而輕人的全面自由發展,所造成的消極后果已日益凸顯。無可否認,在經濟發展水平很低的情況下,收入增加能相應帶來一定的快樂幸福,然而,當人均GDP達到一定水平(比如3000-5000美元)以后,快樂幸福感并不一定隨收入增加而相應增加。一方面,收入的提高,期望值也在提高,相互抵消;另一方面,像環保這樣的公共物品,不是個人能夠改善的,若由個人選擇,幾乎人人都選擇多賺錢、然后多消費,最后就造成了多污染,結果誰都不快樂。有許多東西比GDP更重要,正如這樣的統計數據——新加坡的人均國民收入是印度的82.4倍,折合為實際購買力為16.4倍,但是兩個國家的人均快樂幸福卻是相近的。由此說明,并不是國民財富越多,人們的精神就一定快樂幸福。收入(財富)對快樂幸福的影響是相對的,收入(財富)的增加也可能意味著交通擁擠、噪音、污染等導致負性情感的過激事件的增加,這可以解釋為某些國家或地區的GDP在增長后,但人們并不快樂幸福的原因。我們可以這樣想象,當社會經濟發達到一定程度時,絕大多數人都開始消費私家小汽車。如果人人都忽視環保,那么人們就將不得不面對:下面是寸步難行的交通堵塞,上面是黑色的、渾濁的空氣籠罩,中間是煩雜的噪音污染和頻繁的交通事故這樣的社會病態。也許擁有了小汽車的個人擁有了眼前的、短暫的快樂幸福,但是從集體的、長遠的利益看,我們卻付出了更大的代價。
與人類健康狀況直接或者間接相關的指標包括:預期壽命、性格、消費結構、人均醫生數、人口增長率、國民體育運動狀況等,這些指標都與人類健康有著很密切的關系。談到健康,每個人第一反應就是身體素質如何、是否有病、預期壽命長短。在所有這些健康狀況指標中,預期壽命的確是衡量快樂幸福的最高指標。而與預期壽命緊密相連的很重要的一項就是飲食狀況,人類的“吃”對于快樂幸福的影響系數很大。因此,食品安全、食品質量將是影響人類健康的關鍵因素。如今市面上很多食品都是經過質量檢測的,是合格的,但是從“綠色”上來考量,很多食品那就“不合格”了。隨著化肥、農藥施用量的增加,綠色農產品覆蓋率已越來越低;大量的人工飼料飼養家禽、家畜,使得類似“土雞”、“土雞蛋”樣的食品幾乎從市場上消失;食品加工企業在產品中色素的添加、防腐劑的使用等等原因,導致人們消費原滋原味的綠色食品的可能性越來越小。所有這樣的問題都變得越來越緊迫,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強化全民綠色意識,已成為人類追求健康的必然選擇。要想增加預期壽命,要想更健康,人類不得不回歸自然,走綠色路線,為人的——“鐵”提供綠色的飯——“鋼”。
綠色經濟可視為環境友好型經濟,“綠色”意味著人類經濟行為將受到環境保護與生態平衡的約束,發展綠色經濟目的是向人們提供無公害、無污染的勞務或產品,以讓人們喝上清潔的水、呼吸上清新的空氣。人類追求極致的目標就是快樂幸福,要實現永久性的、最大化的快樂幸福就必然要通過發展綠色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人們消費的目的是追求快樂避免痛苦,但如果我們盲目地生產,盲目地消費,缺乏“綠色意識”,忽視環境、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那么我們的生產和消費,有一天帶來的卻是沒有得到幸福,而是自己為自己的幸福挖掘了一個墳墓。常言道“健康是?!?,沒有健康談其他的一切都將無能為力。因此,健康與否,對于每個人尤其是老年人來說將直接影響其快樂幸福指數的大小。而且隨著年齡的增大,健康對快樂與否的影響越來越明顯。綠色食品能給人們帶來健康,人類要追求快樂幸福避免痛苦,生產和消費綠色食品是最佳途徑,我們應努力建設以綠色為特征的經濟體系和居民消費模式,建立一套完整的“環(境)安(全)?。担‥SH)”機制。在這種機制下,“那么,消費就必然包括陽光、空氣等在內的廣義消費而絕非僅僅是商品與勞務的狹義消費,生態、環境就應當受到非常的重視,因為它具有人類命根的意義”。人類社會的發展必將走向綠色世界的一天,因為只有綠色才環保、才健康、才真正快樂幸福。
四、結語
總之,發展綠色經濟是為了使人類精神快樂幸福最大化、持久化,這恰恰是社會經濟發展所追求的核心思想,綠色經濟的發展是人類取得快樂幸福的必然途徑,幸福要通過綠色的發展來實現,發展綠色經濟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人類追尋幸福的終極選擇。
作者:龔鳳群 單位:中共桂林市委黨校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40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