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轉政策下的農業旅游論文
一、相關概念
根據國家旅游局2002年頒發的《全國工農業旅游示范點檢查標準(試行)》,所謂農業旅游,是指以農業生產過程、農村風貌、農民勞動和生活場景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活動。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相關農業政策的出臺,農業生產也出現了新的特征,農業旅游的范疇和內涵亦得到了進一步的豐富。筆者認為,以農業的現代化生產和傳統生產、新型社區與古村落為本底形成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吸引人們進行農業景觀觀賞、農事活動體驗、農業科普教育、生態休閑保健等活動的特殊旅游形式。
二、現代農業旅游現狀
(一)經營和開發主體特征
1、個體經營
從最初的農家樂到現在的現代農業旅游,在自家的地塊或承包鄰居的土地所進行的個體經營始終占據著一定的地位。但是由于個體經營的主體直接由農民轉變為農業旅游服務者,形成了經營者素質參差不齊的現象長期存在;又由于農民個體投資的資金限制,形成了短視和硬件設施高低不一的現象長期存在;再由于農民生活習慣與城市居民的差異客觀存在,造成了飲食安全隱患現象長期存在。
2、涉農企業
由那些以種植、養殖、農業科技、農業服務等經營范圍的涉農企業,借助生產設施、科技展示等開展農業旅游活動,以豐富企業經營門類、延長產業鏈條、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擴大企業的影響力、塑造企業的新形象而開展的現代農業活動。企業具備一定的資金,依托農業大景觀、農業科技開展的現代農業旅游活動體現出經營規模大、接待能力相對個體經營有顯著提高;注重基礎設施的投入與項目更新,滿足人們對現代農業旅游的需要;經營管理企業化、標準化運作;近些年涉農企業開發的農業旅游景區發展勢頭迅猛。
3、非農企業
非農企業是指那些原本從事其他行業的企業,通過土地流轉實現企業的轉型,或作為企業科技與生產的轉化基地;或為企業相對安全的食品和畜禽產品;或作為企業內部培訓和接待的基地等。目前來看涉足的企業有,能源類企業、房地產企業、旅游企業、礦產行業等,這些企業的投資一般都比較大,注重現代農業旅游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品味塑造。
(二)現狀
1、市場需求旺盛
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都市人群的工作壓力持續增加、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引發了人們對于原生態農業環境的向往,促使人們將旅游目的地轉向農村以實現與大自然良性生態的互動目標,同時伴隨新型社區建設進程的加快,農民生活方式、生活品味的提高也同樣向往現代的農業旅游形式,實現在家門口即可旅游的模式,農業旅游的全面發展市場需求旺盛。
2、市場定位模糊
農業旅游由最初的農家樂、漁家樂在長三角地區出現,蛻變到融入現代農業科技、現代生態休閑、鄉村文化景觀等多元一體的旅游形式。由于發展歷史的限制及原有發展經驗的制約,農業旅游的定位還局限于都市區人群,未把農業旅游提升到區域旅游的發展潮流中,未能在區域旅游發展的潮流中獲得明確的市場份額;加之投資主體的差異,形成了區域間相互模仿、惡性競爭的局面,缺乏明確的觀光休娛樂型、科普教育型、休閑度假型等形式的農業旅游定位。
3、景觀同質性嚴重
農業旅游的發展基礎由原本的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農業大景觀、鄉村文化為基礎,區域內的景觀本底差異較小,不同經營主體在開發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產生了景觀的同質性,加之早期的農業旅游發展缺失統一系統的規劃和規范,造成了區域景觀的同質性嚴重。4、項目單一與文化深挖不夠。現代農業旅游是傳統農業、現代農業與現代旅游業結合的時尚產物,其實質是具有農業生態休閑、傳統與現代娛樂和求知功能的生態、文化科普旅游。應該展現鄉村文化休閑的體驗項目;開發符合現代人需求的娛樂項目;符合都市人群保健養生的生態項目;建設滿足都市人群生活習慣的基礎設施,從設施建設到項目設計上既體現農味又不失品味。
三、發展對策制約
現代農業旅游發展的主要因素有土地的權屬問題、投資資金來源、從業人員的來源、專業的規劃設計、相關政策的支撐等方面。
(一)引導個體經營為主的家庭特色農場建設
個體經營是農業旅游發展的最初形式,在現代農業旅游的發展中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但也存在不少的弊端,比如,由于經營者的局限性,早期的農業旅游呈現出相互模仿,惡性競爭,開發檔次不高、欺客宰客的現象嚴重。建立統一的監管體制,合理規劃布局,引導個體經營者按照規范進行基礎設施的建設;打通資金投入渠道,采取銀行優惠貸款政策與民間合法融資渠道,豐富現代農業旅游的投資、融資模式,推動差異明顯,精致化的家庭農場建設,推進現代農業旅游的發展。
(二)推進涉農企業農業生產與特色產業園建設
涉農企業是推進現代農業規范化、標準化發展的重要力量。涉農企業有資金的積累,并在種植養殖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思路開闊,引入高科技進行農業生產的意愿強烈,并以獨立法人的優勢投入到現代農業旅游體現的建設中。通過建立農業機農業旅游的專項扶持資金及項目支持,引導涉農企業依托已有的生產規模和格局進行現代農業旅游項目的更新和升級,形成既實現高科技農業的生產效益,又能在現代農業旅游體系中得到進一步的效益擴大化,形成各具特色的農業生態產業園,拉長純農業生產的經濟鏈條。
(三)打造非農企業農業生態文化主題園建設
目前,涉足現代農業旅游的行業有,能源類行業、房地產行業、旅游行業、教育行業、礦產行業等,這些行業的涉足,既帶來了先進的管理經驗,又具備雄厚的資金基礎,為現代農業旅游的長足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能源類行業和礦產行業在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控下,為了實現企業轉型、產業戰略布局和企業內部的培訓基地建設,爭相進行農業生態文化主題園的建設。執行嚴格的土地政策和規范化的設計標準,指導這類農業生態文化主題園的建設。旅游行業在旅游產業的激烈競爭背景下,需要進行實體景區的建設來豐富和提升旅游產品體系,制定合理的規劃引導旅游行業涉足的農業生態文化園向旅游產品的縱深發展。教育行業服務的學生群體食品安全問題尤為突出,為了保障飲食安全,提供自產自銷的農產品,既降低成本又保障安全的有效措施,目前教育行業涉足農業生態文化主題園的建設也紛紛出現。農業生態文化主題園不僅可以作為學生的實踐基地,還可成為學生的第二課堂,也是未來教育方式、模式的轉變的特殊需要。
作者:鮑春裕 單位:河南農業大學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43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