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液自動配液拱架機器人機械結構論文
1染液自動配液系統主體結構設計
按照移液管夾持手的工作流程,要求夾持手到達母液瓶位置下降,下夾持手夾持住母液瓶里的吸管,上夾持手夾持住活塞吸取一定的母液,然后帶動吸管整體上移到脫離母液瓶,移動到計量區,夾持手推動吸管活塞將母液按配方劑量注入到染料瓶里,然后回到母液區,將吸管放回到的原來的位置。手爪通常是由手指、傳動機構和驅動機構組成,其結構要根據作業對象的大小形狀和位姿等幾何條件以及重量、硬度、表面質量等物理條件來綜合考慮,同時還要考慮手爪與被抓物體接觸后產生的約束和自由度等問題。設計擺動式夾持器,夾持手左右手爪為對稱結構,由兩個氣缸驅動帶動連桿機構將移液管夾持住。將活塞連桿手爪和移液管外殼手爪設計為一體,當氣缸動作時兩個手爪同時動作,方便快捷。在工作的時候手指只有兩個工作位置,采用氣壓驅動能夠快速達到工作位置,節約時間。夾持手結構簡圖如圖4所示。圖5為夾持手實物照片。
2柔性同步帶驅動定位動態分析
在該系統中,電機的運動通過同步帶傳輸到移動裝置。在嚙合齒之間必須有足夠的間隙,以確保運動的流暢,沒有干涉,但這種間隙的存在導致滯后現象的產生和噪音。當運動方向改變時,在外部激勵支配下動力傳輸齒產生脫離和微小滑移。這一現象的結果是帶慢慢滑移直到下一對齒進入嚙合。mxfxFFfc21sgn()(1)fc代表移動載荷的庫侖摩擦力,在同步帶與帶輪齒嚙合中有彈性變形,因此在同步帶上產生附加的張緊力差值Δf,其大小與指同步帶和帶輪齒之間的齒側隙及齒的剛度等有關。在同步帶兩側的張緊力變為:2211FFFFFF(2)這里F0是作用在帶上的載荷或預緊力。在帶上的附加力(12F與F)全是非負量。預緊力大小決定帶的承載能力。帶的張力之間的關系滿足柔韌體歐拉公式[5]:()1212ueFFFFFF(3)式中,α為帶輪的包角,由于同步帶傳動比i=1,所以α=π;(u)為動態摩擦系數,其依賴帶輪和帶之間的相對圓周速度,u為相對滑動速度。因為帶的總體長度不應有變化,則根據變形協調條件,帶緊邊長度的變化量與松邊長度變化量應該相等。AEFLxAEF(LLx)()2010Δ+=Δ(4)式中,A為帶截面面積,E為帶彈性模量。將式(2)~式(4)聯立解出:()(1)()000012LxLLxFLLxLxFF++++Δ+Δ=γγ(5)()(1)sgn()0021LxLLxFLmxfxFFfc(6)動態系統可以用式(6)進行描述。上述同步帶驅動裝置的運動動態模型,可用于運動控制系統的設計。
3試驗測量裝置
柔性同步帶定位系統的運動誤差特性,彈性變形的影響和間隙的影響,對于彈性變形所引起的誤差,文獻[6]采用兩個編碼器分別測量主動輪和從動輪轉速。為精確控制移動負載的加速或減速,本試驗裝置采用線性坐標測量裝置(CMM),結合高分辨率刻線尺搭建模型來驗證模型預期的性能。在系統中使用了常規的控制器PC104PMAC卡,為確定傳動系統引起的位置誤差,采用位置測量的基本旋轉編碼器(PE)以和高分辨率刻線尺(LS)的測量結果進行對比。控制電機速度按照梯形路徑輸入,疊加獲得定位誤差圖形(ΔX=XLS-XPE)。ΔX包含與支承元件(如抗摩軸承、軸承軸)等相關的幾何和運動誤差,如前所述定位誤差具有延時滯后的特點,具有相當的重復性,在文獻[7]中也介紹了這個特性。
4結束語
由于染液自動配液系統工作區域較大,工作頭的運動為點對點形式,對精度和效率的要求高,要求小的沖擊或殘余振動,故采用拱架機器人作為主體結構,為補償同步帶定位誤差,建立定位系統的物理模型,并搭建試驗裝置測量定位誤差,為更好的設計控制系統提供依據。
作者:趙鎮宏 蔣秀明 單位:天津工業大學 機械工程學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43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