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經濟耦合協調虛擬經濟論文
1耦合評價模型
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是辯證統一的關系,二者在規模上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一方面實體經濟決定虛擬經濟的產生,實體經濟的發展影響虛擬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虛擬經濟的發展是實體經濟發展的反映,二者具有顯著的“溢出效應”。從長遠看,二者是相互促進的良性關系,但是一定程度上的背離也是市場經濟規律作用下的產物。本文基于實體經濟與虛擬偶和協調的視角,以反映二者耦合程度的耦合度為指標構建二者之間獨立的耦合系統。假設存在m個獨立又相互關聯的系統ui(i=1,2,…,m)和uj(j=1,2,…,m),則多個系統的耦合度模型可以表示為C2=n([u1×u2×……×un)/Π(ui+uj)]1/n(1)當我們將條件限定為兩個系統,則此時兩系統的耦合度模型可以寫為:C2=2({u1×u2)×/([u1+u2)(u1+u2)]}(2)兩個系統之間存在正向和負向兩種關系,則進一步模型可以寫為:C2=u1×u22姨(/u1×u2),u1+u2>0-u1×u22姨(/u1×u2),u1+u2<姨0,C2[0,1](3)C2即是最終得到的耦合度指數,其值位于0~1之間。當值趨向于1時,則表明二者在實體經濟促進虛擬經濟發展的前提下協同發展,反之,虛擬經濟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當值趨向于0時,則意味著兩個經濟系統之間發展失調。為了使指標度量更加具體,我們在耦合度指標的基礎上進一步構建發展評價指數和耦合協調度兩個指標:U1+βU2D=姨CTD'=exp(-1D)(4)其中,C是根據式(1)、(2)、(3)得出的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耦合度,T表示實體經濟或者虛擬經濟的單獨發展評價指數。D'為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耦合協調度,這一指標是在耦合度指標基礎上的細化,其指標值涵蓋了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相互狀態,從極度失調到極度協調,共10個等級的耦合狀態。
2測算結果及分析
根據第一部分構建的評價模型選擇指標體系和相關數據。根據第一部分構建的評價模型選擇指標體系和相關數據。衡量實體經濟發展的指標主要是第一產業產值、第二產業主要是建筑業、工業等行業的產值以及第三產業產值,而虛擬經濟的度量指標則與金融密切相關,如金融相關率、資本投入量、金融規模以及金融效率等。其中,資本投入量用固定資產投資與GDP之比表示,反映固定資產投資占GDP的比重對實體經濟增長產生的影響;金融規模以巴南區所有金融機構貸款余額/區域實際GDP;金融結構以所有金融機構對企業貸款余額/所有金融機構貸款余額來表示;金融效率以貸款余額/存款余額來表示數據來源自《重慶市統計年鑒》和重慶市巴南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00年的0.2903逐漸上升至2013年的0.5809說明實體經濟與實體經濟耦合發展程度提升,二者出現良性耦合,即實體經濟是虛擬經濟發展的基礎,虛擬經濟則反哺實體經濟。雖然至2013年兩個系統的耦合協調度仍然不算太高,為0.5809,但總體上漸入佳境。進一步具體觀察,兩個系統各自的發展指數評價,可以發現其走勢表現為波浪狀起伏,兩者的缺口逐漸縮小。尤其是自2007年之后,虛擬經濟系統在兩個系統的耦合關系中表現出較突出的作用,促進了兩者的協調性。巴南區作為重慶主城九區之一,是重要的裝備制造業、汽摩制造基地和公路物流基地?!笆晃濉逼陂g經濟發展呈現出速度加快、總量擴大,工業化快速推進,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08.7億元,年均增長16.6%。雖然巴南區的第一產業占有相當比重,但第二產業在實體經濟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經濟社會處于快速轉型中,產業結構轉型、新型城鎮化對金融資本產生了巨大的需求,為金融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了重大機遇。但與此同時,從評價結果也可以發現,樣本期間巴南區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之間的耦合協調度仍然偏低。原因在于,巴南區整體經濟總量仍然偏小,產業結構仍然不盡合理,第二產業中過分依賴于汽摩產業、城鄉二元經濟鴻溝仍然顯著,金融機構總量相對匱乏,金融資源配置不合理,農村金融體系不夠健全,農村金融抑制現象比較嚴重,金融輻射力極其有限,金融中介鏈條不夠完善,導致金融資本流入實體產業仍然存在障礙,需要進一步掃清。
3結論與對策建議
面對當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必須認識到只有堅定不移地致力于實體經濟發展,才能促進巴南總體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才能在復雜的經濟環境中擁有核心競爭力和抵御各類危機的根本實力。首先,實體經濟是社會生產力的集中表現,是社會財富創造的本源。實體經濟的發展為民生的保障、國民素質的提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以及社會穩定等方面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其次,實體經濟是虛擬經濟發展的動力。數據顯示,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是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關系。實體經濟決定虛擬經濟的產生,而落后的、超前的虛擬經濟都會阻礙實體經濟的發展,而與實體經濟相協調的虛擬經濟的發展為實體經濟的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因此,要在增強實體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的前提下實現二者的耦合協調發展。最后,實體經濟的發展在緩解就業壓力、維護社會穩定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著名的蓋洛普理論主張,就業問題將會衍生到社會生活中,即失業人數增加,亦即待就業人數增加,以稅收占主導的國家財政收入減少,隨之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將會嚴重影響一國的整體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梢姡罅Πl展實體經濟將是各國政府解決就業問題的必經之路。
作者:李濤 楊雪程 單位:重慶理工大學會計學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43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