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發展休閑農業論文
1海口休閑農業發展現狀
1.1海口休閑農業需求現狀
除本地居民外,海口還有眾多的外地游客,旅游收入快速增長,構成了與國內其他城市休閑農業不太相同的市場需求。越來越多的外地游客在海口旅游期間,除觀光之外,還希望度假休閑。因此,對海口的餐飲休閑、體育休閑及其他的文化休閑有很大的需求。特別是多次來海口的游客,已經轉向深度的休閑需求。還有很多候鳥式外地游客,在海口停留期間,對于居住環境、休閑餐飲、文化休閑等有很大需求
1.2海口休閑農業供給現狀
1.2.1休閑農業點不斷增多,布局合理根據2013年海口統計年鑒的數據,截止2012年,海口有休閑農業園區52家,投入運營的有23家。其中屬于省級休閑農業示范點的有18家,接待體驗者約10萬人。在休閑農業景點直接從業的人員有3000余人,從事與休閑農業相關的二三產業從業人員約6000人。海口的24個鎮幾乎都有鄉村休閑點的分布,此外海口還先后推出了2批旅游名村。目前,在海口的西部,有羊山公園、南海休閑農莊、海南現代農業展示示范園、石山文化生態園、海口綠楓莊、火山泉休閑農莊等休閑農業點,已經初步形成了一條城郊休閑農業產業帶;在東部有東寨港紅樹林、演豐鎮主題公園、三江鳳生香草園、星輝休閑農業示范基地等,以濱海原生態與特色風味為主;在海口的中部和南部,休閑農業點主要有田心村、紅旗本立村,三門坡鎮龍鱗村、加樂湖休閑農業產業園、龍聯村休閑農業產業園等,中南部以紅色體驗與生態農業為主。
1.2.2休閑產品類型多樣,吸引力強海口擁有獨特的熱帶農業資源,因而形成了多樣的休閑產品類型。海口的休閑農業產品類型有生態觀光型、采摘垂釣型、休閑度假型、科技示范型等。首先是生態觀光型,以東寨港紅樹林最為典型,人們在享受綠色的同時也接受生態教育。其次是采摘垂釣型,以海口綠楓莊場、鄉村釣魚臺等為代表,體驗性強,吸引了一定的都市客源。第三是休閑度假型,這一類型主要依托田園、河流、湖泊等自然景觀,形成具有鄉村特色的度假農莊,如三門坡龍連休閑農業園、甲子東坡農莊等。第四是科技示范型,如海南現代農業展示示范園,兼具科普教育和欣賞體驗功能。
1.2.3休閑農業節慶活動從無到有,日漸豐富早在2007年,海口秀英區就舉辦了首屆荔枝文化節。2010年海口舉辦了第一屆荔枝交易會暨荔枝文化節,到目前已經成功舉辦四屆,成為海口市一張新的名片。荔枝文化節的舉辦,宣傳了海口的永興、三門坡等荔枝產地,為這些地方的休閑農業進行了很好的廣告宣傳。除荔枝外,海口還有眾多的熱帶水果,如龍眼、蓮霧、火龍果、楊桃、紅毛丹等等,其上市時間略有差別,也會有不同規模和程度的采摘和慶祝活動。以荔枝節為首的農業節慶活動,影響力大,互動性強,提升了當地休閑農業的知名度,擴大了休閑農業的客源市場,促進了休閑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1.3休閑農業管理現狀
盡管海口市休閑農業發展迅速,但是由于其起步晚,政府相關管理還不很到位。在休閑農業開發中出現了“諸如隨意處置生活垃圾、環境污染嚴重的問題;更有隨意壓低農民用工和農產品價格,侵犯農民利益等經營管理問題;各景點之間獨自規劃發展,缺乏有效的溝通和交流等”。盡管在2010年海口已成立了海南省首個休閑農業協會,但至今海口休閑農業的行業管理還沒有真正進行。對單個的休閑農業企業而言,其經營管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由于海口的休閑農業大多散、弱、小,其經營管理者缺乏相應的專業知識,往往只注重對資源的利用,注重經濟利益,缺乏長遠的發展目光,管理行為短視而不專業。
2海口休閑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2.1客源時間較為集中
客源時間較為集中這一問題幾乎是中國休閑農業共性的問題。由于休閑農業的客源主體是城市居民,因此整體上看,休閑農業的客源時間多集中在節假日和雙休日,平時很多休閑農業點幾乎無人。盡管很多的休閑農業場所在工作日也進行了一些價格促銷,但收效不大。這種客源時間較為集中的現象帶來的問題,是休閑農業設施設備在節假日和周末超負荷行,但在淡季卻是資源大量閑置。
2.2休閑農業產業鏈條不完善
海口休閑農業產業鏈條不完善,在前期的休閑農業開發方面缺乏規劃,在休閑農業經營中缺乏參與性和互動性的項目。海口的休閑農業經營仍然比較單一粗放,游客去不同的休閑農業點,從事的活動大多雷同,多為住宿、打牌、釣魚等,傳統的旅游六要素當中的娛樂和購物所占比例更是很低。同時,有很多的休閑農業點客人往往當天往返,過夜游客不多。眾多周知,休閑農業是“以農業為基礎,以休閑為目的,以服務為手段,以城市游客為目標,農業和旅游業相結合,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相結合的產業”。作為以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和游憩服務業三級產業相結合的農業企業,目前海口的休閑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還遠遠不夠。
2.3從業人員素質與休閑農業產業發展不匹配
縱觀海口的休閑農業的經營,多數為農戶個體或者鄉村組織起來合營的模式,其從業人員都為農民,他們大多數的素質不高,缺乏相應的專業知識。盡管主觀上他們想把自己的休閑農業做大做強,但客觀上由于自身素質的缺陷而影響了休閑農業的發展。還有少數由公司獨立開發或由公司與農戶合營的休閑農業點,在從業人員中雖有一定的非農民,但從整體上來看,他們的素質也不容樂觀。由于此類休閑農業經營公司大多規模不大,且地點遠離海口的城市中心,難以吸引高學歷和有一定專業知識的人才。因此,海口休閑農業從業人員素質與休閑產業發展嚴重不匹配,這將成為今后休閑農業發展必須關注和解決的問題。
2.4休閑農業產品同質化嚴重
在海口現有的已投入運營的休閑農業場所中,產品功能較為單一,大多只提供娛樂、餐飲和簡單的觀光活動。就娛樂而言,每個休閑農業點都有麻將棋牌之類,跟城市的此類場所并無二樣。就餐飲而言,多數也比較雷同,沒有自身鮮明的特色。因此游客去了一家就不會愿意去第二家,同時一般也不會成為回頭客。眾所周知,休閑農業產品本身是核心吸引力,在產品雷同的情況下,休閑農業企業的吸引力就會下降。這種同質化的產品難以滿足游客的需求,更會影響休閑農業的進一步發展。
3促進海口休閑農業轉型升級的對策
3.1加強宏觀調控,完善休閑農業推進機制
休閑農業是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相結合的新型產業,對于農村、農民和農業具有重要的意義,對于地區經濟的發展也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政府必須介入休閑農業產業的發展。首先,政府要合理布局,科學地編制休閑農業發展規劃;在基礎設施、資金投入、人員等方面保障休閑農業產業的發展,建立休閑農業的推進機制。其次,要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繼續推進休閑農業示范點建設,進一步扶持一批核心競爭力強的企業,提升海口休閑產業競爭力。第三,要充分利用政府組織和相關協會平臺,如海口市農委、海口市休閑農業協會、海口市旅游委等機構,加強橫向合作,推進休閑農業產學研的研究,為休閑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參考建議。
3.2完善休閑產業鏈,加快休閑農業與其他相關
產業的融合發展海口的休閑農業仍處于起步階段,休閑農業產業鏈條亟待完善。以海口幾個休閑農業場所的荔枝采摘為例,多數場所都是在做荔枝“產后”的產品,如荔枝采摘、荔枝文化節等,但在荔枝的產前和產中階段的很多環節多被忽視,導致休閑農業產業鏈條過短。更為重要的是,休閑農業是關聯性很強的產業,在休閑農業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與其他相關產業融合發展,例如通過舉辦與休閑農業相關的節慶活動,帶動休閑產品的消費;通過舉辦民俗文化展示和民俗文化紀念品的開發,進一步保護和推動當地的文化;通過與信息技術的融合,實現休閑農業在營銷、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等。
3.3從文化和服務入手,提升休閑農業發展的軟實力
海口的休閑農業資源獨特而豐富,氣候優越,全年可開展休閑農業旅游活動。與國內其他地方的休閑農業發展相比,文化和服務成為海口休閑農業旅游發展的短板。從文化方面來看,對鄉村的飲食、住宿、交通、建筑、民俗等文化挖掘不夠。以海口羊山地區為例,這里的民風古樸,建筑奇特,文化資源優勢明顯,但周邊的休閑農業點卻沒有很好地發掘這些資源,而是一味地照搬別地的模式,忽略了自身最具有吸引力的核心資源。另外,休閑農業從業人員沒能充分認識到鄉村文化的價值,對于一些習俗甚至認為“土氣”而不屑或不愿提及,在經營的過程中沒有主動地傳承鄉村文化。再從服務來看,由于受從業者素質的影響,服務水平不高,影響了客人的滿意度。在旅游服務業整體提升的今天,休閑農業也必須提升自己的服務水平,才能夠滿足客人的要求。整體而言,海口的休閑農業要想可持續發展,需從文化和服務入手,認真學習,修煉內功,不斷提升其軟實力,這樣才能在競爭中不斷向前發展。
3.4加快區域聯合,打造瓊北休閑農業產業集群
海口市較早提出海口旅游圈概念。2007年海口聯合了省內的瓊海、文昌、儋州、定安、澄邁和臨高以及廣東的湛江共8個市縣,共建“7+1大瓊北旅游聯合體”,進一步整合資源及差異發展,提出各地要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合力。該區域組織雖然開展了一定的工作,但到現在做得還遠遠不夠。瓊北7市縣擁有豐富而獨特的農業資源,應該進一步突出區域特色,加大資源整合,形成一個集旅游休閑要素于一體的休閑農業集群。政府和區域合作組織應該充分認識到區域聯合的重要戰略意義,借鑒國內外區域聯合的成功經驗,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優先打造瓊北旅游基礎設施,整合資源,開發附加值高的產品,促進瓊北休閑農業產業集群的形成。另外,以海口為龍頭,瓊北各市縣作為一個整體,要“鼓勵企業間聯合與協助,構建新型休閑農業企業聯盟,形成功能銜接和特色互補的格局,發揮集聚效應”。
作者:邵小慧 雷石標 申琳琳 單位:海口經濟學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46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