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安全風險要素下公路運輸論文
1風險源分析
環境條件包括惡劣自然環境、危險道路環境以及復雜社會環境,其中:惡劣自然環境。主要涉及雨、雪、大風、霧霾、冰雹、沙塵等天氣狀況,地震、塌方、滑坡、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其對車輛運用安全風險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對駕駛員和車輛的間接作用上。危險道路環境。通常道路風險主要體現在道路缺陷、未設置道路安全設施、道路安全設施損壞等。統計顯示,盡管由道路缺陷而直接導致車輛風險發生的數量很少,但危險道路條件常引起駕駛員心理、生理變化,出現錯誤的判斷引發駕駛操作失誤,生成交通事故。復雜社會環境。車輛運行過程中,通行道路所處區域的交通管理狀況、人員安全意識等的不同,交通參與者會表現為不同安全水平,相遇的機動車、非機動車以及行人等,其相應的通行習慣、違法行為等也會帶來風險。
2風險要素確定
根據公路運輸車輛安全風險源構成,進一步透過風險現象分析挖掘深層次原因,利用過程分析和專家認證法,確定風險要素。
2.1車輛因素
車輛自身安全風險,主要來自于其安全技術狀態,集中體現在其制動性能、側滑性能以及信號指示和照明等方面。主要表現為制動、轉向失效或不良,燈光信號和照明失效等不安全因素引發風險,實質是車輛安全性能方面的缺陷。
2.2駕駛員因素
駕駛員作為車輛運用過程中的主體,起主導作用,其安全風險主要來自于其生理機能、心理狀態、駕駛技能以及交通違法等方面,集中表現為身體狀況、駕駛技能以及交通違法行為等,這也是造成車輛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2.3管理因素
管理作為車輛運用安全各要素協調一致,有機結合的保障,其安全風險主要體現在安全組織機構狀態、法規制度健全程度、規章制度落實狀態,以及相應監控技術水平等,由于管理不嚴格,制度不完善,或缺乏有效監管機制,都是發生車輛交通事故的潛在隱患。
2.4載運物資因素
車輛載運物資不同,對運行安全影響也不一樣,安全風險主要來自載運危險品物資和裝載超限等。
2.5環境因素
自然環境涉及惡劣天氣和自然災害,主要造成車輛運行中能見度降低,駕駛員看不清楚運行前方以及周圍情況,輪胎同路面的附著力減小,導致車輛制動距離延長、輪胎打滑等;道路環境主要包括道路和交通狀況,道路結構、交通設施等缺失或損壞,均是道路不安全因素基本構成;車輛運行途經地域的社會環境,其風險主要體現,當地交通管控、人員素質等方面。
3控制策略
為了有效應對車輛運輸過程中發生的風險,可以從消除風險因素、降低風險發生概率以及減少風險發生損失等方面考慮控制策略。風險控制策略一般情況下可分為接受風險、減輕風險、轉移風險和規避風險。針對公路運輸車輛安全風險源特征,風險要素發生的概率和帶來危害的嚴重度,制定應對策略及處理方式。
4結語
風險無處不在,而公路運輸車輛安全管理是一項長期的經常性工作,車輛交通事故的發生雖有突發性、不可預見性,但也可通過管理和預防進行控制。同時它也隨著運行環境條件等各方面因素的改變而出現新情況、新問題,車輛管理部門必須不斷創新車輛安全管理的新方法、新思路,進一步提高監管水平,積極構建暢通、穩定、和諧的公路運輸車輛安全屏障。
作者:董麗穎 韋偉 單位:軍事交通學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46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