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學校計算機教育論文
一、當前中職計算機教育的現狀
1.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的教育硬件落后
信息時代的今天,計算機更新頻繁,性能越來越好,導致計算機應用相當廣泛,中職計算機的教學跟不上計算機的發展。首先,中職院校的計算機硬件設備落后,很多計算機的配置已經退出時代;其次,計算機設備(例如,網絡交換機、路由器等)數量較少,無法滿足學生的動手實踐,直接影響了教育效果;最后,計算機操作軟件的配備不到位,學生掌握的往往是瀕臨淘汰的軟件,無法適應將來的工作,給就業帶來許多不利因素。
2.教材落后
計算機硬件的不斷更新,使得計算機教材的更新周期不斷縮短,但是中職院校的計算機教材卻難以跟上時代的腳步,不能很好地反應計算機領域的新技術。中職院校的教育與其他教育機構不同,其教學內容是以掌握技能和能勝任技術型工作為主,這就要求學生的計算機知識能緊跟時代的腳步,同時教材能配合教師的需要,教材內容要以學生能完成什么樣的任務為主線,貼近工作環境,讓教材與企業技術的發展相一致。然而,令人擔憂的是,當前中職院校的計算機統編教材,幾年修訂一次,教材所包含的知識已經瀕臨淘汰,更別提能跟上時代的發展。
3.教師的教育模式以及知識跟不上時代的發展
學生在學校學習知識,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靠教師的傳道授業解惑,然而學校閉塞的環境讓計算機教師在知識的更新速度上遠遠跟不上企業的員工,這就造成學生有疑問得不到及時的解決。另外,中職院校的計算機實踐教育中,由于教學課時的緊湊,教學內容的密集,學生常常只能看著教師進行演示操作、聽著教師的講解,這就使得學生在實踐操作中,往往出現很多的問題,對于操作要領也不能完全掌握。
二、提升中職計算機教育的幾點建議
1.改革教學方式,合理設置課程,改變傳統教育思想
(1)努力改革教學方式。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以理論基礎知識為重,對計算機的實踐操作并不重視———即“教師教、學生學”的單一模式。這種教學方式對于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和綜合能力的提高收效甚微。基于此原因,教師應主動改革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主,發揮其主動性,以實際問題為例,仔細研究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即導向型教學方式。此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主體,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發揮了學生的能動性,而且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獲得了積極主動的學習動機。(2)合理設置教學課程。中職學生應該以計算機的應用為重,適應社會需求,注重實用,所以,在其課程設置上,應適當減少基礎理論課程的比重,增加計算機應用方面的課程,如多媒體及計算機網絡方面的實踐操作課程。(3)改變傳統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方法。
以往的計算機教育以老師為中心,如今,教學改革正逐步由傳統的教師講授為中心向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中心轉變。在教育教學中,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課程的組織者轉變成教學過程的指導者。改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被動狀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優化中職計算機教師結構,提升教師的綜合實力
中職計算機教師既要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又要有豐富的計算機操作經驗。(1)適應社會需求,計算機教師應定期參加培訓和學習。多渠道、多形式地進行各種技能培訓,提高中職計算機教師在行業新知識、新技術方面的應用能力,從而提高其教育教學水平及實操水平。(2)激勵教師進行自主學習,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和專業水平。(3)中職計算機教師應定期去企事業單位實習,從而學習其先進的計算機技術,提高自身實踐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
3.著重對中職計算機學生實踐能力和上機操作能力的培養
中職計算機課程有很強的社會性,因此,對學生的創新意識及知識的實際操作應用有較高的要求。學校需加強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才能緊跟社會的發展,適應社會對計算機人才的需求。
三、總結
總之,中職教育作為職業教育的一種,其開設的計算機課程尤其是計算機專業的課程更應結合企業需求,具有針對性的、有組織性的任務教學。在教學實踐中進一步增強中職學生的創造能力、技能,提高中職學生的職場競爭力,為學生能成功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王俊紅 孫培彥 單位:太原慈善職業技術學校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53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