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現狀
一、信用風險狀況
不良的貸款率和不良的資產是作為中國商業銀行和監管體系的在經營和管理方面的有效指標,衡量著中國商業銀行的市場競爭力。正常、關注、次級、可疑和損失這五個級別是中國銀監會從2004年1月1日起全面推行的貸款分類制度所制定的。隨著經濟的發展,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數額巨大,不良存款持續增加,信用風險的加大,這一系列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國商業銀行的正常運行。2008年金融危機誘發金融市場流動性不足,不良貸款問題更加受到關注。中國銀監會最新統計數據表明,2014年大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有回升趨勢。從圖可以看出,2009年以后,我國大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先降后升,2014年第三季度末不良貸款余額為4272億元,較2014年第二季度末增長315億元,較2013年第三季度末增長907億元。其中,工商銀行2014年第三季度末不良貸款余額為1154.71億元,農業銀行為1034.66億元,中國銀行為906.96億元,建設銀行為1053.2億元,交通銀行為408.72億元。從圖可以看出,不良貸款率從2009年以后一直下降,直達2014年開始有回升趨勢,2014年第三季度末,大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由2013年第三季度末的0.98%上升至1.12%,低于全部商業銀行平均水平1.16%。圖2009年第一季度-2014年第三季度大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隨著我國現代商業銀行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大型商業銀行都嚴格執行不良資產撥備制度,2014年第三季度,大型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為256.54%,高于同期的其他商業銀行。其中,工商銀行為216.6%,農業銀行為335.07%,中國銀行為207.70%,建設銀行為234.47%,交通銀行為201.29%,保持了較好的風險抵御能力,撥備覆蓋率均在100%以上。
二、業務收入結構
利息收入占比高、手續費和傭金收入占比低是國內大型商業銀行收入結構的一個普遍特征。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工商銀行利息凈收入占營業收入比重高達74.28%,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占營業收入比重為20.65%,農業銀行利息凈收入占營業收入比重高達78.45%,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占營業收入比重為19.15%,中國銀行的數據分別為68.94%和20.81%,建設銀行分別為75.34%和19.53%,交通銀行分別為75.74%和17%。
三、資本充足性
銀行的資本總額同加權風險資產的總額的比稱之為資本充足率,可以反映出債權人和存款人在財產遭受損失之前,能夠承擔的所發生的損失的能力,這種能力是銀行業用于衡量銀行承受風險能力的重要標準。所以這金融自由化發展程度的加深和發展越來越快,提高中國商業銀行的市場競爭力需要中國的金融監督機構對銀行的資本充足率達到更為嚴格的監管標準,讓金融監管機構成為銀行監管的核心力量。2010年中國銀監會發布的《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監督檢查指引》中要求大型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1%。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我國大型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為13.57%,高于股份制商業銀行的11.44%和城市商業銀行的12.01%,其中,工商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為14.2%,農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為12.38%,中國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為13.07%,建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為14.537%,交通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為13.8%,都達到了標準,抵御風險能力較強。
作者:黃穎青 單位:湘潭大學商學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53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