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病害處理措施分析研究
1.隧道項目常見的病害問題探析
1.1隧道基底病害成因探析
地下水滲流、底部結構設計不達標、車流的長期反復振動以及排水設施安裝施工缺乏合理性等原因均會導致隧道項目出現基底病害問題,其中地下水滲流問題是導致隧道項目出現基底病害問題的主要原因。
1.1.1地下水滲流問題
如果隧道建設施工區域的地下水位水平較高,則該隧道容易出現基底翻漿冒泥問題。這是由于在隧道施工建設尚未開始之前,施工區域的地下水系統會處于平衡狀態,但由于隧道施工涉及到地基開挖,會導致地下水的平衡被打破,所以施工現場周圍的地下水會逐漸滲流匯聚到施工現場,所以需要襯砌修筑施工。但是襯砌修筑施工技術只能夠在一段時間內防止地下水的流入到隧道基底中,但是隨著時間的延長,襯砌四周、附近的地下水量會越來越多,進而形成高水壓,只要隧道基底發生開裂問題,地下水會順著裂縫涌入隧道基底之中,導致裂縫惡化程度不斷增大。隨著隧道行車時間逐漸增長,行車所帶來的振動會導致基底圍巖出現液化問題,或者是基底翻漿冒泥問題。
1.1.2行車振動問題
車輛運行會帶來一定的振動,在振動作用到隧道基底時,會導致基底出現不同程度的主拉應力作用,也就是準靜載效應,隨著隧道的使用時間延長,其所受到的主拉應力作用會逐漸增多,若基底混凝土發生開裂問題時,該問題會隨著行車的頻繁振動逐漸惡化,進而造成隧道基底出現下陷、開裂或者是破損等問題。
1.2隧道襯砌病害問題探析
隨著使用時間的延長,隧道砌可能會出現坍落、開裂以及片塊剝離的問題,導致襯砌結構受到不同程度的破損。隧道襯砌病害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是地質因素、人為因素以及施工技術因素、設計因素等等。但總體來說山體滑移錯動以及地基不均勻沉陷等地質問題是導致襯砌結構破損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
2.解決隧道病害問題的有效手段
2.1有效解決基底病害問題的手段
2.1.1有效疏排地下水
隧道基底出現病害問題的一大誘因是地下水的長時間侵蝕,所以為了提升隧道基底的使用年限、質量,需采用有效手段促使地下水水位下降,并疏排地下水,使基底基巖保持干燥,也就是采用多種手段防止隧道基底受到地下水的侵蝕。就此在對隧道結構進行施工設計,需合理設計排水溝,同時確保排水溝的排水效率,使排水溝能夠快速排泄地下。另外若隧道施工區域的地下水位較高,還需設計橫向盲溝以及縱向盲溝,為了確??v盲溝的排水效率,需根據施工現場實際情況確定盲溝間距,同時縱向盲溝需要和排水溝側交叉貫穿,以提升隧道的排水效率。3.1.2降低行車振動為了防止隧道基底受到過大行車振動的影響,可將粘性防水層安裝在基巖以及基底結構之間,這樣不僅能夠避免地下水滲進基底內嗎,同時還可以提升基底的吸振效果。另外還可以通過提升路床厚度等手段,降低行車振動對隧道基底的影響。
2.2有效解決隧道襯砌病害問題的措施辦法
2.2.1錨桿加固巖體
錨桿加固法是現在常用的一種巖體加固手段,該施工手段是將砂槳錨桿或者是注漿錨桿等材料順著襯砌內側防線打進到圍巖之中,以在穩固性較強的巖體上牢牢固定住穩定性較差的巖塊,進而增強破損圍巖結構的私結力。
2.2.2注漿加固巖體
可以將聚氨醋、鉻木素以及水泥槳液等材料壓進至破損松動的隧道襯砌部位,從而起到加固圍巖的作用。在襯砌背后修建人工固結圈,一般人工固結圈的厚度需要保持在一米到四米之間,這樣就能夠提升巖體的穩固性,同時避免地下水滲入到圍巖以及襯砌之內。
2.2.3回填以及換填施工
隧道襯砌周圍可能會由于超挖尚未回填等問題出現大小不一的空隙,進而導致襯砌結構得不到有效支撐,造成地層壓力分布情況不利于隧道襯砌平衡的保持,進而導致襯砌所具有的承載能力不能充分發揮出來。針對該問題,可使用回填措施補救,也就是將混凝土或者是砂漿等材料回填到隧道圍巖空隙處,并確保回填的密實。另外,如果巖體的穩定性較差,可對其進行換填施工,以提升隧道襯砌的強度。
3.結語
隧道病害問題出現的一大原因是隧道施工現場的地質情況復雜性較高,大多屬于軟弱圍巖地層、斷層破碎帶以及存在裂隙發育情況的巖體等等,再加上水文地質情況的影響,導致隧道在長期使用過程中出現各種各樣的病害問題,比如說地下水滲漏、基底開裂等問題。為了解決這些病害問題,首先需深入探究隧道病害問題出現的原因,從而對癥下藥。另外隧道病害防治不僅需做好事后防治,同時也需對隧道病害問題進行事前防止,也就是對隧道項目設計質量以及勘測工作進行嚴格管理,這樣才能夠減少隧道病害問題的出現幾率,延長隧道使用年限。
作者:王金興 單位:中鐵十八局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53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