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對策研究
1.石河子地區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存在的問題
1.1農業固定資產投資總量大、增速高,但投資效率低下
2004年,石河子地區GDP為250.93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為38.8472億元;2013年,石河子地區GDP為427.05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為57.236億元。從2004~2013年,石河子地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在不斷的增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占GDP的比重逐年增大。幾年來,石河子地區GDP增長了3.75倍,而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增加了3.29倍。這反映出石河子地區經濟的高速增長主要還是依靠高投入支撐。2004年,農業固定資產投資為5.33億元,占石河子總固定資產投資的6.8%;2013年,農業固定資產投資為11.57,占石河子地區總固定資產投資的5.5%。可以看出,在這個十年間石河子地區的農業固定資產投資額在高速增長。但是石河子地區投入的增加并沒有帶來相應的高回報,十年間,石河子地區農業產值占總產值的比重先升后降再升,最高時為37%,最低時為28%,經過緩慢回升,2013年也只有23%,屬于低水平的投資效率。從上述情況可以看出,石河子地區在投資方面是高投入和低產出,表明石河子地區農業經濟發展依然具有顯著的粗放性和低效的特征。
1.2農業高科技人才缺乏,勞動者素質偏低
從整體上看新疆建設兵團總人口在逐漸增加,而兵團人口的增加并沒有是從事農業的人員增加,而是在不斷的減少,近十幾年來,兵團從業人員減少了近一半。截至2013年底,石河子地區總人口達到25萬以上人,其中從業人口才六萬余人。研究表明從業人員的減少了并沒使從事農業人員的質量得到提高,主要原因有:一是高層次人才流失嚴重,高級農業技術人才比較短缺。其次,外來人員素質低,以及當地高素質的人才的大量外流造成兵團下降趨勢。人力資本的素質偏低,已成為石河子地區農業經濟集約的重要因素發展之一。第三,由于受地理位置、自然條件還有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石河子地區的農業科技人才很少掌握最前沿的農業技術,但在農業、林業、畜牧等專業的專業技術人才相對較多,但高素質人才的擁有研發和創新能力并不是很多,從而顯現出人力資本在開發農業經濟中的貢獻率偏低,形成了不合理的農業人才隊伍。
1.3農業資金投入不足
農業經濟的發展方式需要大量資金的支持,近些年來,石河子政府一直在加大對農業發展的財政扶持力度,但與發達地區相比,用于三農問題的經費還是比較低的。財政支農資金在農村基礎建設和農業科技推廣中在逐年增加,但相較其他的財政支出與支農資金的相對量是下降的,在二、三產業的投入還是多于農業經濟發展的投入。同時在金融支持農業經濟發展的情況來看,金融需求與供給嚴重不平衡。農村的金融機構只有農村信用社,但農民自身的限制和農村信用社信貸實力的限制,貸款只能是以小額短期貸款為主,但另一方面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是的農戶要發展規模生產,需要長期大量資金的支持,這與農村不完善的金融體制形成強烈的反差。信貸擔保體系的不完善也加大了農民和農業企業的籌資難度。總的來說,農村的金融體制改革還沒有完成,農村民間資本積累緩慢,除農業銀行外的其他國有商業銀行已經退出了農村市場,僅僅依靠農村民間金融和農村信用社是不能滿足農村市場需要的,資金約束了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1.4農業經濟發展導致環境污染日益嚴重
隨著經濟的發展,石河子地區農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而增加的土地的來源主要是通過墾荒,過度的墾荒已經導致大面積荒漠植被被破壞。眾所周知,荒漠生態是非常脆弱的,如果造成破壞就難以得到修護,這直接威脅到生態綠洲的生存。近些年來,石河子地區的農業生產平均每年使用化肥的總量超過64萬噸,化肥的大量使用致使土壤酸化和結塊現象嚴重,并使土壤肥力再不斷的下降。同時,近些年來兵團大規模推廣地膜生產技術,農用地膜已經在兵團各個地方廣泛使用,但由于地膜的不宜腐化性,土壤中殘留的許多沒有處理干凈的地膜,這些沒有處理干凈遺留在地中的地膜已影響到土壤的耕作,并且影響到弄作物的生長。并且石河子地區還存在嚴重水土流失,使土壤肥力下降,養分流失嚴重。土壤鹽堿化、土地的過度墾荒、荒漠林的破壞、水土流失、荒漠化都成為制約石河子地區農業經濟發展中的環境因素,也說明本地區因為農業的發展環境污染日益嚴重。
1.5農業經濟發展的主要靠行政手段推動,市場調配資源能力弱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是一個黨政軍企合一的特殊的行政存在機制,自成立承擔著屯墾戍邊的歷史任務。這種特殊的組織形式是一種高度集中統一的組織管理模式,但同時受限于國家、自治區和兵團三重的指令性計劃約束。在這種傳統的集權計劃經濟體制下,行政機關的管理模式形成六個統一:統一制定計劃、統一安排生產、統一安排投資、統一調撥物資、統一收購產品、統一財政收支,在對企業、團場的生產經營方面在一段很多方面有很大的幫助,在兵團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實踐也已經證明,市場配置資源才是最有效率的,以行政手段配置資源,往往不能是資源得到有效合理配置,容易引起浪費。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絕不能強行施加行政手段,應該讓順應市場規律,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另外,從資源配置角度看,非市場化的行政直接配置資源的方式和不對稱信息的行政決策決定了兵團資源配置的低效率性。通過深化改革,并正確處理兵團特殊管理體制與市場機制的關系,可以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了克服按照行政區劃來組織經濟建設的一些弊端,兵團應該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增強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作用。
2.加快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對策建議
2.1拓寬融資渠道,提高農業資金使用效率
農業經濟向集約型發展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目前,中國的農業經濟發展方向也有一定的轉變,由原來的粗放型慢慢向集約型靠攏,所以相對應在農業經濟投資的比列也相對增長,尤其在新中國成立以來,為了加快工業的發展,在農業和工業之間產生的一種剪刀差,并長期存在著,但由于這種原因,卻降低了農民的收入水平,并抑制了農業的發展。要實現石河子地區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的順利轉變,一方面對農業的投資需要更加深入,并且需要擴張資金的來源取向;另一方面需要將資金的使用率實現最大化。主要的方法是政府深入投資農業產業,利用外資,加快發展農業合作社,提高農業資金使用效率。
2.2完善產業體系,加速實現農業產業化經營
加速實現農業產業化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在于解決如今農業耕地不足的問題,同時這一問題也制約著石河子地區農業經濟的發展,如果用合理的方式方法解決此問題,不僅提升了經濟發展效益從而將農業的發展方式由粗放型農業轉變別集約型農業。形成集約型農業需要達到以下條件,首先排除傳統的粗放型農業模式,把農民的產出與市場的需求相結合,其次提高勞動力的使用效率,從而促使農業經濟的轉型由以往的自我滿足型到后期的經濟商品型。滿足以上條件才有希望完善產業體系,并加速實現農業產業化經營。從而以適度規模,綜合管理辦法的實施,發展核心特色產業,結合先進的科學技術,推動產業化經營升級。規范經營模式,擴張產業鏈條選取并培養核心產業依靠科技促進產業結構升級。
2.3提升創新科技并加強推廣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要提升農業生產以及利用效率就必須轉型為集約化農業,才可得到增產。創新型科技對產業的架構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創新科技主要體現在種子、施肥、以及具體實施種植的技術等方面。有211國家重點大學石河子大學,新疆石河子地區,其技術創新和推廣可與大學相結合。
(1)以大學為主體的,大學自身組織,石河子地區政府參與。重點放在高效的培訓上,充分利用高效的優勢。除了每個領域的專業學者還有創新研發機構的深層次文化,提供必要的培訓名額。特別是通過舉辦培訓班,講座等,由大學主辦,區宣傳相關單位,團體,企業事業單位也參與高效的培訓,這樣的方式擴大了培訓的對象,而相對小的數目的情況下,例如其他行業專業技術的培訓。
(2)企業(單位)為主體,參與到大學。此種模式同類與之前的大學模式,只是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為主體,組織培訓,提供場地,使大學有關專家給企業或企業人員的專業訓練場館。在這種模式下,企業的組織者可能是一個員工的培訓投入的大型企業,也可以是一些公司在同行業中具有相同聯合主辦的培訓需求,參與培訓學院同一個人員可以是一個專家,也可以是由大學的專家、專家組開展培訓。
(3)石河子舉辦由政府出資,以這種模式讓企業和大學生進行自主合作,當地政府給予大力支持與鼓勵,但對于一個強大的公共服務培訓,要求政府資助,聘請大學專家加強人員的培訓。培訓的主要內容為農業專業知識、農民意識的轉變并且提升其綜合素質,政府應給予經濟支持。具體可以是:有關單位成立專門的培訓小組負責邀請每個高等大學的講師、專家,進行現場講座和指導。其他領域,如醫藥,教育和同類型的培訓,都可以采取以上方法。
2.4提升農民綜合素質
生產要素的提升和人力資源綜合素質的提示是農業經濟上漲兩個重要前提,而農業因此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以采取多種方式,提高農業勞動者素質,主要方法是對于已經從事農業的工作人員進行高強度培訓,對沒有從事但準備從事的人員進行前期培訓。加強對農業工作者的全面教育,提高綜合素質,只有高品質的農業勞動力才可以推動集約化農業的發展。在石河子地區,農業技術上雖然領先于其他地區,但在理想的現代化農業生產中還存在很大的差距,教育的程度目前與前期相比有下跌的趨勢,將來勞動力的素質的有所堪憂。只有加強文化科學知識的培訓,才有可能讓農民在科學技術中體現促進的作用。石河子地區農業經濟可持續性的發展是經濟的主要驅動力也是農業動力增長方式的轉變。提高是必修的課程,屆時舉行農民的培訓班,根據當地的地理優勢選出比較優秀的人前往外地進行學習和深造。只有層出不窮的人才回到農村,才是從根本推動了農業的發展,政府應給予大力的推廣和支持,方可提升農村的教育。
作者:曹旭 單位:石河子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55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