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經濟現狀及發展研究
1瀘水縣農業發展趨勢
1.1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加快
瀘水縣坐落在怒江大峽谷中,由于地理環境的影響,當地的發展受到一定的制約,但是,當地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可以彌補它的缺陷。根據當地的自然資源優勢,近年來政府重點扶持了我縣的中藥材、畜牧、林下經濟作物等特色產業,積極開展旅游等的一些獨具特色的產業,同時在引進新品種上加大了力度,在改造產業的結構時進行合理規劃。尤其是瀘水縣的地區差異、城鄉差異都很明顯。因此,可以針對各個鄉鎮的優勢,發展相適應的特色農業產業,來提高當地農業產業市場競爭力。
1.2適應市場化,調整農業產業結構
農業的市場化就是依據市場形勢來調整農業的產業結構和產量,改善因為產業結構的不合理導致農業的生產效益比較低,以及常出現農產品的過剩或不足等現象。主要的核心就是讓農業、農村的經濟發展適應市場化需求,這也是當前農業產業化的發展走向。其主要表現為二個方面,一是依據市場的需求,調整特色農業產業在瀘水農業發展中所占的比重,結合瀘水的自然資源條件,加大發展具有區域特色的高附加值農業產業;二是產業鏈逐漸完善,產銷一體化初步發展,這樣農業生產效率有了一定提高,減少了生產中由于盲目性所帶來的弊端,同時市場競爭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1.3農業龍頭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初步發展,成為新的農村經濟增長點
由于在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化過程中,以家庭為單位的單個農戶由于信息、技術、資金等因素導致的天然弱質性,使其不具備主導產業化組織運行的資格。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瀘水縣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有了初步的發展,盡管發展還處在較低的水平。但隨著農業現代化的進步,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將逐步成為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
2對策分析
2.1一是加大培育扶持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力度
龍頭企業與合作社上聯市場,下聯基地和農戶,是產業化經營的關鍵環節。在農業產業化發展中,龍頭是最重要的,它起著承上啟下、加工增值的作用,沒有龍頭,農產品失去了規模加工增值和銷售的載體,農產品的產銷缺少了兩個環節,產業化也無從談起。當前瀘水縣農業發展要按照“大、高、外、特”的思路,加快龍頭企業和合作社的發展。“大”,就是規模大,圍繞主導特色產業及拳頭產品,培植傳遞信息、推廣信息、深加工、貯運、銷售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高”,就是高起點,不管新上項目,還是老基地改造,都是堅持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標準;“外”,就是外向型,重點扶持面向國內外市場的龍頭企業,提高覆射帶動能力。當前,發展龍頭企業,還要與合作社對接,充分利用龍頭企業現有的資金、設備、廠房、技術,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提高龍頭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特”就是具有區域特色的農業品種,努力做到人無我有,提高特色農業產業的市場競爭話語權。
2.2加快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與改造
農產品生產基地上聯龍頭,下聯農戶,是產業化經營的物質基礎,是龍頭企業得以發展的依托和條件。首先要面向市場,突出效益,基地建設要以市場為導向,以優勢產品、名牌產品、特色產品和綠色食品為重點,堅持高標準、高效益,發展有市場前景的品種。其次是上規模,發展集約化經營。對重點產品要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相對集中、高產高效的原則,打破行政區劃限制,采取小群體,大規模的經營模式,實現成鄉連片的專業化生產。再次是增加科技含量,提高現代化水平。基地是農業產業化的生產原料來源,也是現代農業的試驗場,在基地建設中要大力推廣普及新產品和先進適用耕作技術、栽培技術和養殖技術,并注重覆射帶動能力,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農業產業開發帶。
2.3強化科技在特色農業產業化中的作用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在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過程中,要將科技貫穿其全過程,從產前品種選育、產中栽培管理到產后生產加工,都要充分重視科技的重要作用。實施科技興農,這是農業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的關鍵。首先要加強農業技術試驗示范,注重縣鄉農技人員的知識更新和能力提高,增加農村科技培訓的設施設備,加大對農民的科技培訓力度。其次要盡可能地提高農業機械化應用水平,在當前人力資源成本高的情況下,只有實現農業機械化才能提高農業生產率,才有可能把農民從繁重的勞動中解脫出來,全身心地投入到農業產業化經營中來,再次,要加大信息服務力度,只有牢牢抓住科學技術信息、市場供求信息、資金信息才能使農業產業化經營健康快速發展。
2.4發展外向型特色農業
農業外向化就是通過參與市場競爭和經濟與技術合作,廣泛引進資金、技術、設備和管理經驗,改造嫁接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發展步伐。發展外向化農業要把扶持建設龍頭企業和合作社作為重點,使瀘水縣特色農業向大規模、高水平、高檔次發展,充分利用“互聯網+農業”,提高生產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2.5加強領導,搞好協調
第一,做好區域性生產規劃。縣鄉政府在確立主導產業、發展龍頭企業和合作社,要結合本縣鄉自然資源條件下,堅持先調查規劃、再評估論證、后建設的原則,不能你上我也上,你下我也下,走低水平重復建設的老路。第二,加大扶持力度,縣鄉政府要從政策、資金、資源等方面采取綜合措施,監督和完善農業龍頭企業和合作社與農戶間的利益聯結機制。第三,要積極推行配套農業經營體制改革改革。如加快建立健全土地流轉機制,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完善經營機制,強化市場機制,組織農民進入流通和價值鏈開發領域。
3結束語
農業產業化、特色化是瀘水縣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機遇,也面臨諸多挑戰,需要繼續認真研究,積極探索,大膽實踐;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必將使瀘水縣的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躍上一個新的發展平臺。
作者:楊兆梅 單位:瀘水縣農業和科學技術局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57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