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兒童文學堅持以兒童為主的原則,語言表達通俗易懂,文章內容要生動活潑。隨著小學語文新課改的實施,越來越多的教師把兒童文學運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地位也變為越來越重要,它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同時作為教師課堂教學的輔助工具,對激發學生的興趣有重要作用,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一、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現狀分析
兒童文學對小學生的心智和知識素養等方面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它是小學語文教材的主要資源,是課程開發的源泉,指導著教師完善教學模式,奠定學生精神世界的基礎。但在實際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的認識不夠充分,兒童文學的作用并沒有完全的發揮,教學過程存在很多問題。
二、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沒有抓住兒童文學的美學特征
由于特殊的讀者對象,兒童文學不同于成人文學的美學特征。但是由于小學語文教師兒童文學素養的缺失導致了兒童對文學作品的漠視,使教師在語文課堂中不能抓緊兒童文學的美學進行教學。具體表現在如下幾方面:第一,兒童文學課文教學工具化;很多語文教師把兒童文學當成非兒童課文進行教學,采取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學重點在字、詞、句等的講解,以及思想意義的歸納,完全把兒童文學工具化。第二,兒童文學成人化;教師用分析成人文學的方法對兒童文學進行分析,用世俗的觀點解讀兒童文學中的內涵,使兒童文學教學功利化。這兩種現象剝離了兒童文學課本的審美性,把課堂變成傳統的說教,失去了應有的活力,使學生對語文學習失去了興趣。
(二)教學不能抓住兒童文學的文體特征
小學生文體知識缺乏使很多語文教師將不同題材的兒童文學當做一種題材,用千篇一律的教學模式。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能把握兒童文學的“敘事性”“虛構性”“夸張性”等特征,但是對所包含的知識就有所欠缺。比如:童話里面的“夸張”是一種全方位、強烈的夸張,它是寫作范疇中的一種表現手法,但是很多教師誤將這種兒童文學中的手法當成其他文學普遍使用的一種修辭技巧,影響了教師對兒童文學課文的理解,導致小學生對兒童學生錯誤的理解,制約著童話想象力和想象空間。
三、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體應用
(一)提高語文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
教師要建立現代兒童文學觀。首先,教師要全面了解兒童文學的內涵,建立與兒童相一致的兒童文學觀。因此,教師要把握“兒童文學是專為兒童創造和提供的獨特特殊文學品種”這一觀點。同時,小學語文教師還要閱讀大量的中外兒童文學作品。作品都展現出作者對兒童的認識,教師通過閱讀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不僅開拓了自己的視野,同時對兒童文學的感性知識有了一定的認識,提高了兒童文學的審美能力,幫助教師進一步的認識學生,不斷調整,矯正對學生的認識。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只有具備了兒童文學具體的知識才能正確處理兒童文學課本,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抓住兒童文學課文的美學特征進行教學
與成人文學相比,兒童文學最獨特的特征就是兒童情趣。小學生思維獨特、思想單純、想象豐富。而兒童情趣就是學生的心理狀態以及行為在文學作品中的反應。作品中的兒童情趣能產生吸引力,對小學生的成長具有積極作用。當小學生閱讀兒童文學課本時,就會產生快樂、向往等積極的情感體驗,這就是小學生對文學產生的影響的過程。因此,小學語文能否激發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抓住兒童情趣是關鍵。
(三)抓住兒童文學的文體特征進行教學
教師要理解兒童文學文體的構成,比如:兒歌、童話、兒童散文的具體劃分,和分布情況,還需要掌握這些文體形成的內外部因素、分類依據等。由于兒童文學體裁的獨特性,教師還應掌握各種文體之間的區別和聯系。
(四)改善小學語文教材的入選情況,加大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的滲透力
教育部應對小學語文教材的選定加大力度,保證教材質量。兒童文學作品的選擇要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作品應該是生動活潑、通俗易懂。在兒童文學進行選編時,要從兒童的角度出發,根據兒童的具體生活進行選擇,讓兒童文學充分融入到小學語文教材中,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五)拓寬閱讀渠道,培養兒童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具有強烈的學習興趣對改善小學生對兒童文學作品的閱讀現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了解學生的興趣點,針對不懂的興趣特征提供相應的文學作品,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綜上所述,隨著新課改不斷實施,小學語文教師要端正對兒童文學的認識,努力提高自身兒童文學素養,充分利用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巨大作用,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作者:黃貴然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61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