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生產中農業推廣創新
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當前的根本任務就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從農業的行業中首先著手進行創新,以提高社會的經濟水平和農業的競爭性。因此,農業推廣理論應運而生,它與實踐緊密結合、相輔相成、與時俱進,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一、農業推廣的實施
我國新時期進行農業和農村經濟戰略性調整的重要力量就是要依靠農業推廣體系的實施,同時農業推廣體系也是實施科教興農的重要載體。
(一)農業推廣實施目的
首先,我國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大國和人口大國,其中百分之八十的人聚集在農村,因此農村的人均農業資源非常有限。其次,我國農村的因地理位置較偏僻,社會環境較為封閉,相對文明的社會制度無法流入農村,導致了農民的整體素質偏低,這也就決定了我國農業推廣的長期性和復雜性。最后,我國目前的社會和經濟發展現狀都要求夯實農業基礎,改革與發展農業生產。
(二)農業推廣實施的意義
農業推廣的實施具有劃階段性的意義,該體系的建立是由我國的基本國情所決定的。
1.市場失靈的解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許多市場機制所觸及不到的區域往往存在與農業的生產生活當中,這個領域就被成為市場機制失靈的領域,而農業推廣的實施就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市場機制失靈的問題。
2.農業競爭力的加強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實現,使得農業的競爭日趨激烈,為了提高農業的綜合競爭力,加強農業推廣體系的建設是提高科技轉化率和貢獻率的重要途徑之一。
3.實現農業反哺工業新中國后期重視工業的大力發展,使得農產品的自給能力逐年下降,農業市場萎縮。農業推廣的實施,令政府大力扶持農業的后期發展,逐步提高了農業自給的能力,實現了農業反哺工業,最終成為了農產品出口的大國。
二、農業推廣對農民增收的影響
我國最大的經濟、政治和社會問題就是“三農”問題,即農業經濟發展落后、農村社會發展遲滯和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其中最核心的問題就是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的問題。
(一)農民自身的原因
一方面,我國是人口資源大國,但是大多數的人口均集中在農村,社會生產水平不高,導致廣大農民受教育的程度較低,人力資本積累的整體不高,因而即使農業行業研發出了新的農業技術和方法也得不到有效的推廣和運用,農業整體的競爭力就得不到大幅度的提升。另一方面,農村大多數處于較為偏僻的地區,思想觀念較為落后,百分之九十都存在著小富則安的小農意識,這也間接了影響了農民的增收。
(二)城鄉收入差距的原因
城鄉收入差距的逐步加大是影響農民增收的另一重要原因。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城市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逐步提高,城鎮居民擁有更多的資金、財產、知識、技能等,而鄉村居民則因其生活的較為封閉而更加落后,如此一來,強者更強、弱者更弱,出現了兩極分化的城鄉差距。
(三)農村經濟發展的原因
農村的經濟發展包括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等方面均制約了農民收入的增加。一方面,外出務工人數的逐年增加,導致農村可用勞動力大幅度減少,使得農村的生產技術和生產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間接制約了農民收入的增長。另一方面,由于農產品結構的單一性,使得過于單一的農產品過剩,農產品的價格難以提升,這就造成了增產難增收的農業現狀。
三、農業的創新——農業推廣
面對農民增收難的農業生產現狀,我國政府結合農業生產規律和實踐積極做出戰略性的決策,運用科學的理論指導實施農業推廣。
(一)從農民自身的角度
農業推廣體系的實施,使社會更加重視三農問題。政府在農業推廣方面,無論是對待一般性推廣還是專業性的推廣工作,都會針對“三農”中的生產生活問題進行相關的農業技術的培訓,同時,還將在農業生產中從事非農工作的居民也進行先進技術知識的教育。農業推廣的創新使得農村人力資源得到大幅度的有效利用,同時農民在一定程度上注重農業科學技術的學習與運用,如此一來,有利于提高農民整體的自身的水平。
(二)從制度和政策的角度
農業推廣體系的實施,人們的關注焦點也逐漸轉移到農業生產的制度上來,主張制度的創新理論、主張改革戶籍制度、建立土地流轉的使用等等。實踐中,政府大力增加對農業的投入:一方面,逐步提高對外來務工人員的工資性收入;另一方面,在稅收等政策上對農民進行減負,以此來推進農村制度的改革,切實保障農民在農業生產活動中的各項收入。
(三)從農村發展經濟的角度
一方面,農業推廣的實施更加注重現代技術的推廣與傳播,針對現代農業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它能夠以適合的項目方式為其提供有效的知識和技術,同時,它鼓勵農民運用農業推廣的科學體系以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途徑并結合本地發展的實踐促進農業生產結構的改革,在增加農民的收入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從而解決阻礙農民增收的技術問題。另一方面,農業推廣體系的實施,主張調整農業的生產結構,大力發展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讓農民在有限的土地中取得多方面的產業收入。
四、結束語
農業推廣體系的運用雖然其取得的成果是樂觀的,但是還是不能夠完全解決現實中遇到的難題。同時,面對新的信息環境和先進技術的發展以及現代農業的巨大變化,農業推廣體系還存在這很大的創新發展空間。
作者:鄭必寧 單位:廣東省陽江市農作物技術推廣站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61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