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文學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分析
兒童文學作為一種特有的文學形式,是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主要且優秀的資源。兒童文學自身的特點決定了它具有寓教于樂、提升審美等教育作用,因此,有效地利用兒童文學引導學生愛上閱讀、樂于閱讀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主要方式之一。本文基于兒童文學本身的特點及功能,提出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方法和策略,以供教育同仁交流。
一、兒童文學概述
兒童文學,是指專門為少年兒童創作的文學作品具有簡單流暢、通俗易懂、生動活潑等特點。兒童文學從閱讀對象的年齡階段分類,又可以細化為嬰兒文學、幼年文學、童年文學以及少年文學等;兒童文學的文體豐富,包括有兒歌、兒童詩、兒童故事、兒童小說、兒童散學、兒童戲劇、童話、寓言等多種體裁。
(一)兒童文學的特點
1.教育性與成人文學最大的區別在于,兒童文學的教育性特別突出。由于兒童的年齡特點決定他們的可塑性極強,“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因此,作為兒童專屬的讀物,兒童文學作品必須營造積極向上的氛圍,凸顯其教育性特征。
2.具象性處于閱讀兒童文學作品時期的兒童及學生,其思維方式以具象思維為主,并逐步向抽象思維轉化。因此,兒童文學作品的又一特點即具有具象性,作品中的語言“有聲有色”,娓娓動聽,易于閱讀對象的理解。
3.趣味性處于兒童期,專注力往往很薄弱,因此,兒童文學的趣味性能夠時刻吸引閱讀對象,讓他們能夠心甘情愿地沉浸在作品中,在輕松愉快的氛圍里,通過有趣的故事情節獲得生活啟發,實現教育意義。
(二)兒童文學的功能
1.認知功能閱讀對象的年齡及閱歷決定了他們在生活的大多數方面缺少經驗和基本的認知。通過對兒童文學作品的閱讀,能夠有效地培養閱讀對象的社會認知能力,從而啟迪心智,提供成長及生活經驗。
2.審美鑒賞功能兒童文學作為文學的一種形式,其內容具有豐富的美感。閱讀對象通過對兒童文學作品的閱讀,能偶獲得精神上的愉悅感受,刺激其情感,陶冶其情操,從而培養閱讀對象欣賞美、鑒賞美以及創造美的能力。
3.教育功能兒童文學作品本身的內容積極向上,能夠有效幫助閱讀對象的健康成長,使其在閱讀的潛移默化中得到德育方面的啟發和教育,從而成為更優秀的自己。
4.娛樂功能快樂是人們的共同需要,不分年齡、不分種族、不分地域。而兒童文學的娛樂功能恰恰體現在其寓教于樂的方面,能夠讓閱讀對象在閱讀過程中身心放松,通過娛樂手段將教育內容躍然紙上,使閱讀對象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和閱讀欲望。
二、兒童文學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教育部頒發的《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對課外閱讀的要求是,對第一階段(1-2年級),朗誦兒童、童謠和淺近的古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這就要求了在學生課堂教學之外,教師應有意引導學生進行有關兒童文學作品的閱讀和涉獵,從而完成國家要求的課外閱讀量,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提高其閱讀水平。如何引導、鼓勵和指導學生進行兒童文學作品的有效閱讀呢?本文從如下方面進行闡述。
(一)創設舒適的閱讀環境,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學生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流,體驗交流的樂趣;同時為學生創設一個想說、敢說、愿意說并有機會說的環境。”《教育綱要》中如是說。興趣是一切活動的前提,閱讀亦是如此。教師應首先以優秀兒童文學作品為切入點,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真正用心閱讀,有所收獲。
(二)教師推薦,引導學生“好讀書,讀好書”
兒童文學作品內容豐富,能夠幫助學生認知社會,積累生活經驗以及成長經驗。因此,一旦學生的閱讀興趣被激發出來,教師應利用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有效向學生推薦經典書目,有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使學生一生受益。例如,在小學高段期間,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魯賓孫漂流記》《湯姆•索亞歷險記》等,培養學生堅韌的品格以及高尚的情操。
(三)運用兒童文學的多種文體,于生活點滴中實現教育
兒童文學包括有兒歌、兒童詩、兒童故事、兒童小說、兒童散學、兒童戲劇、童話、寓言等多種體裁,在引導學生對兒童文學作品進行閱讀和涉獵時,充分發揮各種文體的特點,在學生產生興趣的前提下,寓教于樂,不拘一格,將兒童文學作品的閱讀滲透于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在潛移默化下提升學生閱讀水平和閱讀能力。閱讀是人們搜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等的重要途徑。因此,閱讀能力的培養在學生的發展和成長中不可忽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在于“日積月累”,切勿奢求“一蹴而就”。因此,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和鼓勵學生好讀書、讀好書,勢必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還教師一個驚喜。
作者:李強 單位:吉林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62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