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經濟人才結構及流動因素分析
一、寧波市概況
寧波,地處中國經濟最發達的長江三角洲,緊鄰上海,江蘇,南京,杭州等經濟發達城市,作為享有省一級經濟管理權限的計劃單列市,具備了良好的發展海洋經濟的優勢。與此同時,2011年2月,《規劃》正式得到國務院的批復,確立了浙江省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的重要地位。同時,浙江省海洋經濟的發展也是對海洋強國建設、“兩帶一路”國家戰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等政策的良好呼應。作為科技和人才密集型的海洋經濟自然缺乏不了人才的作用,因此,培育大量優秀的海洋經濟人才將成為推動寧波市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浙江省根據《規劃》、《全國海洋人才發展中長期規劃綱要(2010年—2020年)》和《浙江省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年—2020年)》的總體要求,專門制訂了針對本省的《浙江省海洋科技人才發展規劃(2012-2020年)》。希望能夠“培育造就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結構合理、效能顯著的海洋科技人才隊伍”。寧波市為更好地促進海洋經濟的快速發展,積極制訂了《寧波市海洋經濟發展規劃》,并提出了構建海洋科教文化創新體系,為寧波海洋經濟的發展培育高素質人才。
二、寧波市海洋經濟人才結構現狀
寧波市海洋經濟人才結構主要分為兩部分:高校儲備人才和政府引進人才。
(一)高校儲備人才
從寧波市目前高校人才結構來看,以高等院校及科研機構培養高層次海洋人才、以高職院校及中職院校培育海洋技能型人才的基本形式正在悄然形成。其中,寧波大學、浙江萬里學院、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寧波諾丁漢大學等已成為培育海洋經濟高層次人才的主要戰略重地。就全省而言,海洋經濟人才發展具有一定的基礎,比如我省擁有的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等一批國家和省級研究機構,而就寧波市來看,主要有寧波大學海運學院,浙江萬里學院現代物流學院,寧波工程學院的交通與物流學院,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的機電與能源工程學院以及寧波諾丁漢大學國際商學院等為寧波市海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多層次全方位的人才體系。其中,寧波大學海運學院的在編專任教師中教授、副教授占55%,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占92%;有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員1名、第三層次培養人員6名;交通部新世紀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1名,寧波市領軍和拔尖人才第一層次人選1名,浙江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技人員1名;寧波市高校名師1名、培養對象1名;省重點學科帶頭人2名。浙江萬里學院現代物流學院有教職員工44名,其中國家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名,甬江學者特聘教授1名,浙江省交通運輸類與海洋工程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名,博士12名,高級職稱教師占專任教師的50%。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的機電與能源工程學院則聘請博士生導師王龍山教授擔任分院院長,并于2009年12月成功引進“先進制造技術創新團隊”。至此,共有教職員工61人,其中專職教師50人,其中教授9人(博導2名),博士、副高25人;聘任了來自浙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包裝聯合會及省市產業和管理層專家23人為學院、分院兩級兼職教授、研究員。這些高層次人才大大充實了寧波市海洋經濟的人才儲備后盾,成為寧波市海洋經濟發展的最大推動力。
(二)政府引進人才
寧波市政府充分認識到海洋經濟人才的重要性,為更好地吸引優秀海洋經濟人才,積極制訂了符合本市海洋經濟發展的“3315計劃”,對吸引“四高一新”(高學歷、高職稱、高技能、高級經營管理和創新型)人才產生了積極的作用。同時,寧波市還通過“千人計劃”吸引了眾多高端創業人才和團隊。其中,寧波市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3315計劃”從2011年開始實施,預計用5到10年的時間,以各類開發區、科研機構和留創園、研發園、創意園等為載體,引進并重點支持一批海外高層次人才來寧波創業創新,力爭其中30名列入國家“千人計劃”、300名列入省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1000名列入寧波市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新增海外創業創新人才5000名。到2020年,在寧波市創業創新的海外人才突破10000名。同時對入選的團隊給予最高2000萬元、個人100萬元的資助。在政府的強大政策鼓勵下,余姚掛牌成立了國內首個“千人計劃產業園”,并實現專利產業轉化率100%,充分顯示了高層次人才的優勢。
三、寧波市海洋經濟人才流動因素分析
(一)政策因素
盡管寧波市正在積極努力加強海洋經濟人才引進的各項政策建設,制訂了“3315計劃”和“千人計劃”,但是高速發展的海洋經濟需要極大的人才作為保障,而人才問題的復雜性和多面性需要極其完善的政策作為保障。政策缺乏一定的連續性、多層次性使得人才引進過程中出現各類問題,比如,偏向研究型人才,缺少實用型人才,由此導致企業用人成本大大增加,使得科研轉化率降低,轉化時間被拖長。
(二)個人因素
個人因素中最主要的就是政策對個人的激勵作用。良好而且完善的激勵機制將促進個人從業的積極性。激勵機制指的是管理者依據法律法規、價值取向和文化環境等,對管理對象的行為從物質、精神等方面進行激發和鼓勵而使得其行為繼續發展的機制。現行的激勵機制主要為政府相關部門組織的專家鑒定、評獎活動、專利數等,同時,這些內容又成為其今后職稱、職位評審的重要依據,因此存在一部分專家學者關心的僅僅是科研成果是否符合上級評審要求而缺乏實際成果效益,使得科研成果脫離實際需求從而導致成果轉化不利。
四、總結
綜上所述,寧波市海洋經濟的發展已經有了良好的基礎和起步,然而,政策的完善,人才激勵機制的轉變亟待提高,立足本市的實際情況,加強國內外的交流,極大地融合各類資源,突出人才的中心地位,最終實現海洋經濟強市的目標。
作者:馬蕓娜 鄭丹丹 單位:寧波大紅鷹學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65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