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實驗教學體系的優化
EDA平臺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生成因材施教的實驗教學計劃,并能夠根據學習的進程,進行實時的調整更新,從而使高職電子技術實驗教學滿足不同的教學要求。同時也能夠提高電子技術實驗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電工電子網上虛擬實驗室的建立,對教學資源的有效利用、現代化教學的開展均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
1.EDA平臺建設的核心要素
近年來,我國電子技術實驗教學體系日益發達,其中EDA平臺建設和實踐成為核心要素,為此,在教學全面改革開放的今天,教學體系應以傳授學生技術實用性以及創新能力為主。同時要將整體的實驗課程、教學理論、教學范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創新,并且以培養德、智、體、全能型人才為主,讓學生成為知識型人才,這樣既完成了高職院校的教學目標,同時也體現新時代教學改革之下,高職院校綜合能力增強。只有不斷的改進教學質量,加大力度進行科技的研發,并通過大量的實踐,培養出一大批的優秀知識型人才,這樣才能讓教學上獲得一個大進步。
2.、EDA平臺的結構和教學理念
EDA教學平臺對于理論、設計、軟件等仿真教學都十分幫助。教學網站“EDA工作室”讓學生可以進行自由學習,不需要擔心時間與出錯,只要耐心學習,就一定有收獲,同時也可以借助這個平臺對學生進行優劣對比,并讓學生進行大量的競賽增加自己的資本。EDA仿真實驗課程設置:在電子類相關專業基礎課中,EDA仿真實驗課程得到重視,目的是為通過理論聯系實踐加深學生學習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因此,EDA仿真實驗逐步成為重要課程之一,同時高職院校對于EDA仿真實驗課將以仿真代替現實設備的方式進行實驗課程。通過EDA仿真實驗對于傳統復雜的難懂的理論課程有很大的轉變,學生可以直觀的看到精簡的仿真實驗內容,從而提高了學習效率。EDA開發平臺對于工程設計課程十分有幫助,對于難懂的理論,以及曲線圖都可以進行實際的模擬,同時還可以下載模擬軟件,讓學生進行實際設計。同時讓優秀學生進行分組學習,這樣可以更好的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學習,以及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
3.multisim在電子技術實驗教學中的使用
3.1.將“實驗”搬進電子技術理論課堂,進行multisim仿真演示實驗,提高課堂演示實驗教學效果。電子技術理論課堂可以借助multisim仿真技術分析來進行授課,同時multisim仿真演示實驗可以讓學生真正的進入實驗課程之中,而不只是以旁觀者的身份去觀看。老師經過multisim仿真實驗課程之后,進行理論課程時,也可以通過multisim仿真儀器通過多媒體進行360度無死角的實驗展示,從而讓學生更直觀的了解到實驗的整個過程。例如學習高頻電子電路中,同步檢波電路原理是一個很難理解的原理,在multisim軟件的幫助下進行4蹤示波器的屏幕就可以很完整的把4種信號顯示出來,從而理論聯系圖象自然就很容易理解。當實驗與理論課聯系在一起,那么學生就會獲得理論與實驗相結合的課程,那么整個課程也開始明朗化,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會增強,大腦思維運轉更快,可見,課堂演示實驗教學的效果是非常理想的。
3.2.利用multisim豐富的虛擬仿真儀器,對學生進行仿真訓練,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實驗素質,為將來打下穩固的基礎。multisim除有電子實驗室中常見儀器之外,還有很多不常見的高檔儀器(如安捷倫函數信號發生器agilent33120a、泰克tds2040數字存貯示波器等),這些仿真儀器與現實儀器相差無幾,幾乎達到零誤差,因此學會仿真儀器對正確進行仿真實驗十分重要,對真正掌握真實儀器也是非常重要的。
3.3.利用multisim的面板應用仿真功能,培訓學生制作電路的實際操作能力,從而提升學生自主性以及創造能力,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以便融入社會的實際需要。首先要改變實驗過程中偏高的驗證性實驗課程,偏高的驗證性實驗對于學生的主動性及創造性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為此,高校應減少驗證性實驗,增加操作型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例如制作電路。Multisim仿真為高職院校改革實踐課程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勞,面板應用仿真性價比更具有優勢。只有讓學生真正的融入實踐之中,真正的進行直流穩壓電源和搶答器的制作,才能增加學生的操作能力,同時在實踐過程中,學生的大腦思維得到提高,老師再從中點撥,要求學生自己設計,并且在面板仿真上進行實踐操作,通過老師的點評,學生的不斷改進,從而得出仿真結果,學校再為學生提供提供元器件和測量儀器等,讓學生的設計真正制作出來,這樣不僅節省了大量的開支,同時也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在電子技術實驗教學中,multisim仿真被廣泛使用,是節省開支,輔助設備不足壓力的辦法之一。multisim仿真更利于學生進行實驗研究,幫助教師鞏固自己的綜合能力。對于高職院校電子技術實驗教學而言,multisim仿真是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對于學生而言,multisim仿真可以代替真正的設備讓他們獲得知識,獲得積累經驗的學習過程。
作者:王萱 單位:山東職業學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67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