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械工程雜志
中國機械工程雜志基礎信息:
《中國機械工程》雜志的前身是創刊于1979年的《湖北機械》,1983年更名為《機械工程》。經原國家科委批準,1990年主辦單位變更為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同時成為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會刊,其主管單位為中國科學技術協會。1992年更名為《中國機械工程》,1998年由雙月刊改為月刊,2002年改為半月刊。
《中國機械工程》雜志自創刊以來,堅持自己的辦刊方針特色,圓滿完成了報道計劃,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行業科技創新和發展做出了貢獻,在業內形成重大影響,深受讀者歡迎。行業主管部門的審讀專家認為,《中國機械工程》的政治質量、學術質量(從影響因子、被引頻次、基金產文率、新技術首發率、傳統技術現代化等考查)、編輯質量(從編校質量、標準規范、信息密度等考查)、印刷出版質量(從準期率、印刷質量、是否違規等考查)均為優,得到了行業主管部門的高度評價。
中國機械工程雜志辦刊宗旨:
《中國機械工程》雜志以反映中國機械工程領域的重大學術進展、報道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系統的最新學術信息、傳播重大機械科技成果、不斷跟蹤世界機械工程最新動向、注重完善機械科技人員的知識結構為主要內容;以探詢學科發展趨勢、促進學術成果交流、提高科技人員素質、推動企業科技進步為宗旨;以深內涵、廣視野、強應變、高品味、厚基礎為辦刊特色。
中國機械工程雜志期刊榮譽:
《中國機械工程》雜志是CSCD核心。2008年北大核心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期刊方陣中的高學術水平、高知名度的“雙高期刊”、國期刊獎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百種杰出學術期刊、湖北省十大名刊)。在國外被美國工程索引EI、英國科學文摘SA(INSPEC)、日本科學技術文獻速報、俄羅斯文摘雜志AJ(PЖ)等幾大國際檢索系統收錄;在國內被《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國機械工程文摘》收錄。
中國機械工程雜志欄目設置:
《中國機械工程》雜志以“機械科學”、“制造系統”、“信息技術”、“科學基金”、“車輛工程”、“材料工程”、“學科發展”等為主要欄目。
中國機械工程雜志訂閱方式:
ISSN:1004-132X,CN:42-1294/TH,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湖北工業大學772信箱,郵政編碼:430068。
中國機械工程雜志社相關期刊- 低溫工程雜志中國發明與專利雜志包裝工程雜志中國新技術新產品雜志工業工程雜志工業工程與管理雜志科學技術與工程雜志中國水土保持雜志中國制造業信息化雜志金卡工程雜志中國機械工程雜志社投稿信息(一)基本要求來稿要求題材新穎、內容真實、論點明確、層次清楚、數據可靠、文句通順。文章一般不超過5000字。投稿請寄1份打印稿,同時推薦大家通過電子郵件形式投稿。
(二)文題文題要準確簡明地反映文章內容,一般不宜超過20個字,作者姓名排在文題下。
(三)作者與單位文稿作者署名人數一般不超過5人,作者單位不超過3個。第一作者須附簡介,包括工作單位、地址、郵編、年齡、性別、民族、學歷、職稱、職務;其它作者附作者單位、地址和郵編。
(四)摘要和關鍵詞所有論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關鍵詞,摘要用第三人稱撰寫,分目的、方法、結果及結論四部分,完整準確概括文章的實質性內容,以150字左右為宜,關鍵詞一般3~6個。
(五)標題層次一級標題用“一、二、……”來標識,二級標題用“(一)、(二)、……”來標識,三級標題用“1.2.”來標識,四級標題用“(1)、(2)”來標識。一般不宜超過4層。標題行和每段正文首行均空二格。各級標題末尾均不加標點。
(六)計量單位、數字、符號文稿必須使用法定的計量單位符號。
(七)參考文獻
限為作者親自閱讀、公開發表過的文獻,只選主要的列入,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按其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編號,列于文末,并依次將各編號外加方括號置于文中引用處的右上角。書寫格式為:作者.文題.刊名年份;年(期):起始頁.網上參考材料序號.作者.文題網址(至子--欄目).上傳年月。
為保證本刊的權威性,杜絕任何形式的抄襲稿。稿件文責由作者自負,編輯部有權作必要的修改。文稿在3個月內未收到退修或錄用通知,作者可自行處理,另投他刊。未被錄用的稿件一般不退稿,請自留底稿。
中國機械工程雜志社編輯部征稿中國制造業的歷史機遇新的世界供應基地的崛起——西部大開發的歷史契機關于西部機械工業發展的幾點看法西部制造業發展戰略的思考西部制造業及其發展戰略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四川機械工業走勢淺析西部大開發中四川制造業的機遇與挑戰抓住西部大開發歷史機遇加快發展陜西裝備制造業西部大開發中重慶汽車工業發展對策西部大開發環境下重慶機械工業戰略發展初探西部大開發中的甘肅機械工業甘肅機械工業在西部大開發中的戰略選擇開放式裝配建模方法應用研究多孔質石墨氣體靜壓止推軸承靜態性能分析基于PDAG算法的工業機器人軌跡跟蹤《中國機械工程技術路線圖》編寫工作會議一種新型并聯機器人的靜力學優化設計螺栓結合部非局部彈性介質參數的識別方法圓柱扭轉彈簧扭矩計算方法的改進基于改進遺傳算法的混流裝配線的優化設計一類已知概率分布下的混合車間魯棒調度問題研究具有交貨時間窗約束的無等待流水車間調度模型與算法針輪輸出擺線針輪行星傳動研究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gzqk_14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