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師雜志
建筑師雜志基礎信息:
《建築師》雜志雜誌社於民國64年由臺灣省建築師公會出版社成立於臺中,民國69年中華民國建築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成立,轉由全聯會出版,發行迄今,它忠實的紀錄了臺灣建築的發展,無論對專業界或實務界都是一份重要參考刊物。《建築師》雜誌,忠實的紀錄臺灣經濟起飛後的建築榮景,而隨著網路時代的來臨及同業間的衝擊,更慢慢調整步伐,除了努力讓自己躍上國際舞臺外,更致力於本土建築文化的記載,讓《建築師》雜誌未來不僅是建築界的「史記」,更是建築界的「Time」。
建筑師雜志辦刊宗旨:
《建築師》雜誌社的創辦人,是前國代許仲川先生,由於許先生的洞燭機先,不僅將雜誌的走向定位在會員與會員間的資訊流通,更是公會與社會大眾間的橋樑刊物,使得《建築師》雜誌的路越走越寬廣,由最初的會員發表建築作品的園地,慢慢的將觸角伸到社會、人文環境的關懷,引起專業界與實務界的共鳴,更照應到建築科系學生參閱檢索的需要。
建筑師雜志訂閱方式:
ISSN:1001-6740,CN:11-5142/TU,地址:北京三里河路9號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郵編:100037。
建筑師雜志社相關期刊- 沒有相關工業建筑師雜志社投稿信息1.來稿要求論點明確、數據可靠、邏輯嚴密、文字精煉,每篇論文必須包括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單位所在地及郵政編碼、摘要和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一般為導師)簡介(包括姓名、性別、職稱、出生年月、所獲學位、目前主要從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頁地腳處注明論文屬何項目、何基金(編號)資助,沒有的不注明。
2.論文摘要盡量寫成報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4方面內容(100字左右),應具有獨立性與自含性,關鍵詞選擇貼近文義的規范性單詞或組合詞(3~5個)。
3.文稿篇幅(含圖表)一般不超過5000字,一個版面2500字內。文中量和單位的使用請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最新標準。外文字符必須分清大、小寫,正、斜體,黑、白體,上下角標應區別明顯。
4.文中的圖、表應有自明性。圖片不超過2幅,圖像要清晰,層次要分明。
5.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采用順序編碼制,請按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編號。所引文獻必須是作者直接閱讀參考過的、最主要的、公開出版文獻。未公開發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請采用腳注方式標明,參考文獻不少于3條。
6.來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個工作日內審稿,電子郵件回復作者。重點稿件將送同行專家審閱。如果10日內沒有收到擬用稿通知(特別需要者可寄送紙質錄用通知),則請與本部聯系確認。
7.來稿文責自負。所有作者應對稿件內容和署名無異議,稿件內容不得抄襲或重復發表。對來稿有權作技術性和文字性修改,雜志一個版面2500字,二個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數,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況,請在郵件投稿時作特別說明。
8.請作者自留備份稿,本部不退稿。
9.論文一經發表,贈送當期樣刊1-2冊,需快遞的聯系本部。
10.請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聯系人的姓名、工作單位、詳細聯系地址、電話(包括手機)、郵編等信息,以便聯系有關事宜。
建筑師雜志社編輯部征稿醫療建筑環境的藝術性趨向與商業化設計手法的運用回歸“生活世界”的上海居住小區新模式分析建筑人性美的體現——托德·威廉姆斯和比麗·錢的建筑設計尋找一種永恒的建筑——關于建筑師貝扎亨利·列斐伏爾研究《空間的生產》節譯賴特與現代建筑運動關系另議對柯布西耶和密斯“勻質空間”的比較研究——從薩伏伊別墅到范斯沃斯住宅小房子里的建筑品質——德國建筑師賓納菲爾德建筑解讀一件未問世的作品:漢斯·夏隆的曼海姆國家劇院方案世人不識路易斯·康關于建筑理論問題之“商榷”的商榷數字建筑的形式、美學與倫理建筑領域形態研究的開端人文主義的哲學再思與帕拉第奧的建筑理想解讀里格爾的歷史建筑價值論對原真性的另一種解讀——《圣安東尼奧宣言》譯介西方建筑類型學和城市形態學:整合與應用上下吐根哈特淺析白色建筑的演進——巴塞羅那當代美術館游歷后的思考西漢以前城市南北中軸線是否具雛形?——《關于中國古代城市中軸線設計的歷史考察》一文之商榷古代城市封閉的閭里形成因素探析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gzqk_17890.html